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崇州 > 正文

火井镇:世界第一火井(上)

来源:成都日报 2019-04-08 02:49   https://www.yybnet.net/

海屋后墙上的枪眼

邱家海屋

陈家颐庐

姚蕾 文/图

火井古镇因火而兴,也数度遭遇火劫。当下,古镇虽完善了基础设施、修葺并恢复了老街以及古建筑,但一直不温不火。这个偏居成都一隅的古镇,在历史上却以“世界第一火井”扬名海内外。

西汉辞赋家扬雄《蜀王本纪》记载:“临邛有火井一所,纵广五尺……井上煮盐。”东晋史学家、崇州人常璩《华阳国志》则说:“临邛……有火井,夜时光映上照。民欲其火,先以家火投之,顷许,如雷声,火焰出,通耀数十里。以竹筒盛其光,藏之,可拽行终日不灭也。”著名学者任乃强认为,从公元前2世纪西汉开始,火井使用天然气的历史距今已有2000多年,世界上其他国家使用天然气以英国为最早,时间为1668年,比火井整整晚了1700年!

兴衰轮回“庾半街”

临溪河将古镇一剖为二,河北街是古朴老街,河南街早已没有古镇的影子。沿河两岸,吊脚楼错落有致,粉饰光鲜,却少了韵味。连接两岸的几座桥将古镇串联起来,状元路2号上的九龙桥是连接古镇河北街的标志性新建筑。此桥原为木制古桥楼子,清光绪十七(1891)年被洪水冲毁,之后重建。临溪河从九龙桥安静地穿过,没有喧嚣,依次沿腾龙桥、洄龙桥、状元桥等蜿蜒而行。

火井镇是古代县址所在地,管辖而今的高何镇、油榨乡等地。费了几多周折,才在河北街222号斜对面找到了老县衙遗址,这个低矮的三间一层结构的破木房已经被改成卖文具的小店铺。当地老人感慨时光流逝物是人非,回忆起来滔滔不绝、唾沫飞溅:“那个时候可了不起哟!进了衙门有关押犯人的监狱,过道那边是县官老爷升堂的地方……还有大大的戏台,戏台背后是女子中学,火神庙是诸葛孔明的庙子,一年四季香火旺得很……”也许并非亲眼所见,口口相传的冲壳子却让曾经的辉煌流传至今。

明末清初,大量外省移民来到火井乡。当地气候适宜、雨量充沛,丰富的山货林产,以及茶叶种植,给移民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借助茶马古道,东通邛崃,以至川西坝子,西达雅安,以至西藏,火井商贸繁荣,乡场规模不断扩大。文昌宫、禹王宫、万寿宫、观音阁、火神庙、城隍庙、楼子庙等楼馆庙堂纷纷建起;民居连排临河而建,高低错落有致,其间不乏鹤立鸡群的宅院洋房,钱庄、茶铺、客栈等一应俱全。古镇内外,一片繁荣昌盛。当时城隍庙旁有一戏台,人称“台子坝”,为古镇的核心腹地,赶场天摩肩接踵,拥挤不堪。紧邻的卧龙桥,因纪念诸葛亮视察古火井而命名,是一座奇特古老的石拱券洞桥。而今火井场仍保留逢三六九日赶场的习惯,热闹不减。

古镇河北街339号多了一个小木板门牌,黄字黑底写着“庾三×三=九”。庾家铁匠铺据说是庾家祖上传下的家业,现已是第九代传人。铁匠铺里的风箱早已用鼓风机代替,自动化的大铁锤单调地反复捶打着铁胚子,似乎在强烈暗示,这不是古镇作秀的工具,而是薪火相传的生活方式。匠人毫不理会游人镜头掠影,做好手上的活,春耕在即,不负祖业不负春。

庾家在火井曾经叱咤风云。最先从事打铁,也当过杀猪匠,由于来往的商贾巨富、贩夫走卒都需要铁器,庾家掘到第一桶金。有了资本,脑袋灵活的庾家开了钱庄,凭借茶马古道熙来攘往,一跃成为火井首富,人称“庾半街”。谁也料不到,军阀混战,钱庄生意垮了,老庾家败落,庾家人重新拉起风箱,抡开铁锤,重操旧业,而老宅也卖给古镇的另一位风云人物。

传奇落幕陈家颐庐

政府街12号陈家大院是当年火井袍哥“龙头大爷”陈芷渊的居所。土坯墙,小青瓦,极为朴素,没有富豪老宅的威风凛凛,而带有西洋风格的彩色灰塑大门,独特“八”字形牌坊式结构大门却别具一格。进入拱门,两侧是对称小房间,据说是保镖的房间。跨过小木门,是约3平方米的小天井,四周是马房和马夫的房间,再跨过约40厘米高的门槛,是约60平方米青石条铺成的坝子,四周有用于引水的小槽。坝子的左右排列着5间大小不等的木房,正面较为宽敞的一间是主人的寝室,左右是丫鬟及亲信的房间。窗格镂空,房顶并非直接与青瓦相连,而间隔着雕刻了各种花纹的天花板。顺着坝子旁边的一通道,可见当时的小姐闺房、贵宾接待室、粮仓。这个三进复合式院落,布局错落有致,院内共有大小天井六个,大小房间48间,天井四周设廊,驼峰、垂柱、磉墩、石础及檐脊雕饰精美,保存较为完整。

该建筑曾是庾家老宅,始建于清末民初,大门局部为民国初年改建,奇怪的是整座大院坐南朝北,大门却向东,而且位于外墙的东北角,以至于进入前天井后,需要向左拐,才能看到正院。原来,陈芷渊买下老宅后,觉得庾家衰败是因为老宅风水不好,于是进行了大改造。中西建筑风格融合,加装滚波式八字门坊,天井、厅堂等,装饰精美,将过去两进的院子向北扩建成三进,又把朝北的旧门舍弃,修成现在向东的牌坊式大门。改造后的院落豪华大气,取名“颐庐”,意欲颐养天年。没想到,此后陈芷渊自封司令,率兵攻打驻军被毙,所有家产悉数充公,门楣上镌刻的“颐庐”二字也用泥灰填塞至今。陈家8个子女遍布全国各地,也有后人留在古镇安静地生活着,而庾家早已不是首富,火井也不再是旧时的“茶盐重镇”,但是 “铁匠和袍哥”的故事,让老宅充满了传奇。

风云变幻邱家海屋

陈芷渊改建庾家老宅,无意间催生了古镇最为自豪的建筑——邱家海屋。海屋位于河北街10号,临溪河之水从右侧安静而过。一棵需四五人才能合围的黄桷树临河而立,像一株巨型的盆景桩头。有碑文可证,此树为唐代火井县令张巡所植,距今已1200年。

两层建筑的海屋而今修葺一新。中西合璧风格张扬,四周齐檐高的青砖厚墙将高楼包裹得严严实实。不仅门楼高大气派,而且东边山墙全由红砂条石砌成,整个东墙长40余米,高约10米,加之二楼高处整齐排列着七孔开窗,更为威严。高大的民国牌坊式门楼,立面红砂石门框,中部红砂石匾额上阴刻的“海屋”二字富丽大气,曾经被石灰填满覆盖,门楣上一组浮雕有乘风破浪的巨轮和气势宏伟的码头图案,寓意不言而喻。

进入门楼,前后院皆有天井,两进院落为封闭的“日”字形四合院,整体采用悬山式砖木结构。站在一楼一底穿斗结构的四合院天井里,可见二楼回廊形似轮舵、船桨造型的栏杆保存完好,与门楼上雕刻的码头、巨轮相呼应。前院为二层楼房,左右皆可上楼,站在二层回廊上,环顾四周抑或仰望星空、俯视天井,何等威风霸气。中堂与前厅对称,窗户、门楣精雕细琢,完整呈现。海屋前院房屋两侧设有1.3米宽的暗道,从前院楼底两侧的暗道可以通达后院,从后院的暗道楼梯可以直达前院二楼,也可从前院明间楼梯上二楼再转入东墙边的暗道,凭窗俯视墙脚的潺潺溪流。明廊暗道,迂回曲折,内外相连,宛若迷宫。后墙还分布着近10个枪眼,每个枪眼直径3厘米,凿在红砂石料上,嵌在青砖墙内,日常居住与安全防御浑然一体。

海屋1934年建成。主人邱子文家中四兄弟排行老大,早年跻身于军界,后在海关谋职。在外闯荡的他,每次回火井,都因家中拥挤不得不借住庾家老宅。当陈芷渊成为新主人后,邱子文被拒之门外。为了出口气,邱子文几乎花光了所有积蓄,修建这栋豪宅。“海屋添筹”典出苏轼,明代王錂《春芜记·庆寿》中记载:“愿筹添海屋,算跻冈陵”,以海为名,取义大海之广阔,主人祈福长寿。海屋落成次年,红四方面军攻入火井作为临时驻地,此后又成了刘湘21军某旅部的驻地。1943年,在动工修建海屋十年之后,邱子文郁郁而终,海屋添寿成空愿。此后,海屋作过税务所、医院,成为文物保护单位,如今门匾上挂有汶川地震羌族纪念馆等标牌,原本古朴素雅的院落陈设羌族风情民俗场景,供游客体验。海屋以另一种方式地久天长,而庾家、陈家、邱家的叱咤风云,江湖争斗,早已烟消云散。

新闻推荐

张露萍:永不凋零的巾帼玫瑰

○张露萍像新华社发新华社成都3月27日电(记者余里、叶含勇)临近清明,细雨纷纷。在位于四川崇州市中心的露萍广场,竖立着...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火井镇:世界第一火井(上))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