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德保讯今年以来,德保县荣华乡讲精准、重举措、强基础,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以政府引导制定“菜单”,贫困户按需“点菜掌勺”的新举措,积极引导贫困户按需发展产业促脱贫,力争全面完成2017年脱贫目标任务。
政府引导制定“菜单”。该乡党委、政府结合本乡“地少坡多水资源丰富”的特点,积极谋划“依山靠水用活地”的产业发展促脱贫思路。“依山”:依靠得天独厚的土坡土山资源,建成2个山楂种植示范基地;1个100亩牛大力中草药种植示范园;全乡共有鸦胆子500亩,其他中草药300多亩;种植油茶达到2000亩。“靠水”:借助丰富的水资源优势,规划5个养鸭示范点(如今已有2个初具规模),全乡年出栏麻鸭达50万羽;建成50个山塘活水养鱼点。“用活地”:盘活现存的有限土地资源,建成荣华村内350亩连片的桑蚕种养示范基地,着力打造马桥村、那林村连片800亩桑蚕种养基地,全乡蚕桑种植规模达2600亩。政府引导制定“菜单”实现产业较快发展,助推脱贫攻坚。
贫困户按需“点菜掌勺”。贫困户根据本地的资源,按需发展产业。如该乡2017年预脱贫的上河村位于鉴河河畔,水资源非常丰富。该村贫困户选准清水麻鸭养殖产业作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以熟练掌握养殖技术能人作为带头人。形成以“致富能人带头,贫困户广泛参与”的产业脱贫模式,在产业、能人的示范带动下,建成了上河村荣兴种养专业合作社,水产养殖项目风生水起,发展势头强劲,加快了贫困户脱贫速度。合作社共带动全村105户贫困户发展清水麻鸭养殖,实现了贫困户产业全覆盖。该村今年年底预计实现累计出栏麻鸭25万羽,年产值达1250多万元,年纯利润可达250多万元。贫困户按需“点菜掌勺”实现了增收,助推脱贫致富。□许德政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陈强通讯员陈仁宝农玉箫“是村里刘书记的支持激发了我养殖能繁母猪的信心,今年摘掉穷帽没问题。”9月5日,德保县龙光乡徊林村村民赵飞鸾说。她所说的刘书记,是指该村党支部书记刘登邦。此前...
德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