国内综艺新闻 港台综艺新闻 欧美综艺新闻
地方网 > 娱乐 > 综艺新闻 > 国内综艺新闻 > 正文

独立是中国父母的必修课

来源:甘南日报 2018-01-02 09:55   https://www.yybnet.net/

□林宛央

离开子女,父母就恐慌

这个月,我和老公非常无奈地去了三亚陪4个老人(我们各自的爸妈)度假。

其实,最初的打算,是让4个老人自己去,我和老公负责帮他们订好机票和酒店即可。可临近启程,因感受到了他们不同程度的恐慌,我和老公不得不一同前往。

他们会有意无意地提及这些问题:平时很少坐飞机,我们会不会晕机?异地他乡,我们会不会迷路?大半个月都在外地,我们会不会对那里的环境不适应?以及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如果你们不在,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结果,一同前往后,仍然出现了很多问题。集中表现为:他们4个一旦离开我和老公,就或多或少地会显得焦虑,不愿意去体验新的环境,也没兴趣尝试新的事物。于是,仍然和在家里时一样,4个老人围着我们两个团团转,复制他们一生的模式:为了儿女生活。

他们动不动就搬出这样一句话:爸妈这一生,都是为了你们,只要你们好,我们怎么样都无所谓。也就是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在提倡女性独立的当下,比中国女性更需要独立的,其实是中国父母。

中国女性其实懂得为自己而活,只是过去因为社会环境的限制无法完全实现独立。但中国父母“为儿女而活”的意识,却根植于他们的思想体系,且被他们津津乐道,并将其奉行为“伟大”。

每一个中国父母都把“为儿女牺牲”视为天然正确,而把那些真正敢于活出自我的父母视为自私渎职,比如王菲。即便她是有着万千拥趸的歌唱天后,也逃不开“自私母亲”的标签。因为她从未放弃自己的歌唱事业和爱情,没有全身心地去照顾孩子。

多少年来,王菲一直遭到众人的恶语相向。哪怕她的两个孩子十分优秀独立—一个小小年纪就开个唱,音乐事业风生水起;另一个阳光自信,健康快乐—王菲也不得不时常面对大家对她的“审判”。

基本上如果你不能为了孩子牺牲自我,那么你就一定不是“好父母”。

注重自我的女人,不配做妈妈?

在我们家的亲戚中,我表婶是一个被大家极其憎恨的人。年轻的时候,她爱美。我记得那时去她家里做客,走进客厅,一整面柜子里全是她各式各样的衣服,我第一次见到高跟鞋,就是在她的柜子里,红色漆皮的,白色细高跟的……对七八岁的小姑娘而言,她的衣柜有一种华丽的吸引力。

那时我暗暗发誓,要活得像她一样绚丽多彩。

可是,我每每从她家里出来,得到的却是大人们的耳提面命:你可别学她,你看她天天打扮成那个样子,哪像一个当妈的。然后他们会搬出一个非常“正面”的母亲形象来引导我,而那个所谓的“正面形象”却是黯淡的、隐忍的,像是作家张晓风笔下那个永远吃剩菜、穿粗布衣衫、守着家里最后一盏灯,拴好所有门窗的母亲。这是人们对于中国式母亲的印象:灰色调、忍耐克制、没有自我。所以偶尔有一个像我表婶这样追求个性、注重自我的母亲,便人人得以口诛笔伐。

事情发展到我表婶离婚的那一天后,我表婶所面临的羞辱就更多了。她和表叔离婚其实没什么恶俗的家庭剧桥段,只是因为这两个人一个是新式人物,一个比较传统,长久相处下来,三观不合以致怨怼渐生。我表婶提出离婚的时候,他们的孩子刚上小学。我记得非常清楚,那一天她婆婆将她所有的鞋和衣服扔了出去,说她不配做一个妈妈。

从此以后,我没有再见过表婶。因为大部分亲戚都恨透了她,所以渐渐地大家都不再来往。当然还是会有人提起她,但那份提起里,全是鄙夷,说她“不配”做妈妈。其实,被他们翻来倒去说道的,也不过是表婶“爱美”和“不将就”。

在中国式育儿观中,牺牲是永远的关键词,你那份被彰显出来的独立人格,会让你变得格格不入。作为中国式母亲,只有你完全地失去了自我,只独留一个母亲的身份时,才会被真正认可。

关怀强迫症

最重要的是很多父母都错误地认为,他们的牺牲能够培养出独立优秀的孩子。

我见过这样的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节衣缩食,换了一套又一套房子,儿女在哪,自己就住在哪里。为此失去了更好的工作机会,渐渐地和朋友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然后开始整日怨天怨地。

我也见过这样的父母:为了让尚未满岁的孩子睡个好觉,整晚整晚地抱着孩子晃来晃去。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睡觉习惯,自己也精疲力尽。即使是有别人帮她照看孩子,她仍然不放心。

但事实是:前者的孩子成绩最好的时候,是在妈妈积极工作之时;后者的孩子,在她不在身边的时候,睡得反而更好。

所以,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对孩子的那种关怀,或者说他们潜意识里享受那种被需要感。心理学上有个专业词汇叫“Co-dependency”,即“关怀强迫症”。说的就是依赖别人对自己的依赖,喜欢关怀别人时那种感觉。在我看来大部分中国父母都有这种“关怀强迫症”。他们总觉得孩子是离不开自己的,但事实可能恰恰相反。

《爸爸去哪儿》里,为什么那些明星孩子都会在离开家长独立执行任务时,显现出超乎寻常的潜力?是因为孩子本身的独立人格在父母的过度关怀下会渐渐退化,但一旦离开父母,那种独立性就会被激发出来。

所以,如果希望孩子独立,不如先做独立的父母。

独立是每个成年人的必修课

过度依赖“付出感”是一种不独立。我们要警惕这种不独立。

当父母付出了关怀,他们势必渴望孩子实现某种期待,而当孩子实现不了那种期待,结果就变成双方都很失望。越失望,越逃离,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父母和孩子在成年后越来越疏远的原因。

但是,心理学家丛非丛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的爱的结果是连接,绝不是远离。

生而为人,每个人都需要自由,每个人都需要独立的心理空间去感受这个世界。父母子女这一生,如果要避免渐行渐远的宿命,那么就都要学会做独立的个体。

只有父母与孩子都越来越独立,每個人才能够越来越自由。在这样的自由下,才不会让亲子关系缺氧窒息,也才能够产生真正的亲密感。

新闻推荐

主要对手因有前科无资格参选 连任几无悬念,普京“一枝独秀”

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日前拒绝将有犯罪前科的反对派领导人阿列克谢·纳瓦利内登记为明年3月18日的总统选举候选人。从当前俄大选选情看,现任总统普京胜选连任几无悬念。对于反对派方面缘何缺乏有...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盘点2017·文娱圈2017-12-28 11:48
评论:(独立是中国父母的必修课)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