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齐划一的“高新义警”队伍。刘雨元 摄
通讯员 刘雨元
近年来,公安高新分局主动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坚持警网融合、警保联动、警技联控、警民联防的“一融三联”机制,积极构建与网格化社会治理相适应的社区警务新模式。
打造“警网融合”新阵地
该分局按照“一网全覆盖”的布局,综合考虑辖区人口特点、单位分布、社区布局及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等治安要素,科学划分了13个二级网格、91个三级网格,建立了“1+2+N+X”的网格化社区警务工作机制,任命社区(网格)警务长13名,下沉警力36名。
积极协调办事处,打造“三室一站”网格化社区警务新阵地,13个社区(网格)建成了社区警务室、调解室、消防室和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实现了警务室和社区居委会的一体化办公。
该分局在榆林市率先实现社区警务长全部进入社区“两委”班子,同时,推进工作平台和治安要素融合,健全警网联络、座谈交流、信息共享等工作机制,把信息采集、矛盾调处、社区发案、服务群众等关键指标进行量化考核,实现对社区民辅警、网格员的同考核、同奖惩。
搭建“警技联控”新平台
该分局积极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主动协调住建、规划等部门,以居民小区规划建设和后期验收为抓手,将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提前纳入拟建、新建、待改造老旧小区的审批和验收备案程序,将智慧安防小区前端建设和数据接入公安平台作为小区竣工验收、居民落户的必要条件,主动和小区开发商洽谈,采用开发商筹措为主、公安协助解决的方式筹集建设资金,保障了智慧安防小区建设的有序推进。
严格按照智慧安防小区的功能标准,分层次推进居民小区前端智慧单元建设,建设人脸抓拍、门禁识别等前端智慧单元44套5654个,已建成智慧安防小区44个,建成比例达55%,居榆林市第一。
依托市公安局智慧安防小区应用平台,实现了居民小区前端数据的实时回传,实现人房车等全要素管控、视频监控全域覆盖、基础数据一键调取。居民小区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39%。
释放“警保联动”新效能
该分局组建了由小区、场所、单位、学校保安员等社会力量为主体的27支共1500余名“高新义警”队伍,配发了“高新义警”马甲、钢叉等装备。出台义警管理办法,组织参与非警务类警情先期处置和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
建立“警察吹哨、义警报到”的联控机制,充分发挥“高新义警”在安保执勤、护校安园、信息采集等工作中的职能作用,实现了街面巡线控面、网格控点补位的优势互补、协作配合、高度融合、全域覆盖;发动“高新义警”参与社区网格巡逻防范、治安宣传、纠纷调处、重大安保、隐患排查等警务活动1700余人次,协助处置各类警情159起,侦破案件68起。
构建“警民联防”新格局
该分局建立“人工+智能”“网上+网下”的信息联采共享机制,将平台信息的查漏补缺与实有信息的入户采集相结合,将比对采集与错时采集等措施相统筹,联合采录“一标三实”信息18万条、社会信息5亿条,为科学研判治安形势、规范人口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精心打造“民安”联合调解室、网格议事室,成立由公安、司法、妇联、街道办等部门组成的联排、联防、联调工作小组。建立由民警、律师、法官、社区主任等多层次多部门人员组成的调解员库,配备专兼职人民调解员22名。
积极打造“网上警务室”,创新开展指尖警务,组建行业场所群、“高新义警”群、业主物业群、护校安园群等“网格微信群”354个,入群总人数4万余人,覆盖全区实有人口的43%,开展社区民警亮头像身份、亮联系电话、亮服务承诺“三亮”活动,先后发布预警提示400余条,答复各类咨询700余起,帮助群众解决困难600余件。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何易卓)4月13日,省委文明办主任鲍贻勇率调研组来榆调研榆林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单舒...
榆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榆林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