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成都 > 正文

40年水墨的风,色彩的雨 染就那美丽画院的青花瓷桌椅

来源:成都商报 2020-03-28 02:32   https://www.yybnet.net/

朱佩君带领画院画家与艺术顾问交流上世纪90年代朱佩君与学生们在一起(左起:江溶、朱佩君、高晓笛、姚思敏)朱佩君《鲜鲜霜中菊》(成都画院藏)

2020年是成都画院成立40周年。从上周开始,成都画院便在其微信公众号以线上展览的形式、以每周一位的频率,陆续推出建院40年来先后任职的35位专职艺术家作品展,作为纪念和庆祝。

1980年6月5日,成都市调集了全市优秀的美术人才,在成都市文化公园召开了建院大会,成都画院自此诞生。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成立的第一批政府画院,成都画院自设立之初,便呈现出开放、包容的胸怀:首批专职艺术家中,不仅有国画家,还有油画家和版画家,这种做法在当时的全国画院体系中少之又少。

到今年,成都画院已从容走过40载光阴,在那方有着青花瓷桌椅的古典四合小院里,在绿树鲜花的映照下,艺术家和观众们自由来去,办展或观展,共享着艺术的美好。40年来,无形之间,那水墨的风,色彩的雨,舒缓而细密,吹拂洒落在所有来过此处的人们心里。

刘畅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成都画院供图

关于成都画院

梳理成都画院40年来的历程,创作的作品以及发起或参与的艺术事件,既是成都画院的历史,也是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美术史的一篇华章。

1、成都画院最初成立时的办公地址在文化公园内。1982年,原东城区署袜街的静安旅馆被整体迁移到青羊区支矶石街59号,复制建成清末川西民居典型四合院建筑,并定为成都画院新院址,占地2331平方米,迄今仍在使用。

2、自建院以来,每5年一届的全国美展(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会始于1949年),成都画院均有作品入选或获奖。从第6届全国美展到第13届全国美展,成都画院专职艺术家中有共计40人次入选,获得金、银、铜、提名奖等奖项。

3、画院成立以来,先后举办了近800场次各种类型的艺术展览、讲座和艺术活动。所有展览均面向公众免费开放,每年展出天数210天以上,每年参观人数近百万人次。

4、成都画院重视书画艺术品的收藏,现收藏有书画作品近2000件,为画院开展学术研究、交流和展览提供了重要保证。

5、建院40年来,成都画院先后有35位专职艺术家任职,目前仍有在职艺术家17位,退休18位。此外,成都画院还聘有艺术顾问15人,画师10人,特聘画家63人。

6、2008年,四川省政府正式批准成都画院建筑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7、成都画院同时也是成都市美术馆:2010年,经市编办批准,成都画院加挂成都市美术馆牌子,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运行,与成都画院合署办公。

珍贵的菊花图谱

成都画院的创始人之一、首任院长朱佩君(1920-1995),出生于成都一个开明士绅家庭。14岁开始,她便与6位姐妹跟随堂叔父朱竹修、画家马万里和书法家颜楷的夫人邹辛士等学习绘画与文学。上世纪40年代,朱家姐妹开始参加蓉城女子书画展览,在蜀中美术界有“画坛朱氏七姊妹”之称。

朱佩君的叔父朱懋先酷爱种菊,开辟有百余亩菊园,栽培菊花几十年,选育出新品种达千余类,在当时的成都享有盛名,堪称“菊艺之最”。自1937年起,朱懋先委托朱竹修主持进行《余园菊谱》创作,朱氏姐妹均参与其中。绘制工作历时约3年,到1940年初,基本完成了140幅《余园菊谱》,之后又在张大千的建议下数次改稿。

因战争爆发,绘制工作被迫中断,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余园菊谱》才又开始创作。1954年,朱德元帅通过省市领导派员考察朱家姐妹所绘菊花,朱家姐妹选了8幅精品菊花送到北京,朱氏菊花图一鸣惊人,“画坛七姊妹”名声大振。遗憾的是,这套珍贵的菊花图谱,因故流散,大多已遗失。

画院成立后,朱佩君向成都市政府申请重新开展《百菊图》创作,和她的两位姐妹及几位学生一起,组成《百菊图》创作小组,重新开始写生创作。

朱佩君的艺术成就

1957年,朱佩君创作的《珙桐花与桐花凤》获全国第一届青年美术工作者作品展览三等奖。这一时期,她的代表作《芙蓉鲤鱼》被蜀绣大师彭永兴搬上蜀绣,“芙蓉鲤鱼”从此成为蜀绣标志性题材,影响至今。她的《青城腊莲》《天鹅》《菊花》《鲜鲜霜中菊》《瑞鹄祥云》《雾荷》等一批作品也多次参加各级美展,获得多项大奖。

朱佩君作品继承了朱家工笔画风格,坚持传统积粉法、双钩法,设色厚重,风格清丽典雅,这一画法与西蜀时期成都人黄荃创立的黄荃画派可谓一脉相承。黄荃曾经“权西蜀翰林院事”,这个诞生在成都的皇家画院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第一个画院,而朱佩君与新中国成立后四川建立的第一个政府画院——成都画院也有重要关系。

1980年成都画院成立,时任市委书记的米建书任名誉院长,朱佩君任副院长具体主持工作,1987年-1994年,朱佩君改任院长。在她主持工作期间,成都画院先后选送了1000多幅作品参加国内外各类美术展览,获奖无数,成都的艺术家们收获了国内同行越来越多的好评。

这一时期,成都画院还团结了一大批全国艺术界有影响力的老先生作为艺术顾问,又调集了一批已经取得较大艺术成就的中青年骨干力量加入,培养起一批青年新锐,构建起老中青三代,国画、油画、版画艺术门类齐全的艺术家队伍。

世纪之交的2000年,一系列回顾百年美术历程的展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朱佩君的《芙蓉鲤鱼》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见证,入选“百年中国画展”。

画家高晓笛忆恩师

在朱佩君的几位学生中,65岁的高晓笛对老师有格外深厚的感情。能师承朱佩君,“对我来说,是在之前布满荆棘的生活中唯一能看到的路。”

高晓笛出生知识分子家庭,父亲高缨是知名作家、诗人,曾以小说《达吉和她的父亲》享誉文坛。在她还不满1岁时,不幸因药物原因失聪,“对于一个残疾人而言,要找到一个喜爱又能胜任的事业方向,并非易事。”她回忆,父亲曾想让她学习缝纫,有一门手艺傍身,还买了台缝纫机,但她不感兴趣,每天只是趴在缝纫机上发呆。

因为家住文联大院,邻居中有不少画家和作家、编剧,高晓笛耳濡目染,有时也会提笔画一些花草人物等。“有一次我的画偶然被父亲发现,我从他的眼里好像看到了一丝希望。不久后,他就拜托一位画家阿姨带我们父女去拜访朱佩君老师。”

朱佩君收下了这个已经18岁的女弟子,从此高晓笛也与绘画结下不解之缘。“朱老师对学生非常严厉,对我也不例外,却更多了几分耐心和细致,教我用笔的手势,总是握着我的手,我也因此更加体会到绘画的愉悦。”

功夫不负有心人,高晓笛很快掌握了传统工笔的基础技法,瘦金体也得到朱佩君赞赏。20岁那年,她进入成都工艺美术研究所当了名学徒,距离艺术创作之路尚有距离。真正的契机是朱佩君主持筹备《百菊图》创作组,高晓笛被选中,和姚思敏、江溶等一起,跟着老师辗转江西、江苏、浙江、上海等地写生,收集各个品种的菊花素材。“那段时间真是收获满满,是我人生重要的转折之一,开启了真正的创作生涯。可以说改变了我的命运!”

“朱老师对《百菊图》爱如珍宝,每笔每划都要求工整细腻,花瓣一定要有凹凸感,色调也要统一,力求形似,注重写实,尽其精微。”她回忆,有一次描画花枝时,一时忽略,笔描粗细不一,朱老师发现后,不悦地批评说:都教了好几年,怎么还粗心大意?

“朱老师对我的生活极尽关照,但对我的绘画要求一丝一毫都不放松,挨骂是常事。”高晓笛通过微信打出回忆,“但如今想起来,那些被她批评的画面,格外令我感念。”

新闻推荐

中欧班列(成渝)开行突破10000列 成渝两港携手共建西部枢纽

3月27日上午10:30,随着汽笛喧鸣,中欧班列(成渝)缓缓启动,满载着电子配件、机械制品等货物从成都国际铁路港、重庆国际物流枢纽...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40年水墨的风,色彩的雨 染就那美丽画院的青花瓷桌椅)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