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新闻 武鸣新闻 隆安新闻 马山新闻 上林新闻 宾阳新闻 横县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南宁市 > 上林新闻 > 正文

大龙湖上33年演绎“摆渡人生” ——记上林县“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石兰松

来源:南宁晚报 2018-08-17 03:41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韦薇

在大龙湖面上,33年,风里来,雨里去,上林县西燕镇大龙洞小学刁望教学点唯一的教师、共产党员石兰松,坚持撑船护送1000多名学生上学、放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记不清自己在水面上撑了多少个来回,只记得这么多年来已经撑烂了8艘木船。33年的岁月,石兰松用爱心和责任心谱写了一曲感人的灵魂乐章,诠释名字所蕴含的高风亮节。

1

“山里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

1985年夏天,石兰松以2分之差,与心仪的大学失之交臂。正在中学复读的他听说启蒙老师陈老师病了,赶回来看望这位学校里唯一的老师。

陈老师在弥留之际拉着石兰松的手说:“山里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你回村里当代课老师吧。”石兰松想都没想,就应允了。

可是,没有一点心理准备的他,在回去的路上犹豫了。如果放弃复读回到村里代课,也许就再也走不出这贫瘠的大山,无法完成自己的远大抱负了。

“山里的孩子不能没有老师!”晚上,石兰松坐在家门前的台阶上,启蒙老师的这句话一次又一次激荡在他的心头。他下定了决心:接过启蒙老师的接力棒,把山里的孩子送出大山!

当时的学校地处大龙湖湖边一座山的半山坡,没有厨房和厕所,教室就是一间破破旧旧的泥瓦房,没有窗户。学校前面是深蓝湖水,后面是悬崖峭壁,交通十分不便。学生来自内泽庄、刁望庄、岜那庄、北角庄,岜那庄、北角庄的学生走山路便可到学校,而内泽庄与刁望庄之间相隔一座大山,背后是陡峭的石山,脚下是深不见底的湖水。

没有山路可走,内泽庄的学生上学得走水路,坐船绕过大山才能到刁望学校,行程约半个小时。

以前,内泽庄的家长每天早早地先用船把孩子送到学校,下午放学前再赶到学校接孩子回家。然而十几年来,因大龙湖水漫延,周边村庄田地全无,为了谋生,学生的父母不得不离乡打工,把孩子留给家里的老人。老人行动不便,考虑到孩子的安全,他们干脆让孩子辍学在家干农活。

只有知识能改变命运。为了不让孩子辍学,石兰松砍掉家里的几棵大椿树,向朋友借了300元钱,请来造船匠做了一艘木船。他不顾家里人的反对,挨家挨户动员村民送孩子上学,一趟、两趟、三趟……石兰松的执着感动了村民。从此,石兰松每天用自家的船摆渡接送学生上学、放学,风雨无阻。

在石兰松的办公桌旁边,有一张“刁望教学点学生信息表”,详细记录了学生的年级、民族、出生年月、家长姓名、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多年来,石兰松和学生的家长有个约定:每天早上,家长们会准时送孩子到水库边。他每天要在水面上撑4趟,每趟30多分钟。小木船一次最多可以搭7名学生。最多的时候,石兰松要接送12个学生,他只能来回多撑两趟。为了准时上课,他早上6时就要起床。放学回去的路上,遇到风雨天,石兰松都会一一给学生的家长打电话说明情况。

2

“就是自己落水也不能让孩子有危险”

学生们调皮好动,每次石兰松都要叮嘱他们抓好船舷。遇到刮风下雨,为确保学生安全,石兰松将船停靠在湖边,等到雨小了再继续出发。33年来,石兰松风雨无阻,1000多个学生坐过石兰松的船,从来没有一个学生在上学放学路上掉下水。他说:“就是自己落水,也绝不能让孩子们有丝毫危险。”

贫穷的生活让石兰松的同龄人一批又一批走出大山。石兰松在村里文化水平最高,他有能力也有机会到外面去闯荡。尤其作为一名山村代课教师,微薄的工资让他们家连给小儿子买奶粉的钱都没有。可就是这点工资,石兰松还贴补困难学生。家里的田地少,加上每年大龙湖水漫溢,田地种不了庄稼,在家务农的妻子童绍玉因为经济压力大经常埋怨他。

1994年,在广东打工的三弟帮石兰松在广州找了一个包工头的好活,每个月有1000多元,石兰松心动了。但,“如果我走了,谁给孩子们撑船、上课?”在纠结几天后,石兰松选择了坚守。全村人都说他傻,不去发财,抱着那两袖清风的工作。

最终,童绍玉被石兰松的执着打动,默默担起了家里的责任,让石兰松把更多时间放在学生的身上。

大龙洞村再也没有一个孩子辍学,石兰松的大儿子却因为家里没钱而辍学。2003年,石兰松当时月工资只有250元。他的大儿子初中毕业后,本来打算去一所中专继续读书,但家里实在挤不出一点钱供他上学。大儿子偷偷躲起来哭。石兰松劝他:“孩子,没关系,打工也能学习技术,以后也能有一番大作为。”大儿子一气之下来到南宁打工。因为学历低,大儿子找工作四处碰壁,只能在一个建筑工地做苦力活。每当石兰松说起大儿子,总是面露愧色。

2005年,石兰松终于从代课老师转为了正式老师,工资也涨到了1000元/月,且将稳定提升。

石兰松在撑坏了8艘小木船(每艘船寿命3年)后,直到2010年9月,第9艘小木船也开始渗水了。北京的爱心人士王先生听说石兰松的事迹后找到他,问他需要什么。石兰松回答,目前最需要一艘安全接送孩子们上学放学的船。于是,王先生筹钱为石兰松购置了一艘铁皮船。石兰松为新船取名叫“希望之船”,希望通过这艘船把孩子们送到希望彼岸。

3

“捐赠的每一分钱都容不得辜负”

美丽的故事迎来了美好和光明:2011年石兰松被评为首届全国“最美乡村教师”以后,他的事迹引起了全国广大媒体的关注,几十家媒体纷纷进行跟踪报道。石兰松上过央视节目,也获得了“中国十大责任公民”等荣誉称号。

在荣誉面前,多少人为了利益失去自我,而石兰松不忘初心,守住清贫,一如既往地为学生摆渡。看望、慰问石兰松和孩子的社会爱心人士多了起来。2010年9月,北京市爱心人士王先生为刁望教学点捐赠2万多元建造“希望之船”;2010年3月,美国手牵手教育基金会捐款2万元建设学校运动场所;2012年12月,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2011级3班家长委员会捐资3300元引来自来水……石兰松负责协调捐赠项目的设计、报价、实施,他详细记下爱心人士给刁望教学点捐赠的爱心物资。政府及社会上捐赠的资金,他都悉数用于改善学校办学环境。

他说,捐赠的每一分钱都是巨大的爱心,容不得辜负。石兰松手写的一打捐赠项目资料,有的款项资金精确到分,采购精算没有一点误差,各界的捐赠人士都对他很放心。

33年来,石兰松两袖清风,每天无偿接送学生,还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钱来补贴“希望之船”的煤油费。有的学生家长把几条鱼送到石兰松家里,都被他婉言拒绝。二儿子上大学时,家里困难,石兰松也没想过让上级领导照顾。早些年,石兰松家的房子在村里一直是最破旧的,窗户黑压压,惨不忍睹,但他从没想过向学生家长索取费用,也从不申请补助。

今年34岁的村民梁石平幼年时,父母外出打工,他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每天,石兰松摆渡送梁石平上学放学,看到梁石平的衣服破了,他便一针一线地帮他将破衣服缝好。上课前,石兰松都会问梁石平吃早餐没有,有时候还会为他准备好早餐。如今,梁石平的女儿也由石兰松摆渡接送。在生活中,石兰松对梁石平一家多有照顾。在梁石平心里,石兰松不是父亲却胜过父亲。“大家都不愿意待在山里,像他这样每天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不求回报的人从没见过,更何况坚持几十年如一日,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

刁望村经联社主任苏立文直夸石兰松是个守得住清贫的好人。“这些年,石兰松从没贪过村民一针一线,还经常自己倒贴工资,他的好,说上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石兰松33年如一日地扮演着老师、船夫、父母的角色,忍耐着寂寞与清贫,用青春、汗水和真情为大山里的孩子铺设一条上学路。石兰松用行动诠释了自己名字所蕴含的高尚品节:高风脱俗、坚韧不拔。

4

“只要还有一个孩子,我就要做他的老师”

201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石兰松实现了多年的心愿——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在政府的关心下,教学点移到山脚下,建起了一间70平方米、敞亮的教室,新建了厨房、厕所、图书流通站等,还开辟了一个运动场,学生吃上了免费午餐。每天10时40分,石兰松会准时给学生们做饭吃。

去年,政府请了一名煮饭工人,减轻了石兰松的工作量。如今,他每月的工资提到了4000元,家里的生活好了起来,还建起一间平房。

今年7月28日上午,潘扬涛、潘小艳等多名外出读书的孩子,趁着放暑假,回到学校看望石兰松。一见面,孩子们就叽叽喳喳地围着石兰松。石兰松不忘叮嘱他们,在外上学要听老师的话,团结同学,照顾好自己。

石兰松认为,关心学生就应该像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不但要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还要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顽皮的潘扬涛不写作业,石兰松又气又急地把他叫到办公室,一笔一画地教;学生衣服脏了,他就帮学生搓洗干净,学生衣服淋湿了,他就脱下外衣给学生披上;学生生病了,他就划着小木舟带学生去看病……他用爱心点亮学生的心灯,用爱心演绎师爱、父爱。人们都说石兰松既是老师又是摆渡人、保育员,但他觉得自己只是做了本职工作。

33年,一批又一批学生在石兰松的培养下走出大山,而他始终坚守在这片土地上,坚守着最初的诺言:“只要大山里还有一个孩子,我就要成为他的老师,做好摆渡人的活儿,我离不开这里!”

新闻推荐

推动“宜居乡村”和脱贫攻坚互促共进

今年以来,上林县加大工作力度,将“宜居乡村”活动和脱贫攻坚工作统筹推进,做到方向同向、目标同心、行动同力,形成两项工作互...

上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上林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大龙湖上33年演绎“摆渡人生” ——记上林县“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石兰松)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