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德阳 今日广汉 今日什邡 今日绵竹 今日中江 今日罗江
地方网 > 四川 > 德阳市 > 今日中江 > 正文

乡村中学十年走出“本色”路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19-11-14 09:17   https://www.yybnet.net/

清凉中学全景。

覃霞在菜园摘豌豆尖。

□本报记者 吴平 文/图

11月6日傍晚,德阳市中江县清凉中学,年轻老师覃霞在学校菜园采摘自己种的豌豆尖,打算晚上煮面吃;一对老教师沿着乡间公路缓缓散步,有的老师则在辅导学生功课,学校里一片安宁祥和的氛围。

很难想象,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乡村学校,竟从 2007年-2016年,连续十年中考成绩取得全县第一的好成绩。2007年参加工作的教师刘燕刚好见证这一历史。她说,从业十年,“职业倦怠”的困惑自己从没有过。

通过探访学校和对校长张玉林的采访,记者发现这所学校成功的秘诀:还原教育的本质,在学校管理上“做减法”。

传承

撤并大潮下留下学校传文脉

1996年,清凉乡并入普兴镇。随着撤村并组,以及乡镇重新划分,一些生源较少的小学、中学也进行了合并。

清凉中学是去是留?留下,师资不足、校舍残破、经费没有保障;不留,这是清凉乡的文脉所在。

1997年,由于主要校领导都缺席,31岁的张玉林以副主任身份接管学校,临危受命。

清凉乡位于德阳中江县、遂宁大英县交界处,位置偏远。张玉林在此出生、长大,直到1982 年考取中江师范学院,1985年毕业后又回来任教。

“1992年-1996年,学校在汪文斌老师任校长期间,采取班主任选老师、老师选班主任的‘双向选择’,又实施‘论功吃桃’,将教学质量和教师利益摆在首位,学校有了上升势头。”

和张玉林一直是同学、又一起回乡工作的向永全也对汪老师敬重有加,“其他老师爱打打小牌,汪老师从不参与,只喜欢看书,非常有人格魅力。”毕业时,向永全有机会分到广福中学工作,但他还是选择回乡,“那时来上学,冬天点着火把,烂泥没到膝盖。”能就近读书意味着什么,他们这些过来人最清楚。因此,学校有浓厚的“家乡人建家乡校”的氛围和情愫。

1997年,清凉中学一个中考补习班21个学生,18个考上中师、3个考上中专,可谓高光时刻。

但学校的危机依然严峻。1999年,学校坝子泥泞不堪,学校老师到村里各大队“化缘”,募集到2.1万元打好了坝子。到了2003年,一座经常漏雨的校舍是唯一能勉强使用的,其余都是危房。26名教职工筹集了53万元,修建了综合楼和厨房。这笔钱直到后来国家“清偿义务教育欠账”,学校才基本还清。

变革

教育质量为本教学思路全面转折

“早期补习班的成绩掩盖了应届班的问题。当中师和中专不再吃香、高中教育成为主流时,我们的积弊一下暴露出来,2000年更是触底。”张玉林介绍。

痛定思痛,学校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强化纪律制度。例如周一到周五不许打牌,周日打牌不能晚于12点等。张玉林甚至还罚过自己的妻子。很快,老师转型适应。这其中,就有全国先进教师张瑜,把“人见人愁”的英语课教得有声有色,还带出了刘燕等一批年轻教师。2007-2016 年,学校连续十年取得全县中考第一的成绩。2011年,鉴于其成绩和示范作用,县委、县政府主动恢复其单独的法人资质,学校在人权、物权、事权方面获得了充分的自主权。从此,学校主动作为的空间更大,进一步改善了师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

2008年参加工作的教师袁洁琼介绍,当时学生就近入学,如今有条件的、成绩好的都往外送,生源质量不如以前了,“我们班初一 60多人,就有20多个人各科只考一二十分。”后来,在老师的努力下,一个班除了17个去读职高的,剩下的都能考上高中。“曾有家长问我们,愿不愿意有偿为孩子补习?我们老师都回复,‘没必要,该补的在学校就会补。’”袁洁琼说。

老师所有心思都用在教育上面,备课永远有新鲜感,要补充新内容,务实有效的教研活动会给奖励,虽然数额很少,但也算是激励。再有,“十连冠”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刘燕认为,老师之间也形成了良性竞争——没有尖子班,各班入学水平都一样,考不过别人,自己都会不好意思。

生态

取法传统经典打造和谐校园

前年,相关部门通知张玉林,学校越过县、市、省三级,可以直接参评国家文明学校。但是一打听又要现场录像、又要准备验收材料,张玉林说算了,要牺牲老师那么多休息时间,不合算。此前,还有“节水、节能学校”等各种荣誉称号,张玉林都一一挡了回去:欢迎来参观,觉得学校可以,颁发荣誉也行,但老师就是教书育人的,不该被太多“杂事”分心。

在学校管理上,张玉林形成了自己的理念,那就是老师和学生是最重要的,在规则、规矩上,队伍不成熟的时候,要严格一些,成熟以后,整个生态健康良好了,管理就是水到渠成的;老师自己有责任感,有主动性,要充分理解和尊重每位老师的工作个性。

谈及这种管理观念的形成,张玉林说,出生于1966年的他小时很少吃饱饭,从那段历史走来的他特别感念邓小平的改革,务实发展是硬道理。对于学校来说,教师潜心教育和让师生过得好才是硬道理。其他校园文化的延伸,与其说是“特色”,不如说是“本色”,即不为特色而特色,而要服务育人的根本。

早上一小时诵读经典,张玉林坚持了几十年。在他的带动影响下,中青年管理层也都秉承了这样一种管理观,尤其县领导和教育局领导充分尊重他们自己的意见,保证了学校教育理念和教学管理风格的传承,从而让学校可以持续良性发展下去。后记:

在农村中小学普遍式微的情况下,清凉中学走出了“家乡人建家乡校”的模式,虽然教师班底由六七成的清凉人降为三四成,但传承故乡文脉的使命感一直在。在校领导的带领下,他们还积极恢复传统文化,收集整理碑刻、牌匾、石墩等旧物。一所有根的学校,才能经风雨,才能够有担当。

努力寻找到自己学校的立校之本、教育之根,清凉中学也给其他乡村学校提供了一个借鉴和思考的样本。

新闻推荐

中江双龙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出妙招 共治共享,村民轮流当“院长”

驷马垭村村民正在清理垃圾。(文/图记者文潇)近日,夜雨过后的中江县双龙镇驷马垭村,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一大早,睡眼惺忪...

中江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中江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乡村中学十年走出“本色”路)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