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新闻 青州新闻 诸城新闻 寿光新闻 安丘新闻 高密新闻 昌邑新闻 临朐新闻 昌乐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潍坊市 > 诸城新闻 > 正文

血染的宣纸厚重的历史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18-01-17 11:12   https://www.yybnet.net/

三朝本《魏书》的传奇经历,及与藏书家张铮夫的缘分

半岛全媒体记者张文艳

一套古籍,它的曲折经历莫过于藏书者的故事,然而,本期青岛宝藏——“三朝本”《魏书》承载的,却比故事本身更沉重,更令人动容。因为至今看到它,还能看出一位忠于当朝的官员的血迹,它见证了历史的更迭,见证了生命的陨落,见证了嗜书如命人的梦碎。半岛全媒体记者联合青岛市博物馆,采访了藏书家张铮夫的外孙赵增先生,和青岛文史研究者王鹏先生,并从浩瀚的史料和记载中,还原一部史书的传奇经历。

他,天才小子冒险写史

一个天才少年凭借“初夜执笔,三更便成,文过七纸”的才学,历仕北魏、东魏、北齐三朝,与温子升、邢邵并称“北地三才子”,他就是魏收,所作的《南狩赋》、《庭竹赋》等都得到时人好评。然而,一部史书却将他推到了风口浪尖,书成之后,众口喧嚷,指为“秽史”,魏收三易其稿,方成定本,这就是我们今天主要推出的文物《魏书》。此书的横空出世,有哪些离奇经历?我们就从作者魏收谈起。

魏收(507年~572年),字伯起,小字佛助,钜鹿郡下曲阳县(今河北晋州)人,父亲魏子建历任左光禄大夫,加封为散骑常侍、骠骑大将军。

魏收天资聪颖,十五岁时,已经熟悉了文章的写法,以文采扬名,独步当时。魏收才敏过人,“收为檄,五十余纸,不日而就”。所以文襄王善赞其文:“在朝今有魏收,便是国之光彩。”26岁起仕北魏散骑侍郎,典起居注,并修国史;在东魏,官至秘书监,兼著作郎,定州大中正。入北齐任中书令兼著作郎。可谓平步青云。

然而,宫廷的生活是伴君如伴虎,加上身处乱世,魏收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不过,他的才学从未被埋没,兜兜转转,最终回到老本行。北齐天保二年(公元551年),正式受命撰写魏史,三年后,于公元554年完成。虽有他人参与,但主要执笔为魏收一人。

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经说过:“撰史最难处是撰志,非老于典故,不敢着手。”魏收凭借才华,敢于将刀架在脖子上以身涉险,值得称赞,因为史官历来就是项随时会掉脑袋的工作。

早在春秋时期就有相关记载,齐国的大臣崔杼因齐庄公与妻子棠姜有染,便趁机杀了齐庄公,立了齐景公,自己做了国相。对此,齐国太史记道:“崔杼弑其君”,崔杼不愿留下弑君的恶名,下令杀掉太史,结果两位继任太史仍然如是记录,皆被杀掉。而魏收的前车之鉴是崔浩,字伯渊,他在北魏前期历史上立有大功,深受太武帝拓跋焘的宠信和器重。然而,公元429年,崔浩奉太武帝之命修撰北魏史书——《国书》,却在《国书》修成之日,突然被太武帝处死了,原因竟是“实录”。

虽然文宣帝高洋保证说“好直笔,我终不作魏太武诛史友”,但魏收的《魏书》还是留下了“秽史”的恶名。

《魏书》成书之时离北魏灭亡不过20年,“列传诸人子孙犹有存者”,而且魏收的人品也遭到众多诟病,证据就是,过去同他有冤仇的,大多隐去人家的善政美德,不载入史册。他写史时常洋洋自得地说:“何物小子,敢共魏收作色,举之则使上天,按之当使入地。”加上投诉者过多,有的说遗漏了世系、职位,有的说书中存在诋毁,众口铄金,几经修改,才得刊行。魏收还因为写史书得罪了人,在北齐灭亡之后,坟墓被仇家挖掘。

《魏书》是一部纪传体史书,起自拓跋珪建国(公元386年),讫于东魏孝静帝(公元550年),共计165年北魏之史事。全书计130卷。虽然屡被质疑,但《魏书》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即此部书是一部专记少数民族政权史事的著作,这也是其重要性之所在。《魏书》取材于北魏诸家史著,官修起居注、地志、文集等。为记载拓拔魏史较完整的历史资料,其中本纪史料丰富,拓跋珪、拓拔焘、拓拔宏三篇尤为详尽。应该说,魏书是现记录北魏历史的最原始的和比较完整的史料,因为其中很多事情都是作者亲身所见所闻,因此,可信度较高。

青岛市博物馆文保部给我们推荐的就是魏收的作品《魏书》,馆藏的《魏书》是宋元明三朝递修本,这部书的经历更加曲折离奇。

他,忠于朝廷血溅史书

“吾妻之先祖,在明世世为高官,诸城五大家以臧氏为首。清兵破城杀戮最惨,其先祖朝服坐班荆堂,兵以为神,而罗拜,公大笑骂贼,兵怒加之刀矛,公愤起欲夺矛杀贼,以血手扶书架而就义。书上血迹至今犹存。余宝藏已三十八年矣。今将以书易米,而此魏书不敢售去也。

妻故已五年,视此书悲从中来,今昔之感不觉泪下,我子子孙孙应知此书历史,世世宝之。戊子四月二十五日张镜夫挥泪识于青岛”——这段饱含深情的题跋记录了诸城历史上著名的历史事件:壬午兵燹。

明清两代,诸城有“臧、王、刘、李、丁”五大家族,臧氏列首位。提到诸城臧氏的名人,当属曾来青岛求学的著名诗人臧克家。诸城臧氏祖辈相传,其先祖乃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从江苏省东海宿迁县迁入诸城琅琊台。诸城臧氏自四世臧惟一而发迹。臧惟一,字守中,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中进士,先后任宿松、太湖知县,户部主事、南京兵部右侍郎等,死后赠兵部尚书。臧惟一有六子:长子臧尔用,官生,诰赠奉政大夫,刑部郎中(子二人,臧嗣德、臧懋德)。次子臧尔劝,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举人,官至兵部右侍郎(继子一人:臧允德)。三子尔动,无子。四子尔令,明天启二年(1622年)壬戌科进士,官至山西冀南道按察副使,因故告归,适遇明崇祯壬午诸城兵乱,抗清殉难(子五人:臧世德、臧允德、臧永德、臧同德)。五子臧尔寿,官生,壬午抗清殉难(子二人,臧新德、臧成德)。六子臧尔昌,附生(出嗣于臧惟几)。

之所以详细地列出臧惟一的子嗣,是因其四子和五子几乎同时在一场战争中殉难。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秋,李自成占领北京,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是年十月末,山东告急,十一月上旬省州的道道报警檄文,雪片似地飞往各县。诸城知县赵千里立即召集各大户乡绅公堂议事,让大家“献策出谋”。臧尔令说道:“凡大明臣民,都有守土抗敌、保境安民之责……我愿献出全部家财,率领我的兄弟子侄、宗族亲丁,登陴守城,与城共存亡!”他的发言引起了众人的响应。1642年冬,清兵已将胶州到沂州一线占领,聚集兵马攻城。诸城西南门及其南城墙由臧尔令负防守总责。最终,在外攻强劲、内有降兵的情况下,臧尔令虽率子侄拼命抵抗,仍是壮烈战死。没多久,全城被清兵占领,战后全城被杀、伤、掳掠者达十之有六,这就是历史上残酷的诸城“壬午兵燹”。在这次惨烈的战斗中,臧家阵亡数十人,家丁无算。

在张铮夫的外孙赵增先生提供的《诸城县志》中,可以看到这样的字眼:“嗣德,字伯元”,“累迁刑部郎中,出为庆阳知府,庆阳边陲重地时多兵警,嗣德力为捍击,民赖以安,母老请终养,辟园植花竹,日吟啸其闲”,然而臧嗣德颐养天年的愿望因为壬午兵燹而被打破,“城被围,出粟给守者,欢声如雷”,“大兵入,衣朝服,端坐厅事遇害”。

加上开头的题跋,我们便可以还原这样一个场景:

臧嗣德,一位曾为明朝立过功的官员,因为母亲年老,离开官场,回家侍母,不想遇上壬午兵燹,两位叔叔和兄弟有不少人在守城战斗中壮烈牺牲。同为臧氏子孙,臧嗣德不畏强敌,不但资助守城的将领以粮食,在屠城的官兵进入臧府时,早已换好朝服端坐在厅堂内,官兵还以为遇到了神仙,竟然向他朝拜。臧嗣德一阵大笑,随即大骂,在对方向他攻击时,不顾年事已高,甚至夺矛杀贼,最后英勇就义。就在他离世前,曾用血手扶住身边的书架,而这套《魏书》上,便留着他的血迹,成为他为后世留下的巨大财富。

《魏书》目睹了一座城的陷落,也目睹了一位刚烈之士的陨落!

新闻推荐

22岁小伙今赴济南捐髓 诸城的李强成今年潍坊市第一位捐献志愿者

今年22岁的李强。诸城市相州镇赵家寨村的李强今年22岁,最近,他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血样与一位陌生男青年配型成功,他毫不犹豫决定去帮助这个即将逝去的生命。“其实,最初我对捐献造血干细胞也有...

诸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诸城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血染的宣纸厚重的历史)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