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蓝田新闻 > 正文

情系白鹿原

来源:西安晚报 2018-11-11 00:00   https://www.yybnet.net/

作者创作的奇石艺术作品《神奇的白鹿原》作者居住过的老屋鲸鱼沟白鹿原上的撂跤石

□文/图岳恩荣

我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生在白鹿原上的蓝田县安村乡岳家塬村,在这里我度过了青少年时期。1959年,我从西安邮电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新疆,至今离开老家近六十年了。这些年,我对故乡白鹿原的思念越来越浓烈。

庄稼人休养生息的白鹿原

白鹿原除了面积广大的黄土平原,还有沟壑岩岭、河流小溪、鱼塘碧湖等多样地貌。

那些不知从什么年代一直叫到如今的村名地名,真实确切地反映了白鹿原的自然生态:如鹿走原、鹿走沟、老虎沟、鲸鱼沟、野狐村、西牛窝、狼湾、猴湾、杨木寨、柳家湾、柿树沟、酸枣坡以及天河、徐河、淘玉河等等。

原上又高又大的土丘,当地人叫冢,那都是千年古墓,松柏森森荒草萋萋,像久锁尘封的迷宫。

走在田间小路上,时不时从麦地里飞起的野鸡与你擦肩而过;叫不上名的花花绿绿的鸟儿的叫声此起彼伏;跑得最快、数量最多的要数兔子了;还有咩咩的羊叫、咯嗒咯嗒的鸡叫。这里还发生过从秦岭里跑出来的鹿和野猪被原上的人们像接力似地追赶围堵的事。

那时,原上人的日子都很苦,随处可见人们居住的破屋及垮塌的窑洞。村子里的大爷大伯以粗糙的手攥着个旱烟袋或水烟袋。

白鹿原上的撂跤石

白鹿原上有一种石头叫撂跤石。因为它和黄土一色,离得远一点就不容易分清它是土还是石,尤其在一些小路上,它露出地面几厘米,常常把过路人绊倒。当地人把绊倒了叫撂倒了,把摔了一跤叫撂了一跤,所以称它为撂跤石。它还有一个别名叫麻麻石,因为它通体坑坑洼洼、麻麻点点。

撂跤石与黄土共生,是农民开垦梯田时挖出来的,它挖不尽捡不完。当地人就地取材,用撂跤石垒墙盖房子。有的人家用黄色不规则的撂跤石和灰色的棱角规整的砖瓦互相搭配组合,把庄院的围墙和房屋的山墙砌成各种几何图形或花纹,清雅古朴、凝重别致,体现着独特的建筑艺术。

撂跤石中不乏如人物、动物等的造型石,惟妙惟肖,具有很高的艺术观赏性,被很多藏家收藏。由于它主要产于白鹿原,所以被收藏者命名为“鹿原石”,是中华奇石中的一个新的石种。

家门口的鲸鱼沟

白鹿原上由东向西横穿而过的鲸鱼沟,就在我家门口。鲸鱼沟是由其源头鹿走沟一带的原上一步一步、一阶一阶慢坡式地下凹而形成的,到下游就成了百十米的深沟。

沟里数不清的泉眼像滴漏、像倒茶、像喷壶一样流出甘洌的泉水,汇成小溪,数不清的小溪又汇成了河、积成了湖。小河两岸是我们这些孩子的天堂,这边三五成群用芦苇叶卷成喇叭,用芦苇秆做成笛子呜呜地吹;那边四五个一堆,戴着柳条编织的凉帽,撅着屁股手一伸就从小溪旁的洞里掏出了螃蟹。我们用残瓦支起简易锅灶,将螃蟹压在上面烧烤,半生不熟地就往嘴里填。吃完了螃蟹,又用芦苇秆做成吸管对着泉眼喝水,吃饱喝足了就在湿地上打闹摔跤。那湿地真叫湿,脚一踩就出水,上面一层厚厚的青草就像席梦思床一样软和,在这上面摔跤翻滚好不快活。蜿蜒数十里的芦苇荡曲曲弯弯、铺天盖地,你一走进去就会迷失方向,因为芦苇又高又密,使你辨不清东南西北。春夏的芦苇,那绿和香使你透不过气来;秋天芦苇金黄,芦花飞舞,给过路人的衣服、帽子上都粘上了花。

读书声与念经声共鸣

白鹿原与鲸鱼沟的半坡之间,原上是我们岳家塬村,沟底是李家村,中间有一座古庙,名叫华严寺。

华严寺内古柏虬龙、庙宇高耸。在古老粗壮的柏树枝干上挂着一口洪钟,钟上刻满了铭文。寺内晨钟暮鼓、香火缭绕,身披袈裟、手转佛珠的僧侣排着队绕着大佛喃喃地诵经。僧侣中有位长者人称闫师,他灰衣灰裤灰布鞋,白发雪眉,双目微闭,身上散发着一股仙气。他常常披一条褡裢,拿一只钵去化缘。他到谁家化缘,就像给谁家送来了福气。

华严寺也曾经是附近七个村共有的小学校所在地,我就是在这里上的小学。北厢房是一二三年级合用的教室,门房是四年级的教室及老师的办公室。学生们虽对佛教一无所知,但对僧侣却像对老师一样敬畏,学生们的读书声与僧侣们的念经声常常共鸣。老师每次上课时,除了带上粉笔和书本,还必然带一个板子,即惩罚学生的戒尺。那板子是由木匠特制的,有的还刷上油漆。对于学生违纪,老师要打三下或五下板子。不过挨起板子来也不怎么疼,主要是一种吓唬的用意。

我们最爱上的课是玩泥巴,即泥塑课。白鹿原上的黄土泥巴本来就很黏,所以人们叫它胶泥,再掺入一定量的纸浆,不但揉起来筋道,而且干了以后不会断裂。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把泥巴揉成将要雕刻的物件的坯子,待八成干后再精雕细刻成人物或动物的造型,然后展示评比,由老师点评。白鹿原上朱家寨小学的泥雕塑最出名,因为学校的教室外边几米处就有个大涝池,随时都可以挖一坨泥巴来。

那时我们最爱做的游戏是甩响炮比赛,即用泥巴做成平底碗的形状,然后拿起来猛力地往地下扣,发出震耳的叭叭响声。比赛的标准是看谁的响声大,碗底爆裂的口子大,爆裂的碎片溅得远。甩响炮最可笑的是“放屁”,即个别人碗做得不好,甩得角度不对,一甩只发出“噗”的一声,像放屁,于是引起一阵哄笑。

下雨的时候,原上的路面像水磨石上抹了油一样滑。你若想找不滑的路走,那松软的黄土一踩就变成泥,它会把你的鞋粘下来。华严寺里的学生无论原上的还是原下的,每逢下雨都会发生几起跌跤的。老师在放学的时候往往牵着学生的手走,有时还把年龄小的学生背上走。家离学校远的老师一个星期带一口袋馍,每天喝庙里的水,吃自己带的干馍。学生们每天读书写仿(仿照影格练字),写仿背书,从这里出去的孩子大部分进入了吴村庙的第七完全小学。

距华严寺约二里路的地方还有一座寺庙,名叫药王洞,它建在姚家村的后岩上,由三孔窑洞构成。药王洞香火很旺,长期不灭的香火将窑洞墙壁熏得黝黑。山门外的那口钟高大厚重,敲击发出的声音洪亮,音质优美,那“嗡”且带“哄”的声音散发出一种深沉久远而且苍凉的感觉。

整个正月都算过年

我们那里的村庄一村一村离得都比较近,过年的时候人们把锣鼓家伙搬到村头激情地敲打,并打出各种不同的节奏情调。这村击罢那村起,锣、鼓、钗、钹一会单鸣一会合奏,简直就是气势恢宏的打击乐比赛。哪村不服,再来一场精彩演奏。

正月十五前后,原上的人们白天踩高跷、背芯子,所谓背芯子是把一名女孩绑在长长的竹竿上,竹竿底部又绑在壮汉的背上。女孩以仙女梳妆,彩袖翻飞,驱云拨雾,下面的壮汉在锣鼓的节奏下一步一舞。四周踩高跷的,化妆成三国人物或水浒名将的形象,在打麦场密密的人群前表演。由于各村都有表演高手,所以往往要看哪个村的高跷腿长、哪个村的芯子高、仙女漂亮。到了晚上,各村都有跑竹马、划旱船、舞狮子的热闹活动。放天灯(即孔明灯)往往是几个村聚在一起,看谁家的天灯又亮又大、飞得又高又远。那用油纸糊成的大灯笼底部系上用清油浸泡的棉花,点着后热气就把灯笼冲上了天,孩子们追着天灯在原野上奔跑。

白鹿原的过年不是到正月十五就结束了,而是整个正月都算过年,一直过了二月二才算年完。二月二药王洞的庙会是方圆几十里最为热烈盛大的,赶庙会的除了老人小孩及妇女外,其他人都是有组织的。他们是以自然村为单位有序入场,彩旗开路,锣鼓造势,队伍浩荡,临近庙会主会场时鞭炮齐鸣,锣鼓擂得更响,这时药王洞的洪钟也随即敲响,更加震撼,那鞭炮声是在向庙会传递某某村前来参加庙会的信号,只见药王洞坡上坡下洞里洞外,衣着花花绿绿的男男女女密密匝匝。庙会的重头戏是唱秦腔大戏,那用木板和苇席搭建的仿古建筑戏楼高雅壮观,《苏武牧羊》《劈山救母》《三娘教子》等古典传统秦腔剧目久唱不衰。秦腔是白鹿原人的一种精神食粮,这里的人们下地干活吼着秦腔,吃饭休息听着秦腔,连小孩子也会唱秦腔。几乎每个村都有秦腔戏楼或戏台,都有农民的秦腔自乐班。遇上谁家的红白喜事,那自乐班不请自来,或在苇席围成的棚子或在露天,动情地吼唱。

赶庙会的人饿了就从怀里掏出一块锅盔馍,渴了就用一米长的树杈从当地的井里吊出一桶水来喝。

由东南两个方向前来药王洞的人必经之路有一段芦苇夹道,这种夹道两边的芦苇几乎碰到了一起,所以人们行走时必须不停地拨开那撩人的芦苇。这种芦苇夹道在鲸鱼沟随处可见,甚至是一些村与村连接的唯一通道。走在有的芦苇夹道,人们还必须踩着列石迈过小溪。当你走进这长长的夹道,芦苇密密实实,幽深莫测,一种阴森恐惧的感觉油然而生。

茂密的芦苇催生了打席业

鲸鱼沟铺天盖地的芦苇,给原上原下的农民提供了难得的副业——打席,即编织苇席。

他们编的苇席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供货物打包及搭工棚的粗席,这类席省工省料,售价不高;另一类是供北方人火炕上铺垫或晾晒粮食的大席,这类席费工费料,且技术要求高,所以售价也贵。苇席业在白鹿原形成了一个小小的产业链,常常有商人上门收购,然后运到西安去卖,有的人把产品直接用独轮车推到西安去卖。有些打席的能工巧匠,还可以用芦苇编出菜篮、馍筐、坐垫、粮食包、装饰窗花,还有走乡串户的匠人根据各家火炕大小现场编席。由于有了这种副业,白鹿原上的经济就比那些只有单一粮食种植的地方要好一些。

白鹿原的西头有道岭,南北走向。进城赶集的人们,黎明起程,背行李的、扛粮食的、推独轮车的,奔波劳累,而一旦跨上这道岭,就看见了西安的大雁塔和隐隐约约的城门楼,不由心生欢喜,于是这道岭就成了白鹿原上家喻户晓的欢喜岭。过了欢喜岭就是八里坡,下了这蜿蜒陡峭的八里坡就是西安的郊区了。

我虽然离开白鹿原多年,但那片土地永远令我魂牵梦绕。这些年我搞收藏、艺术创作,白鹿原一直是我创作的源泉。我在最近出版的《奇石组画》一书中,特意创作了“白鹿原系列”一章,其中《春到白鹿原》《看秦腔大戏》《常回家看看》《送饭》等,寄托了我对家乡的无尽思念。

新闻推荐

倾情帮扶润民心

(上接第一版)初来村上,为尽快熟悉村情,郭杰白天与贫困户一起劳动,晚上入户走访,了解贫困户致贫原因和家庭情况,还经常与村干部谈...

蓝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蓝田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情系白鹿原)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