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新闻 华州新闻 韩城新闻 华阴新闻 蒲城新闻 富平新闻 潼关新闻 大荔新闻 合阳新闻 澄城新闻 白水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渭南市 > 韩城新闻 > 正文

改革开放四十年韩城实现“三级跳”

来源:陕西日报 2018-12-10 06:47   https://www.yybnet.net/

龙门工业区一角。

韩城北林工程。

“包产到户”后,小型农机具走俏韩城农村。本报通讯员姚歌民摄

花园工厂。

本报记者卢萌

时光倒回40年,如果不知道秦腔《三滴血》里“家住陕西韩城县”的那句唱词,除了“司马故里”的名号,韩城能有多大的知名度呢?可是现在不一样了。这座区区50万人口的城市,正以改革“黑马”的姿态,进入越来越多人的视线里。它的改革故事,被演绎成一部传奇,展示出一座城市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转变。

40年前,韩城只是一个小小的农业县,规模工业几乎为零,全县的财政收入一年只有100多万元。而现在,它是陕西工业重镇、钢铁和煤化工基地、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国家卫生城市、陕西唯一的计划单列市、黄河沿岸新型的区域中心城市、全国百强县市。2017年,韩城财政收入达30亿元。

回顾过去,韩城40年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改革史。韩城人用3次改革,助推韩城实现3次飞跃。

“包产到户”的冒险:催生了个体经济的萌芽

人们习惯上把韩城改革的时间起点定格在1985年。因为这一年,韩城撤县设市,城址也从老城搬到了新区,一座新的城市拔地而起。而实际上,韩城真正意义上的改革,要比这个时间节点早出若干年,可以推到1980年甚或1979年。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韩城和其他大多数地方一样,沐浴着春风,开始改革的孕育。1979年春,韩城县南部的魏长城脚下,自发地形成了一个自由市场,有人开始偷偷进行“投机倒把”,他们把自家的粮食和蔬菜,拿到这里交易。

时任韩城县县长的刘群效奉命前往“取缔”市场。当时,极“左”思潮依然盛行,自由市场被贴上了资本主义的标签,被视为洪水猛兽。上级要求刘群效在3天之内必须把这个“扰乱秩序,扰乱民心”的市场取缔。但当刘群效来到这个小小的市场,走着,看着,想着,始终没能鼓起取缔的勇气。40年后,刘群效说:“一旦取缔市场,粮食就断了来路,春荒里农民的日子就难过了。”

当时的韩城,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业县。县城位于澽水河畔一处逼仄的河湾里,满城都是明清风格的老房子,青石板铺就的街道只能容得了马车驴车通行。而占全县人口90%的农民,则散居在群山之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刘群效回忆说:“‘大锅饭’大大限制了农村的生产力,当时1亩地,不管是种小麦还是种玉米,产量都不会超过200公斤。”

其实,韩城的“包产到户”要比全省起步得早。1979年6月,当刘群效偷偷选了几个村子搞“责任制”试点的时候,安徽小岗村的做法还未公开,“包产到户”还是一个令人谈虎色变的词。这次试点获得了极大成功,试点村庄得到了史无前例的丰收,1亩小麦创下了亩产400公斤的纪录。可他们的做法,却在社会上引起巨大争议,有人说,他们走资本主义道路,有人写文章批判他们让群众受“二茬苦”。刘群效本人也被当作反面典型,受到了公开的点名批评。

好在改革非常成功,从1980年开始,韩城连续3年粮食大丰收。“包产到户”释放的能量,不仅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还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结构。从1985年开始,韩城启动建设百里双千万株花椒基地,花椒逐渐成为韩城农村新兴的支柱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大红袍花椒已经成为韩城主打农业品牌,韩城花椒产量占到全国的1/6。

与此同时,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韩城市兴起了大办企业的浪潮。晨钟村办起了砖瓦厂,下峪口村办起了炼焦厂。乡镇企业、村办企业、个体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韩城大地涌现。韩城,这个传统农业县开始向工业县转变。

产权制度改革:催生了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

1992年,全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韩城市抓住这个机遇,在全省率先推行了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他们把部分政府管理的经济部门,改组成立了13个“无主管上级”的总公司,并对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让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这次改革,极大地激发了企业自主经营的积极性。据有关人士介绍,到1993年,韩城私营经济发展态势远远超出人们预想,当时每天来工商部门申办执照的人络绎不绝。

时任晨钟村党支部书记的吉章娃,当时被这股热潮所鼓动。他带了几个人,成立了一支包工队,不到半年,就挣了30万元。然后,吉章娃拿着这30万元,又成立了一家工贸公司。后来,吉章娃办的企业发展成集团公司。当时,还有一个叫李保平的年轻人,也被这股热潮所吸引。他借款办起了第1座煤矿,然后又办起了第2座、第3座、第4座……现在,李保平的黄河矿业公司已是韩城最大的民营企业,他的个人资产超过100亿元。

类似吉章娃、李保平这样的民营企业家,在韩城比比皆是。现在韩城稍有名气的民营企业家,大都起家于那个时期。

那次改革直接催生了韩城民营经济井喷式发展。在桑树坪的山沟里,有一个叫杨家岭的村子,最红火的时候,村里家家户户都投资了煤矿。村子下面的山沟里,布满了矿井,一到夜晚,灯火通明,人声鼎沸。

产权制度改革,不仅解放了企业的生产力,政府也在改革放权中,腾出了足够的精力,发展公共事业。1993年,时任韩城市委书记的张维民按照大城市的标准建设新韩城,规划建设招商区,开始对城市进行大张旗鼓地建设,对城市框架和品质进行全方位拉大和提升。同时,他号召民营企业家投资房地产,积极参与城市建设。

市民赵新民回忆说,那时,韩城到处是工地,人人好像都有使不完的劲儿。一夜之间,韩城就多出了好多条街道、好多栋楼房和好多呼风唤雨式的改革人物。原本在政府部门只是一名科长的王更银,被政府任命为矿业公司负责人后,没要政府一分钱,不到一年,就盖起了韩城最高的银河大厦。

当时,韩城的改革家还有李林生、王景春……韩城有首民谣描述这些改革家:“王更银的楼戳破天,李怀宝的油三块三,王景春的脑子转得欢,李林生的神话上了天……”李林生原本只是龙门货栈的经理,被破格提拔为韩城商业总公司的经理后,他锐意改革,当时全年100万元的利税任务,他只用了3个月就超额完成。韩城市委、市政府专门为李林生开了一个表彰会。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发端,韩城的民营经济从此迈上了快车道。1993年,韩城规模以上企业只有3家,而现在,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已发展到112家,年总产值达到730.8亿元。

“二次创业”:韩城跻身全国百强

2012年5月,韩城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陕西省内唯一的计划单列市。这对韩城市来说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当时,受煤炭、钢铁市场萎缩的影响,韩城半数以上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要改变这种现状,出路在哪里?韩城市的“二次创业”拉开了帷幕。

首先,韩城市着手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升级,寻找转型之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市上大规模淘汰落后产能,围绕煤炭、钢铁等支柱产业,运用新技术,开发新项目,延长产业链。升级和转型,拯救了一大批濒临倒闭的企业,韩城市经济实现了逆势上扬,经济增长始终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在对传统工业进行转型升级的同时,韩城市又前瞻性地提出了“三年千亿产业振兴计划”,并推出了百亿循环经济、百亿新型陶瓷、百亿清洁能源等重大产业规划,全力打造“四大千亿产业集群”和“六大百亿企业集团”。

短短6年时间,韩城引进了一大批投资规模10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大大增强了工业实力。2015年之前,韩城有40家规模以上企业经营处于停顿状态。而到2015年年底,全市正常运营的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到95家。

6年来,韩城市还在旅游产业上做文章,把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作为提升城市知名度、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抓手。韩城市突出“史记文化·黄河文明”主题,按照人文体验与自然生态相融相汇的发展定位,高标准规划,大手笔建设,投资120亿元实施40个重点旅游项目,精心打造司马迁祠、明清古城、党家村、大禹庙、普照寺、梁代村两周古墓遗址等6大核心景区。

为了使硬件设施再上台阶,6年来,韩城市坚持生态破题和生态立市,扎实开展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森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文明城市的“五城联创”;全面打响“保卫蓝天”战役,实施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优化“五化”工程;建成国省道花园式景观长廊、城市运动公园、国家文史公园、南湖等一批精品绿化美化工程。随着城市功能品位全面提升,韩城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实现了良性互动。

40年的锐意改革,使韩城完成了从一个农业小县到工业重镇再到全国百强县市的三级跳,如今的韩城正以新的姿态屹立在黄河岸边,成为陕西的开放之门、形象之门、生态之门和文化之门。(本版除署名照片外均为资料照片)

新闻推荐

中央督察组向陕西省转交第32批环境信访问题10件 已累计办结1398件

本报讯(记者宋志明)12月5日,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陕西省转交第32批环境信访问题10件,其中来电0件,来信10件。陕西省按...

韩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韩城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改革开放四十年韩城实现“三级跳”)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