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山东 济南市 青岛市 淄博市 枣庄市 烟台市 潍坊市 济宁市 泰安市 威海市 东营市 日照市 滨州市 德州市 聊城市 临沂市 菏泽市 莱芜市
地方网 > 山东 > 今日山东 > 正文

张新颖:枝干里流动着生命的汁浆

来源:济南时报 2020-04-04 13:48   https://www.yybnet.net/

□新时报记者 钱欢青

张新颖,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近年来,其现代文学研究著作《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沈从文的后半生》《沈从文的前半生》和随笔集《九个人》《读书这么好的事》等在学界和读者中引起了热烈反响。

“生命不断流逝,或许并不至于完全虚无,总有一些沙粒不肯消失于无形,不妨把它们当作时间的馈赠,生命的纪念。”在日前由译林出版社出版的最新随笔集《沙粒集》中,张新颖写了沈从文、穆旦,也回忆了自己从年少读书开始的精神探索历程。

胶东半岛的一个角落,笔记本里那些梵高的画

张新颖说自己从小喜欢沙粒,“不起眼的沙子,每一粒却自有硬度,自有形状、颜色,它们的构成携带着各自的经历”。如今把“沙粒”用到了书名上,“仿佛触到了坚实之物”。

张新颖1967年出生于山东,1975年夏天,念完小学一年级,认识了很多字,“就很想把这个本领用一用”。识字主要不是学校里学的,也不是父母教的,而是邻居一位从前是银匠的老头,没事就对他进行了好几年的学前教育,“老头教我认字,当然不是用他的老书,而是贴在墙上的毛主席语录。屋子很暗,很空,墙上红色字体的语录尤为显眼。他一边拿铁锤叮叮当当敲打铁砧上的什么物件,一边教坐在对面小板凳上的我一句一句念,苍老的声音后面跟着稚嫩的学语,铁锤起起落落,节奏也出来了。”

一年级夏天放假了,张新颖东翻西找,打开了母亲的小书箱,兴致勃勃地读了一本抓特务的小说,书箱里还有一套《毛泽东选集》,但他看不懂。其他书他也不记得了,但书箱里最重要的发现不是书,而是一个笔记本——那个夏天最闪亮的一粒沙子,永久留在了张新颖的脑海中,“绒布面,里面几十幅彩色插页,全是梵高的画。笔记本是空白的,现在我猜想可能是母亲读高中时候留下来的,没舍得用”。不知道上世纪60年代初什么地方印制的笔记本会用梵高的画作插页,神奇的是,其中的一本在胶东半岛的一个角落,保存到一个特殊时代,然后,一个对绘画一无所知的小孩子打开了它。

画中的向日葵好像要燃烧起来,会灼伤看画人的眼睛,画中的星空漩涡一般,让人头晕,看了就能把人吸进去,它们让这个胶东小男孩感到强烈的不适,他受不了这些画,把笔记本合上了。但过了一会儿又忍不住打开。十年以后,张新颖在大学宿舍上铺的帐子里读梵高的传记,欧文·斯通写的《渴望生活》,“停不下来,直到读完,天已经亮了。”

念完本科、研究生,出校园进社会工作,1994年出差期间,旅途中买到里尔克《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读冯至1937年写的译者序,张新颖特别敏感于这样的话:“我时常在任何一个青年的面前,便联想起荷兰画家凡诃(van Gogh)的一幅题作《春》的画:那幅画背景是几所矮小、狭窄的房屋,中央立着一棵桃树或杏树,杈桠的枝干上寂寞地开着几朵粉红色的花。我想,这棵树是经过了长期的风雨,如今还在忍受着春寒,周围是一个穷乏的世界,在枝干内却流动着生命的汁浆。”停留在后面这两句话上,张新颖问自己,“我的过去和现在,‘四围’是不是一个‘穷乏的世界’?”他回答不出,但“四围”和“枝干内”情形的对比,却令他感动不已。

超越时代强加给你的身份,自己创造另外一种身份

张新颖的文学研究,因为能深入沉浸到研究对象的情感和思想世界,也因为能对历史对生命抱着一种可贵的温情,所以读来格外有一种深情和喟叹,这种深情和喟叹,有历史的背景衬托,有时代对个体生命的巨大压力,更有个人在时代巨轮下对生命的热望和对美的不息追求。

这样充满生命血肉的研究路径,也注定了张新颖和沈从文的独特“相遇”方式。张新颖从1985年就开始读沈从文,读了好几年,“只是觉得好,并没有深刻的体会”,“好像是要等待一个机缘,机缘不到,什么也不会发生”。幸运的是,这个机缘等来了。1992年春天,张新颖在《收获》杂志第二期读到沈从文的《湘行书简》——沈从文1934年从北平返回家乡,在湘西的一条河流上给张兆和写的一封接一封长信,“感受无从言表,心里却清清楚楚地意识到,我和这个作家建起了一种关系。这些尘封的书信带给我一个特殊的时刻,我似乎一下子明白了什么,又说不出明白的到底是什么。沈从文在这条河流上经历了一次‘彻悟’,我一时不完全领会他的‘彻悟’,但他一月十八日下午写的那段文字,真正开启了我理解的空间。或许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遇到这段文字,我就可能走不进沈从文的世界”。

《沈从文的后半生》正是一部真正进入沈从文精神世界的作品,在这本书的“后记”中,张新颖说,“我想呈现出来的,不仅仅是一个人半生的经历,他在生活和精神上持久的磨难史,虽然这已经足以让人感慨万千了;我希望能思考一个人和他所处的时代、社会可能构成什么样的关系。现代以来的中国,也许是时代和社会的力量太强大了,个人与它相比简直太不相称,悬殊之别,要构成有意义的关系,确实困难重重。不过总会有那么一些个人,以他们的生活和生命,坚持提醒我们这个问题的存在。……不过,弱小的力量也是力量,而且隔了一段距离去看,你可能会发现,力量之间的对比关系发生了变化,强大的潮流在力量耗尽之后消退了,而弱小的个人从历史中站起来,走到今天和将来。”

在随笔集《九个人》中,张新颖再一次谈到“沈从文的后半生”,他认为,沈从文有一种“从绝境当中创造事业的特别性格”,“这个性格的背后,其实是生命的创造能量在支撑,是创造的能量要求释放,要求落实到具体的事业上去”。沈从文和沈从文的那一代人甚至后面的几代人,他们是剧烈变动时代的受害者,遭受了很大的摧残和屈辱。受害者这样一个身份,是时代强加的,没有人愿意做受害者。所以这是一个完全被动的身份,但是,在一个变化非常大的时期,一个人除了是一个受害者,还有没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超越受害者这样一个被动的身份,自己来完成另外一个身份?对沈从文而言,显然,他“超越受害者的位置,超越时代强加的身份”,自己创造了另外一种身份,“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因而在张新颖眼里,沈从文后半生的故事,是一个时间胜利的故事,“时间绵延不绝,个体生命从头到尾,在时间的长河中不过是一瞬;但是,一个伟大的个体,却能奋力凿通自己生命的头和尾,既向前延伸也想后延伸,他从在他之前的过去时间里源源不断汲取丰富和支持自己的力量,他把自己的一切安排,托付给在他之后的未来时间。站在今天的位置,我们会发现,时间的故事,大跨度地计量时间,一代一代地计量时间的这个故事,最终是一个时间胜利的故事。”修辞立其诚,这个诚,会让自己大大受益

身为一名“教书匠”,一名现代文学专业的研究者,张新颖写了很多专业领域的论文和专著,但诚如他自己所言,“如果有可能,我愿意是个随笔作家”,“我有那么多的不足,我得通过一点一点地写,探触限制我的边界在哪里;我得通过一次一次地探触,试着加把劲把这个边界往外推,能推出一点点,就扩大了一点点”。

所以写随笔,在张新颖那里,变成了“学习的过程,弥补的过程,增强的过程,扩大的过程”,他更看重写作中的捉襟见肘,“这是重要的提示,清楚地标示出了自己这方面那方面——知识的、情感的、想象的、表达的,等等——的欠缺。我常常把自己推到这样窘迫的境地。这样才可能把自己慢慢变得丰富一点、宽裕一点、从容一点。修辞立其诚,这个诚,会让自己大大受益”。

当然还有读书。34岁那年的春天,张新颖就轻松愉快地写出了18篇谈读书的文字,组成一个小整体,成为《人文知识读本》的一部分,2004年出版单行本《读书这么好的事》。后来经过不断补充,出过几个不同的版本,2018年又推出了最新的补充修订本。这本充盈着许多经典的书籍、经典的故事的书,让读者再一次与那些伟大的作家和伟大的作品相遇,也让读者真正感受到了阅读的魅力,“如果一个人想用很小的空间,来最大限度地容纳悠久浩瀚的人类精神的历史,他有比一个屋子更好的放书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他自己的精神和心灵的空间。而一个人的心灵有多大呢?在有的人那里,它很小,小得只能装下一点点东西;比起来,我们当然更愿意看到那些巨大而丰富的心灵,在这样的心灵里面,我们能够深刻感受到人类精神的悠久浩瀚”。孙婷婷 绘

新闻推荐

山东省高中(含中职)学校毕业年级4月15日开学

□记者王原报道本报济南4月3日讯今天,省教育厅发出《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经省委...

山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山东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张新颖:枝干里流动着生命的汁浆)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