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献 周 治
走进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广职院”),一面挂满牌匾的荣誉墙尤其引人注目:连续11年获“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先后被评为“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荣誉的背后,折射出这个不断进取的高职院校扎实而稳健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之路。
在建设特色高职和推进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进程中,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坚持“服务、合作、开放”的办学理念,“团结、勤奋、求实、创新”。十年磨一剑,这所老牌的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已经成为助力广西腾飞的生力军。
一、重视顶层设计,涉农专业群成“拳头产品”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按照科学发展观来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是高校提高质量的首要问题。要成为“学科齐全”的多科性高校,还是集中优势学科,打造特色专业?或在多科专业局面下,围绕核心,调整结构,构造新的行业特色体系?这样的疑问,常常摆在许多高校领导班子的面前。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广西农学院亚热带作物分院。1998年改制后,学院增设了许多工科、财经、管理、信息等非农专业。如何发挥传统专业优势,形成办学特色,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农安,则天下安。”新时期的农业以先进的制造业、装备业和信息化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以及延长产业链为特征,现代农业已经发展成为集一、二、三产业于一体的产业。发展中的广西也已形成了种植、加工、流通、营销和信息化一体的完整的产业链条。
2004年以来,学院大力推进涉农专业结构优化。或将非农专业转型为涉农专业,如把物流专业的重点定位于农产品与食品的冷链物流管理方向,并且和冷链物流企业合作,以冷链物流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冷链物流的专业课程体系;或建立专业进退机制,调整弱势专业、合并相近专业,提高专业的规模与效益;或以传统专业为生长点,培育新的涉农专业,如以作物生产技术专业和茶叶生产加工技术专业为生长点,以学院的亚热带经济作物教学农场和行业企业,培育了园艺技术、园林技术、园林工程技术等专业,形成了学院最具特色、最有实力的农业生产技术专业群。
目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以优势特色专业为生长点,一条对应农业产业链的专业链已经形成,他们分别是:以作物生产技术专业为龙头的农作物生产专业群、以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专业群、以物流管理专业冷链物流方向为龙头的农产品流通与营销(含包装、广告)专业群、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龙头的农作物生产信息化专业群。
按照优化涉农专业群,构建服务农业产业链的战略,有计划地进行改革创新,广职院积累了10年的经验。校长黄建平表示,职业院校专业发展的实践证明,靠单个专业或某几个缺乏内在联系的专业的优势是很难支撑学校竞争力的,农业类的高职更是如此。在整合优化专业资源的基础上建设专业链,则可以形成专业链整体竞争优势,同时可以使专业链上的单个专业(群)的实力得到增强。
近几年,广职院涉农专业链的竞争优势日益凸显:生源数、生源质量明显高于广西同类院校;在这条专业链内,生物技术及应用、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园艺技术、食品卫生检验、计算机网络技术、经济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等一批涉农专业被评为自治区优质专业;拥有2个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实训基地,产生了4个自治区教学名师、4个自治区优秀教学团队。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
11个系部,涵盖60多个专业或专业方向,如何让人才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1998年以来,在探索产学结合的过程中,广职院逐步建立了“工学结合”平台,把工学结合作为全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
工学结合,是学校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深度结合,有订单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各种教学组织模式。学院各专业在工学结合的统一要求下,根据本专业的特点,选择不同教学模式的优化组合,构建了各具特色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就业市场火爆的“订单班”,早就在广职院里落地生根。2011年,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与南宁赢创美诗药业有限公司、桂林吉福思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开展订单班合作教育,企业参与招生、培养、就业全过程,给予学生学费和奖学金支持。学生到企业是学徒身份,进行识岗、顶岗锻炼,最后签约就业,完成由学生到学徒,由学徒到技术工人的成长经历。物流管理专业成功举办了“广西玉柴物流订单班”、“广西防城港金桥国际物流订单班”、“上海环众物流订单班”、“广东省广州君信电子商务物流订单班”、“广东省东莞环众物流订单班”,订单合作企业也从区内拓展到区外。
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用得最为成熟。专业教学团队开展“旺工淡学”分段式八学期的工学交替,企业生产旺季,安排学生进行设备操作、管理、维护、维修的顶岗实习;企业生产淡季,以企业的技术改造、设备维修与维护保养等任务驱动教学。打破常规的一个学年两学期制,实行三学期制,其中的第3、6、8个学期为校外学期,分别开展学生随岗实习、工程实习、顶岗实习,实现学生-学徒-准员工的角色转变,递进式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作为广西最早开设计算机专业的高校,任务驱动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让这个专业群始终站立潮头,获得国家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立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以“网络组建、系统加固、网络管理、网络攻防”4个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学院IT服务中心项目和企业外包项目为任务驱动,分别建立网络组建、系统加固、网络管理和网络攻防四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和能力培养目标,成立学院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
园艺技术专业围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广西农垦现代园艺产业的发展需要,面向园艺种苗繁育、栽培管理、病虫防治、设施园艺等岗位,实施“模拟承包+生产项目驱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学、训、产”一体化教学。学生第1-3学期在校内园艺植物教学农场进行龙眼、荔枝、花卉、茶叶生产模拟承包,完成第一轮的“学、训、产”;在第4-6学期,学生轮职顶岗参与百色农业科技园区和台湾花卉产业园区等合作企业的园艺植物生产,完成第二轮“学、训、产”。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施的是“项目+工作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学院与南宁艺巢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广西金多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广西美景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等紧密合作,引企入校建设工作室,确保教学项目的来源,满足园林工程技术专业推行项目教学的项目数量和层次要求;另一方面,教学项目进入工作室,通过“三引”(企业引入校园、工程项目引入课堂、设计与技术骨干引入教学团队)、“三进”(教师进入企业、学生进入岗位、教学进入现场),以企业工作室项目为导向,营造真实的职场环境。
多样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让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浙江香飘飘食品有限公司的刘代华表示,2011年广职院有20人到该公司工作,学生入职后,吃苦耐劳、勤学好问、动手能力强,对公司工作很快上手,表现抢眼;2012年也有10多人到该公司就业;目前,该校2013届食品类专业毕业生已被娃哈哈、燕京等大公司订购一空,流向香飘飘的毕业生已所剩无几,随着香飘飘四川食品有限公司、天津香飘飘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的全面投产,毕业生还远远满足不了需求,只有订单班,才能保证公司用人需求。
三、对接产业链,建设“一条龙”实训基地
一边是青青茶园,一边是怡然自得的茶艺楼;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这样融种植、加工、营销于一体的场景就出现在广职院的实训基地里。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把农产品的生产链与供应链的种植、加工、流通、营销等环节连成一体,形成农业生产与供应一体化的产业链。农业产业链一条龙实训基地,即指把种植、加工、流通、营销等环节的实训基地连结成为一个整体,形成前后衔接的“种植-加工-流通-营销”一条龙实训基地。
早在2002年,广职院就开始进行农作物生产流通一条龙实训基地建设。目前,学院已建成一批涵盖农业产业链,包括生产链、供应链、信息链的校内、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
种植环节,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智能化农业技术”实训基地就建在学院内,广西农垦甘蔗糖业信息化技术服务平台、广西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信息数据平台也建在这里;在校外,与台湾花卉产业园合作建设花卉生产实训基地,与广西农垦茶叶集团公司合作建设无公害生产茶园,与广西金光农场合作共建亚热带经济作物标准化生产实训基地,与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共建“园中校”。
加工环节,与广西糖业集团公司、广西明阳生化集团共建电工电子自动化技术实训中心,与南宁赢创美诗药业共建设食品生物技术实训基地,与明阳生化集团共建“厂中校”等。
流通环节,设在校内并获得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物流管理”实训基地,建筑面积2880平方米,基础设施投入300万元,设备投入350万元,吸引了浙江淘宝网络有限公司、上海圆通速递有限公司的加盟,形成了电子商务与流通生产实训基地,此外,还与广西万通、玉柴、金桥国际等物流企业合作共建。
营销环节,与广西南城百货、百货大楼等公司共建实训基地。在信息链中,除了学院本身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实训基地外,还与思科网络、南宁得实科技共建实训基地。
尽管学校已经放假,但设在物流实训基地的上海圆通速递(物流)有限公司南宁公司吴圩分公司办公室依然是忙碌景象。由学院出场地和人力资源,上海圆通速递广西南宁分公司提供资金、技术、设备的“校中厂”,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设有物流部、邮件部、问题部,全部按正规公司运行和管理,学生在完全真实的环境中开展业务。像这样由企业设在校园内的“校中厂(站)”,还有中国联通广西分公司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基站、广西绿垦公司神农茶坊、南宁百信乐呼叫中心等一批校企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
与“校中厂”形成呼应的是“厂中校”。 2012年,学院与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企业共建“厂中校”——淀粉精深加工与木薯酒精生产检验实训基地;在南宁艺巢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广西职业技术学院艺巢装饰设计职业技能培训中心也设在了这里。
借助仿真性环境、研发性环境、真实性环境、生产性环境4种不同环境的实训教学平台,教师与学生都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支点。依托实训基地的农业特有工种鉴定站,开展农业特有工种技能鉴定,近3年毕业生获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比率达100%;依托茶叶实训基地为行业企业开发茶叶新品种上、新茶类、改选生产工艺,为企业累计增收8000万元;甘蔗糖业信息化项目,惠及广西26家制糖企业,320万亩蔗区、30万蔗农。
四、创新办学机制体制,服务社会立新功
2012年7月4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理事会在南宁成立,自治区农垦局、农垦产业园区、行业协会、企业联盟等75家企事业单位成为理事会成员。学院党委书记黄党源认为,理事会的成立是学院探索建立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的突破,将进一步强化“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动”的“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合作的人才培养机制。学院、行业、企业组成工学结合的三大台柱。
广职院校企合作、产学研合作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85年。学校明确了“立足农垦,面向社会,牢固树立为农垦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坚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思想,走“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的“四多”开放式办学路子。
2008年10月,“广西农垦产学研合作联盟”成立。广职院作为联盟重要成员单位,跨专业整合资源,集聚技术优势,为100多家联盟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成果转换提供集成式服务。如与广西农垦茶业集团共同研发“广西绿乌龙茶产品研究与开发”等多项科研课题,农垦茶业集团现有的4个茶叶新品种、4套自动化加工设备、7个名优茶、4个茶叶系列产品包装设计,均出自学院师生之手,几年来合作项目为企业增创利税7000多万元,为广西茶农增收500多万元。
在长期的校企合作中,学院通过岗位技术标准融入课程体系、企业骨干融入教学团队、生产企业融入校内实训基地、预就业融入毕业综合实践“四个融入”,实现学校与企业“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产学合作的运行机制。
从松散的联盟到理事会的成立、从短期项目合作向长效稳定合作转变,灵活开放的办学体制机制,为广职院的产学研合作夯下扎实的基础。截至目前,广职院已与广西农垦集团、广西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广西玉柴集团、防城港金桥企业、上海环众物流管理咨询公司等区内外150多个行业、企业建立了紧密型产学研合作关系,社会服务能力大大增强。
2009年,乐业县顾式茶有限公司在学院的帮助下,精细加工后的“金丹”“绿八桂”等茶叶新品顺利通过广西科技成果鉴定,当年就创造了360多万元产值;2010年6月,由学院廖威博士主持、与广西明阳生化股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单细胞分析的生物乙醇发酵应用基础研究”寻找出生物乙醇发酵的适宜光谱条件,为进一步开展生物乙醇发酵应用与示范打下了技术基础;2012年,学院与横县南方茶厂共同完成的“花茶封闭式内循环花茶分离窨制技术研究”被评为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目经过3年实施,加工茉莉花铁观音茶25万公斤,实现利润2000多万元。
五、打造职教金字招牌,学院规模质量同步发展
10多年来,广职院主动适应广西地方经济发展,适应广西农垦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市场化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整体实力,把优化专业群结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训基地建设,看成“三位一体”的整体性改革与建设,打造职教金字招牌,提高规模效益、增强竞争优势。
近年来,广职院完成国家、自治区、学校三级教育教学科研立项158项,其中主持或参与国家发改委项目1项、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1项、国家农业部项目1项,课题项目款共计500多万元;获自治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连续5年被评为“广西高校科研管理先进集体”;2012年,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每年为企业及社会开展各类培训和技能鉴定2万多人次。
10多年来,学院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连续11年被自治区教育厅评为“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年”的2013年,该院也已有90%的学生签约就业。
2010年以来,广职院的学生积极参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设计大赛等全国性各类比赛,获一等奖25项、二等奖36项、三等奖45项;一些优秀毕业生经过几年的发展,成为企业、行业的拔尖骨干,也成为学院的“活招牌”。环境与景观设计专业学生陆德峰,作品获北京大学颁发的全国高校优秀毕业设计作品,成为全国顶级景观设计公司“北京建筑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院生态城市设计中”一员。
因为“出口畅”,所以“进口旺”,近几年,学院招生形势一片大好:单独招生录取与报名比例达到1:3以上,对口招生录取与报名比例达到1:2。2012年在校生人数突破12000人。
新闻推荐
本报乐业讯(记者/徐顺东通讯员/吴桂群)“如果交通再方便点,我们愿常住乐业。”“世界那么嘈杂,到这里才知道什么是安居乐业”……今年以来,百色市全力推进“引客入百”工程,大量来自大城市的游客被乐业...
乐业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乐业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