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临沂 今日蒙阴 今日莒南 今日平邑 今日费县 今日兰陵 今日沂水 今日郯城 今日沂南 今日临沭
地方网 > 山东 > 临沂市 > 今日蒙阴 > 正文

嬴牟炉火照天地□刘恒杰

来源:济南日报 2020-07-14 11:45   https://www.yybnet.net/

汉代犁铁范(亓省庄出土,山东博物馆藏)汉代铲铁范(亓省庄出土,山东博物馆藏)汉代半两钱石范(铜山出土) 汉代三铢钱石范(铜山出土)宋代铁帑(莱芜监铸造,泰山岱庙藏)金代铁钟(莱芜铁冶务铸造,蒙阴中山寺藏)《济南莱芜等处铁冶都提举司管辖碑》拓片(上部)

唐朝诗人李白在天宝年间再次游览安徽贵池时,写下一组《秋浦歌》,其中一首中这样写道:“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贵池在唐代是著名的铜银产地,这是诗人对当地矿工冶炼情景的描述。如果用这句诗来形容济南市莱芜区历史上的冶铁盛况,一点也不为过。

济南市莱芜区历史上一直是全国重要冶铁中心。

秦销锋镝处,遗址尚存

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在今莱芜区境内设立嬴县。嬴县初属齐郡,继属济北郡(郡治博阳)。为了彻底消除隐患,维护长期统治,秦始皇下诏销毁天下所有兵器。汉贾谊在《过秦论》中这样写道:“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尽收天下的兵器,聚集到咸阳,摘下锋刃镞头(金属部分)销毁,铸成十二个金属人像,以削弱天下老百姓反抗的念头。

短时间内把全国的兵器集中到咸阳销毁,似乎不太现实,那就在全国设置几个销毁点进行,其中一处就在泰山东麓当时嬴县境内的鲁东冶村。据清人汪宝树考证:“东乡古东冶村,有巨铁陷地中,长约数丈,厚不知凡几,传为秦销锋镝处。”(载民国王价藩《岱粹抄存》)古东冶村即今鲁东冶村,今属泰安市岱岳区崅峪镇,与莱芜区的冯徐冶、中徐冶、南徐冶村毗连。鲁东冶村村内的数丈巨铁,1957年被当时的泰安县公布在《第一批应保护文物表》中,并断定年代为秦代。据当地群众说,当时巨铁有两块,在村西小河东边的高台地上,群众俗称为“铁炕”,1958年大炼钢铁时代被炸毁,现遗址仍有许多炼渣和陶器残片。

鲁东冶村东距莱城不到20公里,其北面是莱芜区牛泉镇贺小庄村。贺小庄村村南岭上有一铁矿坑,曾出土有石凿和汉代陶罐,专家断定为秦汉时代器物,该矿坑一直延续至今,仍然开采。贺小庄与鲁东冶村之间的牛泉镇吴桥、吴小庄也有古代铁矿,俗称“矿坑子”,有深六七米的直井,出土的巷木有圆木和木板,材质有杨、柳、槐、槲木等。鲁东冶村南边是牛泉镇冯徐冶、中徐冶、南徐冶三村,在南徐冶村西北高坡上,有秦汉时期的冶炼遗址,遗有矿渣和矿石。

民国《续修莱芜县志·舆地志·胜概》载:“铁牛岭村东河岸,有铁质如牛卧地,掘之丈余无底,或谓古代天然铁质。”莱芜区方下镇铁牛岭村,在莱城西北9公里处,铁牛岭的“铁牛”在村东边的方下河西岸,铁牛头朝南,长约丈余,下部埋入土中,远望如一只牛卧在岸边,村民相传此牛为秦始皇销毁兵器时铸成。1958年大炼钢时被炸毁。

秦始皇之所以把嬴县作为全国销毁锋镝的一个点,是因为这里具有“销锋镝”的能力。即使此传说不足为信,仅从出土的文物来看,秦时的嬴县不仅具有较高的冶铁水平,而且具有相当的规模。

汉 “嬴有铁官”

汉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鉴于盐铁商人“冶铸煮盐,财或累至万金,而不佐公家之急”,朝廷却“用度不足”,遂将盐铁收归官营。朝廷在产铁的地方设置铁官,统领开矿鼓铸。铁官体系的建立逐渐完备,主管全国财政经济的大农令之下设铁市长丞,铁市长丞管理各地大小铁官。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根据各地冶铁情况,在郡、县、侯国分别设立大小铁官。大小铁官的职能有所区别,在产铁的郡、县、侯国设大铁官,负责采矿、冶炼、铸造、销售;在不产铁的郡县设立小铁官,把大铁官输送的半成品加工成器,或回收废旧铁器重新铸造新器。为保证铁官体系的落实,武帝时还实行了严厉的处罚政策,如《史记·平准书》中称:“私铸铁器……钛左趾,没入其器物”,敢私自铸造铁器者,在其左脚趾上挂上数十斤重的铁钳并将铁器以及铸造铁器的物品没收。据《汉书》记载,当时在全国设有49处铁官,设在山东的有12处,其中“嬴有铁官”。由于嬴县铁官的设立,“嬴铁”开始著称于世。

铁范(即铁模子)的使用是冶炼史上的一个革命和飞跃。莱芜区汉代遗存的范具较多,这说明莱芜区在汉代时不但冶铁数量众多,而且冶炼技术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最著名的是在牛泉镇亓省庄发现的汉代铁范。1972年,在亓省庄村南寨山西山坡上出土窖藏农具铁范一宗,有犁范二合4件,犁阳范3件;双镰范一合2件;镢范一合4件;大铲范三合6件,小铲阳范4件;耙范1件,共计24件。这些铁范的用料为生铁,经北京钢铁学院和中国冶金史编写组检验,该铁范含硫0.28%。生铁中含硫量的高低是衡量冶铁技术高低的标志,《山东省莱芜西汉农具铁范》(载《文物》1977年第7期)一文中说:“就是从现代冶铁的技术看,含硫量也是低的。这说明2000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冶铁经验。”

除了亓省庄范具外,莱芜区羊里镇城子县村西北出土过汉半两钱范和双刀范;在苗山镇铜山冶铁遗址出土9块钱范,其中半两钱范5块,三株钱范3块,五铢钱范1块;寨里镇边王许村南也出土过多块半两钱范。经山东钱币专家朱活考察鉴定,半两钱范为文帝、景帝时期刻用,三株钱范为汉武帝时刻用。另外,方下镇铁牛岭村冶铁遗址出土汉代铁釜,牛泉亓毛埠村出土汉铁焦斗,高庄街道东汶南村出土双耳三足铁釜,在冶河、卢家庄出土汉铁鼎,等等。

由于“嬴有铁官”,且此铁官设置一直延续下来,至隋唐时,莱芜地区冶铁业继续发展。《新唐书·地理志》载,唐代时莱芜有“铁冶十四,铜冶十八,铜坑四,且产锡”。

唐祀安期生为“炉神”

唐《元和郡县图志》“莱芜县”条下记载:“韶山,在县西北二十里。其山出铁,汉置铁官,至今鼓铸不绝。”

古人兴事创业,喜欢祭天祷地,以求神灵保佑。莱芜冶铁也不例外。

莱城南20里处有山曰仙人山,因仙人安期生在此成仙而闻名。山顶有为纪念安期生而修建的安期生祠。祠旁石碑众多,最早的是唐贞元八年(792年)冬十月,中侍御史韩翃(一作“翊”)所撰写的碑文。

韩翃,南阳人,天宝十三年(754年)进士,大历十才子之一,其“春城无处不飞花”妇孺皆知。贞元五年韩翃知淄兖屯冶务,贞元八年应鲁西冶事王摇光之请,撰《安期先生祠记》,王摇光将其文刻立于仙人山顶。

安期生,亦称安期、安其生,本为道家一炼丹者,铁冶官员为何前往祭祀?联系后来的石刻及文献记载,原来,他们是把安期生奉为了冶铁的“炉神”。仙人山上元代一石碑保存完好,为《重修安期真人祠记碑》,碑为元大德五年(1301年)莱芜铁冶都提举司立。碑文中说:“国朝自立提举司以来,每岁例以季秋,率僚属奔走祠下,享以牢,礼成而后兴役。于是凿石起炉,伐木为炭,熔炉成金。”元朝自设立铁冶都提举司以来,每年秋季待庄稼收获以后,提举官便率领僚属抬着牢礼到仙人山安期生祠前,举行祭祀的活动,祭完后才开炉冶炼。元大德年间,莱芜地区铁产量日增,官员考绩获优,冶户生活日渐改善,于是,时任铁冶都提举的邢秉仁和同提举乌阿里沙等,共议重修安期生祠,架桥铺路,装塑神像,并刻石立碑。元至正二年(1342年),铁冶都提举司重修安期生祠并立碑纪念,文中有“圣朝自立司以来,每岁致祷于祠,柴望之礼必先于斯”之语。柴望,指祭祀。安期生的香火在仙人山一直没有湮灭过,每年的重九登高,地方官府都指定登仙人山,拜安期生祠,成为莱芜地区独特的文化景观。

隋唐矿冶业延续不断,莱芜冶炼业走向兴盛。莱芜区遗有矿山、黄石山、双山铁矿遗址;大冶、小北冶、汶阳、片镇、大洛庄等冶铸遗址。矿山铁矿遗址位于莱城西北矿山,为隋代遗址。矿山海拔290米,遗址为露天采矿,沿山脊自东面西,长约1公里余,宽约50—100米,由东至西依次为山子后铁矿坑、刘家坑、王家坑、老山坑、杏树坑、道土坑、小坑洞、老洞坑;坑坑相连,最深处达40米,出土的开矿工具有铁斧、铁镐、铁锤、铁楔等。

唐代矿冶实行官管民营的模式,据《旧唐书·职官志》记载:“凡天下出铜铁州府,听人私采,官收其税。”当时全国有铁矿104处,铜矿62处,其中以四川、山东等居多。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唐代莱芜有“铁冶十四、铜冶十八、铜坑四,且产锡”,唐代的14处铁冶遗址多分布在嬴汶河和牟汶河两岸,其中宜山、铁牛岭、片镇为嬴汶河边的代表,文化遗存十分丰厚,汶阳、官厂、小北冶、官寺、汶南等多个汶沿岸遗址也都保存较好。

安史之乱后,朝廷开始在莱芜设置主管铁冶的莱芜监,隶属兖州盐铁院。莱芜监的设置,对莱芜铁冶的统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莱芜监由州官兼任,官署设在兖州,只负责矿冶的监管,以保障税收为目的。到了后周太祖广顺元年(951年),朝廷继续设莱芜监,但这次却有了专门的监址,监址选在了冶炼场所比较集中的牟汶河北岸即原莱城区政府所在地,莱芜监也不再由州官兼任。二者各司其责,互不干涉,从此揭开了莱芜铁冶发展的新篇章。

宋 莱芜监成为全国四大监之一

宋太宗至道三年(997年),在后周监址复置莱芜监,下设铁务冶和铜务冶。据《太平寰宇记·莱芜监》卷二十一记载:莱芜监管辖的范围,东西一百一十五里,南北一百一十里;辖区内管主户五百六十二,客户一千八百八十九;管三坑十八冶。十八冶场中,既有老冶址,也有新建的场所。莱芜冶场多,冶铁水平高,莱芜监和山西大通监、江苏利国监、河南利成监一起,成为当时全国闻名的四大监。

莱芜监闻名于全国,与梁适的改革有着直接关系。梁适(1000—1070年)字仲贤,东平人,其父梁颢为翰林大学士。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年),梁适出知兖州,改革莱芜冶铁业。当时兖州有铁冶莱芜监,役民开矿冶炼,由于赋役沉重,已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从事此业者多破产。梁适经过调查,决定改官营为民营,改劳役制为招募制,官府收税采取“二八抽分”。如此一来,减轻了矿冶工的负担,刺激了矿冶工的积极性,冶户数量日增,铁的产量也突破年产120万斤。神宗元丰年间(1068年—1085年),全国年产铁550万斤,仅莱芜就年产190余万斤。

宋代冶炼铸造水平进一步提高。泰安岱庙宋天贶殿前有两只大铁帑,铸于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五月,由莱芜监铜务冶李冕主持铸造。帑高1.15米,口径1.78米,其形制具有宋代上侈下敛的特点,外表通体铸有浮雕式图案,自上而下分4层。一层划分为等大的8个长方块,由缠枝牡丹和铭文间互组成;二层是不同姿态的8只凤凰翔舞于缠枝荷花中;三层有8条生动的巨龙飞动,显示出尊贵地位;四层铸有10只活跃的麒麟、狮子、飞虎等动物图案。整个铁帑装饰繁缛而精细,美观而大方,实属少见。铁帑体态庞大,但外表光滑,找不到一道铸合的缝隙,代表了当时冶铸技术的高超水平。

元丰年间,莱芜人吕规成为大冶铁商人。吕规,字正臣,宋李昭玘《吕正臣墓志铭》说:“乃募工徒,斩木锻铁,制器利用,视他工尤精密,人人予一,己独予三,人出取三,我独取一。凡东州之人,一农一工,家爨(cuàn烧火做饭)户御,其器皆吕氏作也。”吕规家族几百口人饮食、被服缺乏,吕规于是弃学经商,筹措资本,从事矿冶业,招募工匠劳徒,伐木锻铁,制成器物供人利用,他所锻造的器物,比其他人铸造的尤为精密,而且物美价廉。他采取薄利多销的办法,同样的钱,在其他人那里只能买到一件,在他这里可以买到三件,其他人赚三分利,而吕规只赚一分。经过几年发展,凡是山东东部,不论工户农家,凡家庭煮饭用的炊具,门户防御用的器械,都为吕氏所制作。元济南莱芜等处铁冶都提举司

秩升正四品

金代(1115-1234年)国祚短暂,文献及碑刻资料皆少有流传,因而无法复原当时莱芜冶铁业繁荣发展的概况,但从蒙阴县钟山寺的大铁钟,仍然可以看出金代莱芜监制作工艺水平之高。在临沂市蒙阴县钟山寺有一只盘龙八卦太极钟,由莱芜监铁务冶宋斌、匠人谢恩等于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五月铸造。铁钟材质为生铁,高2.3米,底部周长2.9米,重1000公斤。铁钟顶部钟钮盘龙栩栩如生,精美无比。铁钟肩部饰八卦太极图,腹部纹饰凸棱纹与此相连。铁钟正面有字体严谨、气势雄健、清晰可见的铭文。

元代建立,朝廷进一步加强了冶铁业的官办地位。

元世祖至元十一年(1274年),置莱芜铁治都提举司,秩五品,派陕西行中书省部中、翰林学士徐琰任提举。至元十六年(1279年),莱芜铁冶都提举司归属山东都转运盐使司。徐琰之后由于没有得力人选担任提举,省部得知后,乃于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年)奏立济南、莱芜合为铁治提举司,裁撤济南之商山提举司,将一千多冶户并入莱芜都提举司,更名为“济南莱芜等处铁治都提举司”,秩升正四品。铁冶官员的官衔由宋代的八品提升到四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合并后的济南莱芜等处铁冶都提举司,几乎管理着整个山东的矿冶业,冶户近五千,是历史上矿冶管理级别最高、管辖范围最广的时期。当时全国年铁税额在500万至1000万斤,仅莱芜就达100多万斤。

明清时期,铁冶业由盛转衰。明洪武六年(1373年),置莱芜铁冶都提举司后,冶铁业一度得到发展。但到了明宣德年间(1426—1435年),朝廷革除铁冶都提举司后,铁冶业逐渐衰落。

新中国成立至今

莱芜冶铁重铸辉煌

1958年,莱芜被列为山东省钢铁生产基地。1964年起,莱芜被确定为山东“小三线”建设基地,先后投资建设了莱芜钢铁总厂、鲁中冶金矿山公司、山东煤矿莱芜机械厂、泰安地区钢铁厂等钢铁企业。改革开放以来,莱芜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提出以钢铁产业为突破口,突出钢铁产业立市,全力建设山东(莱芜)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九羊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汇金股份有限公司等地方钢铁企业日渐壮大,快速发展。

进入21世纪,莱芜抓住宏观调控的机遇,立足莱芜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调整钢铁产品结构,积极发展钢铁深加工,推动钢铁产业优化升级,提出打造“绿色钢城”的目标,作出建设山东钢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的决策,坚持激发“内力”与广借“外力”相结合,充分调动全民创业、企业“二次创业”的积极性,继续扩大招商引资,提高招商成效,钢铁产业规模壮大,产业链拉长,层次提高。2017年,莱芜产生铁1912万吨;粗钢1907.9万吨;成品钢材2061.5万吨。钢产品种类齐全,有型钢、优特钢、螺纹钢、宽厚板、热轧带钢、冷轧带钢、不锈钢、线材、棒材等,产品应用广,实用性强。特色产品已具规模,莱钢H型钢全国产能最大、规格最全、齿轮钢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产能达60万吨,优特钢、宽厚板生产技术和水平占同行业首位。泰钢不锈钢板材填补国内空白,产能达100万吨,已形成不锈钢炼钢、热轧、酸洗退火等相对完整的生产链条,工艺装备水平全国领先。

位于莱芜区的中国(莱芜)钢铁博物馆,于2010年建成竣工并对社会免费开放。博物馆面积1.3万多平方米,展陈面积6000多平方米。它融济南3000年冶炼史、当今世界钢铁前沿技术工艺展示、钢铁冶炼仿真体验于一体,是钢铁发展的历史画卷和百科全书,在国内独树一帜,现已成为山东省工业文明旅游基地、青少年爱国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社科联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参观者数万人。

新闻推荐

无水运活鱼黑科技大揭秘 鱼离水72小时,一睡千里再“唤醒”

工作人员在介绍休眠的鱼记者赵天羿摄鱼离开水后能存活多长时间?近日,一则“鱼没水能活72小时”的视频火了起来,建设在山东...

蒙阴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蒙阴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嬴牟炉火照天地□刘恒杰)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