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葺一新的保堂村村部。
保堂村道路硬化工程。
保堂村桑农在采桑。
日前,记者来到德保县燕峒乡保堂村果荣桑蚕养殖示范基地,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齐的蚕房,刚刚结束一场“丰收战”的蚕房此刻正在酝酿下一批次的养殖。据保堂村第一书记黄连秋介绍,桑蚕养殖是保堂村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果荣桑蚕养殖示范基地则是推动保堂村桑蚕养殖发展的“引擎”,基地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桑蚕养殖短、平、快的特点,成为了保堂村发展特色产业的一张名片。按照目前的市场价和年产9~10批的产量计算,该基地预计可实现40~60万元的年收入,在带领农户脱贫致富中将起到关键作用。据介绍,该基地于2016年开始投入使用,占地1800平方米,2016年10月因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当地“一炮打响”,吸引了越来越多农户参与,为当地农户引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子。
今年,保堂村被列为德保县14个预脱贫示范村镇之一,2017年预脱贫65户255人,保堂村“两委”结合本村实际,以加强党建为引领,强化组织领导,科学谋划方案,为保堂村完成年度脱贫出列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保堂村位于燕峒乡南部,全村共有8个自然屯15个村民小组344户,总人口1321人,其中劳动力852人,外出务工449人。全村总耕地面积1463亩,其中水田1148亩、旱地315亩,主要收入来源有劳务输出、种桑养蚕、家庭养殖和种植八角、甘蔗、水果、红薯等。2015年,该村建档立卡贫困户81户309人,2016年已脱贫6户25人,2017年贫困户74户283人,贫困发生率为21.18%。为创建德保县脱贫攻坚预出列示范村,保堂村结合自身的优势,采取系列有力措施,各项工作取得了顺利进展。
“筑根固魂”,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保堂村以加强党建作为第一要务。2016年3月,黄连秋来到保堂村担任第一书记,任职以来,她牢记第一书记的责任和使命,坚持调查摸底先行,在掌握村情民意的基础上,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引导村民发展产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等为抓手,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工作中,为保堂村的脱贫摘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黄连秋的带领下,保堂村“两委”积极进村入户,开展走访调研,掌握村情民意。为摸清村情,保堂村“两委”多次深入该村的8个自然屯,调查了解各屯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外出务工、群众主要收入来源等,掌握各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做到“底子清、情况明”;为摸清民意,保堂村“两委”深入各个贫困户家中,通过与群众交心谈心,了解群众关心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工作在先,了解在前,心中有底;为拓宽党员群众发展经济的思路,保堂村派出村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到玉林、德保、那布等地方考察学习种桑养蚕、母猪养殖等种养殖技术,学习借鉴外地的致富经验,并结合保堂村实际,制定了该村“十三五”脱贫规划,为保堂村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只有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基层群众,才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燕峒乡党委副书记、人大主席谭莉在谈到党建促脱贫工作时表示。为进一步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壁垒作用,保堂村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管理,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结合“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同时有针对性地培养年轻的后备干部。在此基础上,保堂村还加强村“两委”班子的引领作用,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发展产业,原村党支部书记黄尔雅同志率先带头种桑养蚕,组织果荣桑蚕专业合作社的4名社员带头养蚕一批10张,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带动了周围群众积极参与种桑养蚕,有力地推动保堂村桑蚕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作用;原村民委委员黄弟同志带领那华屯4户贫困户组成建筑队,到各地修建民房,解决了4户贫困户的就业、收入问题,发扬了党员干部带头创业致富的作用。同时,保堂村鼓励并发动有知识、有技术、有能力的党员作为致富带头人,带动村民发展规模化养殖和种植,今年全村有48名党员,除20名外出务工和8名老党员外,其他在家党员均发展产业。由于工作成绩出色,保堂村党支部先后获得自治区级、县级三星级基层党组织称号,并多次被评为县级先进党支部和乡级先进党组织。
发展特色产业,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在保堂村白皮紫心薯种植基地内,10亩紫心薯长势喜人,而这看似普通的紫心薯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据当地负责人介绍,保堂村种植的白皮紫心薯因质软、甜度高而备受消费者青睐,产品大量供应至百色、南宁等地,基本上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也成为了保堂村发展集体特色经济、决战脱贫的一大特色产业。“没有任何添加材料,不施肥,全程环保,这是我们白皮紫心薯最大的特色。”黄连秋在介绍白皮紫心薯时对记者说。据了解,保堂村已将白皮紫心薯作为全村脱贫攻坚的产业之一,下一步,保堂村将进一步扩大村集体种植白皮紫心薯的面积,同时进一步拓宽紫心薯的营销渠道。今年12月,保堂村将通过德保红枫旅游观赏月及电商平台推广白皮紫心薯,打出保堂白皮紫心薯这一特色品牌。
发展集体经济,是保堂村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利器”。在村“两委”的带领下,保堂村在种植方面重点发展了种桑养蚕、白皮紫心薯、八角、芋头、板栗、大米等特色产业,建起种植基地、发动农户组织合作社,不断扩大特色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同时打通对外销售渠道,增加农户收入。据介绍,保堂村正积极引入公司进驻采购,并搭建起电商销售平台,目前该村的农村淘宝服务站已经建成,白皮紫心薯、芋头、板栗、大米等农产品也将陆续通过电商平台流入市场。在养殖方面,保堂村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了“生猪+母猪”养殖及养鸡产业,今年该村还建设了保堂黑猪养殖小区,并引进广西红谷集团入驻养殖小区,带动贫困户发展黑猪养殖产业,目前,黑猪养殖小区已完成场地平整及电、路的安装和修建,预计10月底建成并可投入使用。
截至目前,保堂村种桑养蚕、“生猪+母猪”养殖及养鸡3个产业已取得显著成效,其中桑园种植面积达47.2亩,覆盖贫困户21户;养殖生猪和母猪117头,覆盖贫困户18户;养鸡454羽,覆盖贫困户9户,三大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0%。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为进一步加强扶贫工作,保堂村“两委”根据相关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将有住房保障、有路通村屯、有安全饮水、有电用、有公共服务设施、有电视看作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工作。通过建立脱贫攻坚项目库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保堂村进一步夯实了该村8个屯的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村8个屯全部实现了有安全饮水保障、通水泥路、通电、通电视、通宽带,此外每个屯内都完成了巷道硬化。保堂村还建成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该中心集农村戏台、文化综合楼、篮球场及体育广角为一体,功能齐全,为提高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下一步,保堂村将进一步在全村8个屯引入高标准农田水利项目,实现全村农田水利渠道的全覆盖,并在全村8个屯安装太阳能路灯,此外,保堂村还将引入900万伏光伏发电,与电业并网,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黄连秋介绍,截至目前,保堂村在住房保障、教育保障和医疗保障等方面均得到了有效跟进,危房改造顺利推进,99%群众有稳定住房,新农合覆盖率达99%,全部适龄儿童均到村镇学校就读,没有辍学现象发生。
冲刺“大考”,为贫困村提供经验
“扶贫工作是当下工作的重点,要掌握好国家的扶贫政策,因地制宜地找准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发展产业,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把具体工作做好做实,力争实现全乡全面脱贫的目标。”燕峒乡副乡长颜明挥在谈到脱贫攻坚工作时说。作为德保县今年预脱贫示范村的创建村镇之一,保堂村在扶贫攻坚战役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眼下已到了创建示范村的最后“冲刺”阶段,保堂村正紧锣密鼓地做着“应考”准备,力争能以出色的业绩迎接各级单位的考评。目前,保堂村各项脱贫工作进展顺利,为进一步完成年度全面脱贫出列的工作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保堂村也将延续良好的发展态势,继续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年底能够顺利脱贫出列,将贫困率控制在3%以内,在为自身谋发展的同时,也为德保全县预脱贫贫困村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新闻推荐
本报德保讯9月30日,由团德保县委、县教育局、县少工委、县关工委联合主办的德保县2017年“青春助脱贫·圆梦微心愿”跳蚤市场义卖暨贫困儿童微心愿认领活动在德保县云山广场举办。活动通过组...
德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德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