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新闻 马尔康新闻 金川新闻 小金新闻 阿坝县新闻 若尔盖新闻 红原新闻 壤塘新闻 汶川新闻 理县新闻 茂县新闻 松潘新闻 九寨沟新闻 黑水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阿坝州 > 茂县新闻 > 正文

北川民族艺术团团长杨华武 十年保护之路让羌族文化生根发芽

来源:绵阳晚报 2018-04-16 11:47   https://www.yybnet.net/

刚刚早晨7点,杨华武就走进了北川艺术中心的北川羌族自治县民族艺术团办公室。

这天,是2018年4月14日,星期六。办公桌上的一张便签上,记录着当天需要处理的事项。今年是“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作为北川民族艺术团团长,杨华武和他的艺术团从几个月前就开始忙碌起来。

■记者张登军

1.排练厅以外

在北川艺术中心一楼,演员们正在进行紧张的排练。这台节目,是为“5·12”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纪念活动准备的。

事情处理完毕,杨华武走进一楼的排练厅。演员们热情地和他打着招呼,有的喊“杨叔”,有的喊“杨老师”,也有的喊“杨团长”。他笑着点头回应,随后大起嗓门说:“姑娘小伙子们,要认真排练哦,感恩十年,你们要演出北川羌族同胞的精神风貌来。”演员们齐声说:“你放心,莫问题。”

北川民族艺术团,是2008年地震后组建的。

2008年5月12日下午地震发生时,杨华武在北川老县城一家茶楼与几位朋友谈事。楼房突然摇晃起来。刚跑到楼梯口,楼房就垮了。逃出废墟后,他想到了自己的亲人、朋友,也想到了五龙寨里60余名羌族演员。两天后,他在绵阳九洲体育馆听翻山出来的老乡说起青片乡的消息,五龙寨没有人员伤亡,这个消息让他欣慰。

5月20日,杨华武开着借来的汽车,绕道都江堰,经汶川回到青片乡五龙寨。

寨子里一片冷清,五龙寨艺术团的演员们分散到各地。杨华武心里,装着太多的羌族文化,五龙寨艺术团每一位演员,都是羌族文化的希望。

保护羌族文化,人是核心。只要人在,羌族文化就一定能得到有效保护与传承。

2008年6月20日,在山东威海的支持下,北川羌族民间艺术团(后更名为北川羌族自治县民族艺术团)组建成立,原五龙寨艺术团的演员陆续回来了,茂县、理县的羌族民间艺人也陆续汇集到青片乡。

就是从那天开始,杨华武以一名北川羌族同胞的身份,走上了震后的羌族文化保护之路。

2.感恩的舞台

从抗震救灾到灾后重建,全国各地、世界各地都在关注灾区。山东对口援建北川,曾经满目疮痍的家园,一天天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北川同胞是懂得感恩的。杨华武组建艺术团,不仅仅是为了保护羌族文化,更重要的是以原汁原味的羌族民俗文化呈现,去表达北川羌族同胞对恩人的感恩。演员们加班加点排练节目,那时候的食宿条件很艰苦,但他们没有任何抱怨。

第一场慰问演出,是2008年7月26日。演员们一大早从青片乡出发,在禹里镇乘船过唐家山堰塞湖,再乘车到安昌镇,慰问抗震救灾部队。

那段时间,前来慰问的团队太多了,有专业文艺团队,还有明星大腕,北川民族艺术团属于典型的草根。但是,民族文化的舞台展示,震撼了部队官兵。一次慰问演出中,原本烈日当空,突然下起了暴雨,官兵们冒雨看完了演出。还有一次,部队官兵们看完演出,首长要求“给演员们加餐”。

当年8月开始,北川民族艺术团奔赴北川各个乡镇,慰问山东援建人员、受灾群众。当年10月,以北川民族艺术团为班底的“风从羌山来”感恩山东同胞文艺演出,在山东巡回演出……

2011年,北川新县城开城。在当地党委、政府支持下,北川民族艺术团的演员们,每天10:30至11:30、15:00至16:00,在巴拿恰门口向各地游客展示羌族文化。之后,北川民族艺术团先后多次登上国际、国内大舞台,还在央视和部分省市电视台展示羌族文化。

类似的演出,十年间不知有过多少场。杨华武说,他们以歌舞的方式,感谢曾经关心、帮助过北川人民的人,展示北川羌族同胞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3.文化的融合

4月14日13:00,阿坝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茂县校区几位老师赶到北川,看望在北川民族艺术团实习的学生。

人才,是羌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核心。艺术团组建之初,杨华武就提出“羌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应该立足于整个羌族地区”,而北川民族艺术团不仅仅是演出、传播羌族文化的载体,也是培养、发现羌族文化人才的平台。

也正是基于此,杨华武先后多次向国内民族地区寻访民间艺人。北川民族艺术团现有的80多名演员,来自北川、茂县、理县及甘孜州、青海省等地。这些演员中,囊括了羌笛、口弦、多声部、萨朗、推杆、羌族民歌、羌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余人。

今年初,北川民族艺术团与茂县职业中学达成协议,学校进行人才基础培训,艺术团则作为学校艺术人才的实习基地,对表现优秀的学员,艺术团予以签约录用。

突破地域限制,为北川民族艺术团带来别样的生机。在杨华武看来,这样的合作,也是不同地域之间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还有一种融合,是在城市化进程中的羌族文化传承与发展。

2009年2月,北川民族艺术团搬离青片乡,来到游仙区老龙山。杨华武坦言,当时北川关内交通对艺术团演出制约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把羌族文化带入城市,唤起更多人对羌族文化的关注与保护意识。

2012年,北川民族艺术团离开老龙山,扎根北川新县城。杨华武认为,羌文化进入北川新县城后,与县城羌族文化元素融为一体,形成多元的城市文化格局,这也是羌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发展最有效的状态。

4.传承羌文化

每天晚上,在北川新县城各个居民区小区广场,居民们聚集在一起跳起萨朗。这样的场景,还出现在北川境内所有乡镇、村落。

羌民族的文化,原本就是羌族同胞的一种生活方式。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杨华武就目睹了现代文明对原生态羌族文化的冲击。在北川境内,只有青片乡、白什乡等地保存相对完好。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羌族文化保护引发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羌族文化保护及普及提上议事日程。

最初几年,以羌族歌舞为代表的羌族文化普及度并不高。2012年开始,在北川羌族自治县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北川民族艺术团承担起下乡进社区演出和羌族文化培训的职能,重点是歌舞、羌族语言、羌族习俗的培训。

几年间,杨华武带着他的团队,跑遍了北川所有乡镇和全县310多个村。在培训、传承的同时,收集、整理羌族民间舞蹈与民歌。这样的行动,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走近羌族文化,“现在全县每天主动跳萨朗的有5万人左右”,而传统的习俗与歌舞,也重新回到很多百姓家的生活中。

这些变化,让杨华武真切地感受到,原本属于羌族同胞生活方式的羌族文化,逐渐回归到大家的生活中。更重要的是,通过羌族文化这一载体,将北川同胞凝聚在一起,对社会的和谐、稳定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

作为羌族文化的保护者,杨华武还有一个设想,他计划在北川安昌镇纳溪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新建羌族文化体验与展示基地,将羌族民间艺人和羌族文化爱好者聚集在一起,以静态、活态展示相结合的方式,让羌族文化在北川生根发芽。

(本版图片由杨华武提供)

新闻推荐

聚焦稳增长打好组合拳 阿坝州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亮点回眸

■实习记者姜国春记者王和斌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叠加交织的重大自然灾害、日渐趋紧的资源环境政策,阿坝州大力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多措并举,精准施策,促使...

茂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茂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 北川民族艺术团团长杨华武 十年保护之路让羌族文化生根发芽)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