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德保讯今年以来,德保县将产业扶贫作为精准脱贫的关键举措,大力推进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等为主的产业扶贫,探索多种产业扶贫新模式,促进贫困群众收入稳定增长。
种养结合,解决贫困户有产业覆盖问题。大力实施“六种六养”大会战,突出打造桑蚕、脐橙、山楂、八角、养猪“五个十万”工程。因地制宜,引导贫困群众发展芒果、甘蔗、烤烟等其他特色种植业;大力发展肉鸡、蛋鸡、牛羊草食动物、水面养鱼等养殖产业。今年以来,新种桑苗2.05万亩、柑橘0.38万亩、山楂1.01万亩;甘蔗种植3.64万亩,烤烟种植1.86万亩;完成新种植油茶800亩,实施油茶低产改造600亩;全县累计完成肉猪出栏7.67万头、肉牛出栏1.53万头、肉羊出栏2.52万只、林下养鸡出栏150万羽,肉类总产量达1.05万吨、水产品总产量782.8吨,畜牧业生产保持稳步增长。
大小规模结合,解决贫困户无产业发展问题。在引导和扶持贫困群众自我发展产业的同时,加大推进粤桂扶贫柑橘示范园项目、粤桂扶贫桑蚕产业示范园项目等示范区建设,积极推进6个养殖扶贫示范基地和14个预脱贫村16个养殖小区建设,推进扶贫产业规模化、体系化发展。目前,德保健茂示范园项目已完成核心区水果种植2000亩,完成水肥一体化建设,受益贫困户298户;粤桂桑蚕产业示范园区(那布园、排留园、陇翁园)桑园种植和蚕房建设基本完工,受益贫困户210户;德保粤桂生态脐橙(燕峒巴龙)示范区项目(2000亩),现已种植生态脐橙1000亩,受益贫困户200户;养殖小区方面目前东凌镇养殖小区主体工程已开始经营,预计年出栏黑猪6000头。
长短结合,解决贫困户持续收入问题。注重“短平快”产业和“长稳远”产业相结合,通过贫困户“点”的打造,推动全县整个“面”的发展,促进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短期产业,利用2000元产业到户扶持资金,对已经有产业的贫困户,引导其扩大规模;对未有产业覆盖贫困户的,采用“先补后建”的方式,帮助其发展短期产业实现增收。长期产业,引导贫困户种植柑橘、山楂、芒果等产业,通过“企业+贫困户”发展模式,促进贫困户有产业覆盖并能实现长期收入。今年共发放芒果苗13.41万株、山楂苗42.29万株。
多业结合,解决贫困户缺少增收渠道问题。在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的基础上,推进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产业发展,着力解决贫困户缺少增收渠道的问题。目前,大力推进那温人家生态旅游扶贫项目、排莫谷金生态旅游区等多个乡村旅游扶贫示范点,共带动232户贫困户,解决926名贫困人口就业问题;建立了32个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并已投入运营,14个预脱贫贫困村已经完成12个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上半年进行农村淘宝相关培训人数达245名,阿里巴巴农村淘宝32个村级服务站网络交易额达432万元。□农玉箫
新闻推荐
本报德保讯今年以来,德保县敬德镇围绕建设战略布局,结合当地特色,突出重点,发挥协调指导作用,帮扶农民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助力脱贫攻坚。突出政策宣传落实,做好协调服务。该镇各包村干部认真开...
德保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德保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