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新闻 兴平新闻 三原新闻 泾阳新闻 武功新闻 乾县新闻 礼泉新闻 永寿新闻 彬县新闻 长武新闻 旬邑新闻 淳化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咸阳市 > 永寿新闻 > 正文

邛崃夹关 关在山边 水出其间(下)

来源:成都日报 2018-08-20 02:00   https://www.yybnet.net/

姚蕾 文/图

永寿桥 羔羊跪乳感恩善举

古人感恩的方式很多,命名、树碑立传最为时髦拉风。这种人皆称道的礼数,慢慢积淀成为我们的文化沿袭至今。在邛崃夹门关,永寿桥、庆元桥、五福桥(现夹关大桥)都有保存基本完好的桥碑、功德碑,见证了古镇兴衰更替,成为独特的风景。

连接两岸的永寿桥像“咽喉”打通两岸,使得古镇正常一呼一吸。桥长得很诚实,桥梁凹陷深坑约5寸左右而且光滑可鉴,显示年代久远,推断它之前应该不是现在的样子,早先也许有木栏杆,也许上方是廊桥,1948年洪水将其中部分桥梁冲毁,后又复修。1981年后又在原石桥上面加上混凝土抬高桥面。桥大约两米宽,桥墩相连,石板置于上面,铺设开去,亲水氛围倒还不错。恰逢赶集,桥上人来人往,乡里的蔬菜瓜果,甚至农具都摆上桥面,行人穿梭其间,若有自行车之类的交通工具更小心翼翼移动。这个时候,河面上的倒影与桥上的风景相应,倒有点现代版清明上河图的味道。

引人瞩目的是,永寿桥头有一座巨大的石质功德碑墙,左右两侧各雕有一头石羊做装饰,碑墙共有十二根立柱,石羊跪在两边的卷云纹上,造型基本写实,羊尾、羊蹄都刻得栩栩如生。石壁长10余米,一溜排开,高约两米,壁顶模仿檐顶,下面依次镶嵌约两平方米的石板,上面密密麻麻刻有修建者、捐助修桥者的名字。每块石板两侧是石柱,两侧有上下联,个别地方雕刻蝙蝠、花草等图案,线条明晰,简明扼要。壁顶屋脊正中间耸起尖状驼峰,镂雕蝙蝠、花草、拐子龙,驼峰下刻有“永寿桥”3个大字清晰可见。

据说,永寿桥最后一根桥面石梁合拢,主管修桥的“工程师”跑去向“通天大师”报告。从始至终,“通天大师”在岸边一个青钢鹅卵石上口里念念有词,助桥修建。感恩的夹门关人,为了世世代代记住“通天大师”的洪恩,以其俗名“任永寿”命名为永寿桥;感恩为修建该桥捐资的善人善举,把他们的名字及善资数量树碑彰显于桥头;希望后人能以“羔羊跪乳”之态感恩,“羔羊跪乳”图腾饰物便彰显其意。而今“通天大师”常坐的那个青钢鹅卵石就在桥头左侧石上,石上隐隐约约地呈现出他的头像。

庆元桥 罕见功德碑桥碑二合一

古镇白沫江上游还有一座简易的石板、石墩架设的桥,历史上称之为庆元桥。该桥是古镇上第一座桥,由于环境地理限制,夹门关水码头逐渐下移,政治文化中心也随之下移,形成“夹门关生来两边赶”的场镇格局。直到乾隆年间(1736年)修建庆元桥,两岸不通往来的格局才成为历史,古镇更为繁华。1981年4月,夹关镇政府重建此桥,桥面为钢筋混凝土。当初桥11墩12孔,桥墩用条石垒砌而成,其中一个桥梁重约15吨,需60个强劳动力方能抬动,全长不到百米,但依然豪华实用。庆元桥得名,有人说是因为夹门关大南乡(今南岸街)一位名叫李庆元的人见大南乡和长川乡一直“生来两边赶”,就想修建一座桥改变古镇分割的现状。他捐出积蓄,亲自主持修建,人们为了感谢他,用他的名字命名;也有人说,取名是因该桥修建完工开创两乡南北两岸通商的始元,值得庆贺,总之名字里满满的感恩。

庆元桥碑和功德碑不立在庆元桥头,而建在离庆元桥约500米远的台子坝。台子坝是当年镇上百姓活动大聚会的地方,又叫万年台。周围有茶馆,附近的老人悠闲地在这里打牌、喝茶,坝子上晾晒着收获的稻谷,金灿灿地摊在晒席上,粒粒颗颗似乎在细数着古镇的过去与未来。坝子北边有两座石碑,左为庆元桥桥碑,右为庆元桥重修功德碑。桥碑为二楼仿木结构,四角上翘,碑檐面刻筒瓦。碑中间上层分三间,浮雕众多,每幅图均有各自的故事,生活场景,官场文武官装束、衙门桌案,戏曲场景等惟妙惟肖,生动逼真,当然也有众多石刻的浮雕二龙戏珠、莲花等标配装饰图案。碑面阴刻碑文及捐款功德人名,正面背面大同小异,赞扬桥修得坚固、有气势,“成梁遵夏令,磐石奠周疆”;“桥身气若虹,洞凿坚如铁”等夸张词句精雕细刻在桥碑上,再有密集排列的捐资人,遥想修桥的场面何等壮观。

石碑周围散落着巨大的石础格外引人瞩目。础座直径约八十厘米,高约半米,石身由方变圆,中部又凿出瓜纹槽、莲花瓣,上雕各色花草,现存有7个,可以想象当初立在上面的柱子该是怎样的气派。附近的人告诉我们,这原是川王宫遗下的物件,空旷的台子坝是川王宫集会的场所,而周围一圈平房围绕的便是当年的殿堂建筑。

并列的功德碑为单楼仿木结构,比桥碑略逊一筹,显得朴实。同治4年(1865年)重修五福桥,同治5年(1866年)重修庆元桥,两件事同时记在一个石碑上,可谓极为少见,是节约还是其他原因?庆元桥和五福桥(现夹关大桥)位置不同,却把功德碑集中在一块,而永寿桥桥碑又独立门户,傲视桥头,这是为何?当地人解释称,这表示继任皇帝对前任的尊重和仰慕。台子坝人群聚集最为热闹,于是把前任干的大事在人流最集中的地方广而告之,彰显前任皇帝“嘉庆”功德。而永寿桥的功德碑独立门户,是因为永寿桥本身就是古镇的另一个核心区域,同样是人潮汹涌。

94岁高家碉楼守护人 能诗有歌

夹关是邛崃西南山区,地接雅安、名山,历史上因茶马古道与羌族交往频繁,民居受羌民遗风影响,现存的碉楼是最好的物证。古镇上通晓72行的高登瑞老人沿着机耕道热情带我来到熊营村3组,探访掩映在竹林树丛中的高家碉楼。

小四合院院内是一空坝,正面是三层楼高的碉楼。眼前的碉楼与羌寨神似,但形状却吸纳了川西建筑小青瓦悬山式或歇山式建筑的风格,上面加了一个房顶,左右是小青瓦平房相连。围墙采用“土摏墙”传统方式筑成,表层石灰粉糊,围墙檐廊与四合院内和碉楼院内相连通,增强了碉楼与院内的连接而又具有独立性,从而增强了防御功能。

碉楼高10余米,二楼位置正中挂着“凌云轩”三个字,红底金色字体在黑色墙体和竹林掩映下显得特别苍老。今年已94岁的高泽民大爷,叶子烟杆吧嗒吧嗒地吸着,不紧不慢地吐出一串呛鼻的烟雾,迈着小步给我们介绍碉楼的过往。高大爷的介绍高挂墙上:川西高氏明朝入川始祖第十六代,能诗,有歌34首保留成册,现为碉楼守护人,还有装裱成框的诗词供大家参阅。一说明成化年间,朝廷派遣大将军高君赞入川驻防,定居邛州高水井,后朝廷动荡,高君赞和五个儿子一起被杀于成都,孙辈担心受牵连,连夜外逃,四处分散。其中一支族人来到邛崃夹关镇熊营村,隐姓埋名休养生息,成为这里最早的居民。

让一行人羡慕的是高大爷不仅腰杆笔直、耳聪目明,可读书看报,而且对人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侃侃而谈。他说自己喜欢看电视,有时去赶赶场,想睡就睡,无失眠忧郁缠身,不吃鸡鸭鱼肉,基本吃素,有时吃一点点猪油。想当年,这位大少爷腰里别着盒子炮,坐着滑竿,每天往返四五十里路去读书,很是拉风。现在依然风光无限的他,指挥我顺着碉楼底部右侧的一间厨房进入碉楼内部。碉楼内空荡荡,土摏制的墙被厨房的烟火熏成了褐色,而得益于持续的烟熏火烤,厚度三尺的墙体而今依然结实。沿着简易的楼梯曲折而上,一共三层,每层原有的楼板已经抽空,四面墙上每面都镂空了两个同样大小方窗,高宽约0.5至0.2米,兼备通风采光,瞭望功能。小窗内宽外窄呈“八”字形,紧急情况下则架枪启动防御功能,枪眼附近有其他武器备用。从一个狭窄的木梯爬上去,最上面是敞亮的阁楼,阁楼中间有一个小厅,小厅左右各有一个小厢房。碉楼内部基本上还保存着当年的模样,虽然历经岁月,透过瞭望口往下看仍能感觉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防御性能,整个四合院的青瓦屋顶占据视野,站在院坝中的高大爷举起烟杆调皮地与我打招呼。

“回故乡之路”的博友在天涯社区中说:“这座土碉楼是我爷爷建于上世纪30年代,我曾在其中一个小小厢房住过一个冬天……前几天回老家才从我的大伯(高大爷)和二伯那里了解了一下碉楼的历史。此碉楼初建于1831年,当时因强盗多而建,1938年被棒客打劫烧毁后重建。据说,当时三个匪帮的队伍共有近百人在冬季的夜里来打劫,碉楼里当时只有三个壮丁及5支枪(一支冲锋枪两支新式步枪两支驳壳手枪)当场打死棒客7人,伤无数。棒客不能攻进只好放火烧了碉楼,真乃不幸,但凭借碉楼我家无人伤亡实则万幸。”

新闻推荐

千里来电家人走失 永寿民警成功搜救

本报讯(记者晏语)8月6日,永寿县公安局永平派出所值班民警接到湖北省武汉市金某电话,金某报称:其哥哥金某患有抑郁症,8月5日,乘坐...

永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永寿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邛崃夹关 关在山边 水出其间(下))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