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这款和最年轻的一批90后一同成长起来的聊天软件,在20周年之际正式上线账号注销功能,QQ号一旦注销将不可恢复。这意味着,账号将连同QQ好友、QQ空间等其它资料一起,被互联网永久遗忘。
其实,早在去年年底,央视名嘴李咏、武侠泰斗金庸先生等人相继去世时,就已经有人感叹:80、90后已经开始失去了。现在注销功能的推出,对于在QQ陪伴下成长起来的80、90后而言,无疑又是一次回忆的下线。当曾经熟悉的事物一件一件从我们的生活里消失,记录是对抗遗忘最有效的途径,也是与一个时代告别的最好方式。
校门口小卖部里的宝贝
从今年4月1日起,中小学内不再允许设置超市或小卖部售卖食品。虽然早已经变成了能淘宝绝不去超市的人,但真正让人怀念的,不仅仅是校门口五毛一包的辣条,还有一下课就能一起风风火火下楼买零食的那一帮形影不离的伙伴。
对于一个还不知道AJ球鞋、YSL口红为何物的小学生来说,他所能想到的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在校门口的小卖部里了。
记忆中的小卖部是没有名字的。大家都用“第一家”“第二家”来称呼。零食只是各家店铺经营业务的一小部分,除了零食以外,玩具、杂志、畅销书,所有喜欢的东西,都能在里面找到。
小卖部里的文具不仅仅是用来学习的,“一切皆可玩”是小学生秉承的一贯信念。当时流行一种自制的纸上游戏本,注册虚拟账号后,可以玩抽奖、换装、养宠物等各种游戏。给我一支笔,哪怕只是最普通的笔记本,也能把它变成时下最尖端的Alienware。
杂志也不仅仅是用来精读的。每本杂志都会有一个笑话专栏,里面的笑话现在看来都不明白笑点在哪儿,但在段子手出现之前,这些笑话就是每一天的快乐源泉。不同的是,现在一条段子刷一刷通常就过去了,那时候的一个笑话却可以笑很久。
课桌底下放着的永远不是课本。上课时不时往桌底下瞟的人,不是在看漫画憋笑,就是在看着玄幻或者言情小说,一边准备随时拿出语文课本打开《少年闰土》掩人耳目。
小卖部的老板,部分都是时尚前沿的弄潮儿,他时刻把握最近的小学生都在聊什么,又看了哪些新的电视节目。于是便会惊奇地发现,中午还在和同学争论暴龙兽和加鲁鲁兽到底哪个更厉害,下午小卖部的门口就已经挂上了高仿版的神圣计划。
小卖部里还有一种常见的蛋形电子宠物机,最早的版本是黑白屏和像素场景,后来逐渐推出了彩屏版。玩法非常简单,玩家可以给宠物机里的电子宠物喂食、换装,带它玩游戏等等。小卖部里卖的多是复刻版,但这并不影响每天上课都惦记着自己的宠物吃了饭没有,昨天晚上睡得够不够。
一种玩具的流行和当时电视上正在热播的节目,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2006年,真人电视剧《火力少年王》大火,悠悠球从此走红。但实际上,早在18世纪初,悠悠就以“诺尔曼悠悠”和“王子财宝”之名盛行于英法上流社会。
除了“悠悠”以外,还爱玩一种印着卡通人物的圆形卡片。下课以后,召集一帮围观的人,课桌就变成了竞技场。玩家双方把卡片放在桌子上用力猛拍,能把对方的卡片砸翻个儿的一方就算胜利。
还有的玩具总能给人一种诡异的新鲜感。比如曾经流行过一种非常黏稠的胶状玩具,胶体能牢牢地粘在墙上。虽然至今也没多少人能叫上来它的名字,但自家的天花板上却已经粘了好几个。再比如“水精灵”,那时候大家都说水精灵要“养”在水里,这样它才会长大,这种说法让许多人一度以为它其实是一种动物。
色彩和时尚的启蒙,则主要来自沙画玩具和一块钱一整版的换装贴纸。那时候没人在乎工作有没有五险一金,人人都有一个当艺术家或者设计师的梦想,立志要用自己的一双手,把Hello Kitty扮成这条街上最靓的猫。
打开电视就能看到动漫
现在的孩子大概很难想象,在十多年前电视是一个怎样神奇的存在。每天放学回到家,连书包都来不及卸下就要打开电视,只为不错过自己最喜欢的节目。
那时候电视剧还不流行阿宝色滤镜。有些作品即使槽点不少,演技大多还算走心;特效技术虽有待进步,但至少还不怎么会用抠图来糊弄观众。
2005年,《仙剑奇侠传》第一部播出。这部改编自PC游戏的电视剧,由胡歌饰演李逍遥,刘亦菲饰演赵灵儿。坐在电视机前,感叹过年轻时刘亦菲的神仙美貌,也为锁妖塔里的林月如流下过眼泪。
暑假则是“琼瑶剧”的天下。直到今天,回想起《还珠格格》里容嬷嬷把紫薇关在小黑屋里夹手指的片段,自己的手指好像也跟着疼。除了古装武侠题材电视剧,90年代以来国产情景喜剧也经历了短暂的黄金时期。《家有儿女》、《武林外传》、《72家房客》之类的作品,陪伴了大家许多下饭时光。
2001年,一部叫《流星花园》的偶像剧火遍了全国。那时候霸道总裁剧情尚未成为套路,玛丽苏也还不叫玛丽苏。至今回想起来,当时还在上小学的男生们,仍没法忘记被F4支配的恐惧。
而其它电视节目也是百花齐放。春晚小品《卖拐》在电视上重播了一年又一年,后来,小沈阳在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第一次亮相,至今也过去了十年。十年前,李咏主持的真人秀节目《幸运52》还没停播,节目以智力竞猜和趣味竞赛的方式进行,获胜观众可以获得丰厚的礼品。对于电视机前的我们而言,那时候的李咏不仅仅是一个电视主持人,还是中国第一条“锦鲤”。
90年代,随着日本动漫黄金时期的到来,引进中国的作品也迎来了数量和质量的巅峰。2005年限制外来动画引进的决定颁布之前,90后成了最后能够在电视上看到日本动画的一代。从较早的《哆啦A梦》、《蜡笔小新》和《龙珠》,再到后来的《名侦探柯南》和《数码宝贝》,光是提到这些名字,都能勾起回忆里无数个电视机前的放学后。
1996年,《名侦探柯南》播出。多少人是通过它才认识了柯南·道尔创作的福尔摩斯系列。据统计,目前为止《柯南》中的死亡人数达到上千人,毛利小五郎被麻醉次数高达900多次。同年播出的还有以四驱车竞赛为主题的作品《四驱兄弟》。看完以后,总感觉四驱车比赛的时候跟在车后面跑就能赢。而有些作品早在80年代就已经在日本放映,不过引进国内时间要晚一些。比如1986年在日本播出的《龙珠》。那时候,班上的男生“打架”都用龟派气功。
再比如1983年的《猫眼三姐妹》。故事讲述了三姐妹组成盗贼集团,为失散多年的艺术收藏家父亲盗回属于自己的美术作品,可以说是日本动画里比较早期的“怪盗”题材作品。1999年,为了推广电子宠物机制作的动画《数码宝贝》播出,也成了最后一批引进中国电视播放的动画。动画的最后,孩子们和数码宝贝告别,不知怎么的,美美的帽子飞起来的时候,童年好像也在这里结束了。
当上网冲浪的那一刻
2011年微信正式登陆市场之前,QQ是人人标配的社交平台。那时的QQ不是用来聊的,而是用来挂的,获得一个太阳以后就可以自定义头像了。
许多人听说在马化腾生日这天转发祝福到五个群就可以升级,但奇怪的是,一年四季都有人在转发这条消息。马化腾的生日到底是什么时候,成了21世纪以来首个未解之谜。
那时判断一个人的个性,主要看他的昵称,每个人的列表里多少都有几个爱做梦的“水晶女孩”或者讲礼貌的“快乐男孩”。起“昵称”是打造虚拟人设的第一步,时间倒退十年,百度知道上搜索率最高的问题大概就是“今年最流行的男/女生QQ名”了。
个性签名则是下一个考察的对象。那时候的人总是用火星文把个性签名一再包装,看起来有种用力过猛的笨拙,但有些内容仔细读来,倒也还算真情实感。
除了QQ以外,MSN也流行过一段时间。郭敬明的小说里,商务人士都通过MSN交流。自诩气质比较高级的少男少女也纷纷开始效仿,不过没尝试多久也放弃了,因为放眼四周,确实很难找到一样在用的人。
除了4399这样的大型游戏门户,QQ空间组件里的小游戏在当年的火爆程度也可以说是现象级的。那几年没在农场里偷过几个好友种的菜,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会上网。还有一段时间空间里流行抢车位的小游戏,可以把车停在好友的停车场里,也可以给停在自己地盘的车辆贴条。在那里,许多人拥有了人生中第一台玛莎拉蒂。
QQ注销功能上线以后,许多人还是觉得舍不得。除了因为它让人回想起了那些最简单的少年岁月,还因为对于90后而言,那时的QQ也许是互联网上最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熟人社区。尽管QQ的功能设计是非常陌生且友好的,在查找好友的功能里,只需要输入特定条件即可搜寻到匹配的人;空间的留言也是全开放的,即使不是好友,也能看到别人的空间里有谁来“踩”过。但随着用户规模扩大,其熟人社交的属性愈发明显了起来。曾经一起吃零食、看电视、玩玩具的伙伴,现在则变成了一起在网上聊天养宠物,时不时还来空间浇水和偷菜的QQ好友。从这个角度看,QQ更像是线下社交的线上延续。
到了今天,无论是信息技术还是线上社区都已经相当成熟。随手点开一个短视频APP就能看到他人现场直播的生活,一个时代的人真正能共享的记忆却已所剩无几。在互联网技术还相当有限的当年,竟能拥有这么多共同的回忆,这是多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记录,只要不被注销就不会消失。但不管你注不注销QQ,那个时代都已经结束了。回忆是告别的开始,所有的昨天都已逝去,今日也将如此。◎苏祈
新闻推荐
《王牌对王牌》致敬经典屡上热搜,导演揭秘请嘉宾等工作幕后故事每逢周五,浙江卫视综艺节目《王牌对王牌》总会将一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