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志愿者在教孩子们折纸,中间的孩子是其中一名学生背来上学的妹妹
装上物资,踏上征程
志愿者教孩子们跳起了竹竿舞
全副武装出行,只为减少当地师生负担
7月8日早上,在百色学院大门口,清一色都是身着红色T恤的青年学生,胶桶、蚊帐、衣架、冬瓜、南瓜、大米、油盐、纯净水——这样的“行李”让记者有点诧异。一名学生志愿者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带上这么多物资,并非担心吃不惯大山里的食物,而是不愿意因为自己的到来给阮文凭老师和瑶山的村民们带去负担。“我们有将近20个人,如果因为去教学反倒吃完了阮老师和学生的伙食,我们会很愧疚。”志愿者罗涛说。
据了解,这批学生志愿者共有17名队员,他们都是自愿参加支教队伍的学生。由于经费只有1500元钱,大多数的花销还是需要志愿者们自掏腰包,生活物资、教学用品、课外书、作业本小奖品……为了方便教学,志愿者们花了不少心思。他们中还有这样的约定:不能在生活上打扰阮文凭老师;休息时间不得大声吵闹以免影响师生休息;要教给学生们更多的、丰富的知识。
也许你还记得,在今年5月28日举行的感动百色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上,“瑶寨天使”阮文凭在颁奖台上说了这么一个心愿——希望有志为民族教育发展做事情的志愿者能够到山区去,支援山区里的教育。
当晚的颁奖典礼上,来自百色学院的一支志愿者队伍承诺,有时间就到山区去,到孩子们身边去,给他们带去更多的知识,圆阮文凭老师的梦想。7月8日早上,这支志愿者队伍秉着这个承诺,带着阮文凭老师美好的心愿,向凌云县下甲乡河洲村念恩小学前进。瑶山里的教学接力正在进行。
□本报记者 卓丽丽 文/图
洗锅劈柴煮饭,大学生变身“火头军”
志愿者要在念恩小学待到7月15日,算起来共有8天。对突然“激增”近20号人可能会给这所小山村学校带来的影响,志愿者们早早就进行了预测。担心这样会造成阮文凭老师的困扰,志愿者们不愿意用学校里的电做饭,而是选择在支教期间进行原始的生火做饭。
做饭最大的难题是炊具和柴火。面对阮文凭老师“用电做饭”的劝导,志愿者们笑着拒绝。第一个晚上,志愿者们在阮老师的帮助下,找到了一口锈迹斑斑的大铁锅。接连2个小时,志愿者们轮番上阵,仍没能将锈迹完全除去。最终,阮老师的爱人陆兰老师找来了一口旧锅才解决了炊具的问题。
炊具的事情解决了,柴火又成了大问题。由于念恩小学周围都是石山,山脚是当地村民的玉米地,完全无柴火可拾。最终,志愿者们找来了一根老木头,锯子、斧头接连上阵,折腾了数个小时,总算解决了柴火问题。
叶亮是个来自防城港市的“少爷”,平时在家任何家务都不做的他,当天就接连尝试了擦锈锅、劈柴等活,成了“火头军”中的一员。8日晚上将近9点钟,志愿者们终于吃上了热腾腾的米饭。
7月8日、9日两个夜晚,由于念恩小学的宿舍并不够用,劳累了一天的志愿者中的男生只能在教室里睡课桌,饱受山上蚊子的侵袭。面对从小到大都没有经历过的恶劣环境,志愿者们只说,他们并不觉得苦,而是更能体会到阮文凭老师坚持在山上教学的伟大与艰辛。
近2个小时的步行,志愿者相互打气加油
志愿者们前往凌云县下甲乡念恩小学的行程是这样的:坐车到下甲乡后,下车徒步近2个小时上山。念恩小学就坐落在下甲乡河州村一座海拔1000米的山上。虽然前两年,当地的村民自发将路修到了念恩小学门口,但是对于没有车、只能靠步行上山的志愿者们来说,为了能更快地到达学校,他们只能和当地村民一样,选择走陡峭的小路翻上山顶前往小学。海拔1000米的小路上,没有平地,一路都在攀爬。由山石组成的“阶梯”让人望而生畏,让这些多数来自城市的志愿者们走得极为艰难。尽管一路上气喘吁吁,但年轻的志愿者们并不喊累,相互打气、加油。
8日下午2点多,经过近2个小时的步行后,气喘吁吁的志愿者们终于到达了念恩小学。校门前,阮文凭老师已在等候,而学校的孩子们也围过来帮提那个,抢拿这个,孩子们热情、天真的样子让志愿者们无比开心。
他们的到来,让瑶山孩子有了更多“第一次”
早上6点钟起床生火做早餐、8点半开始引导学生早读、9点钟开始上课、晚上开会总结白天上课的失败与成功之处、商议第二天的活动内容,这是志愿者们在念恩小学支教中每天必备的功课。
对于志愿者的到来,开心的不仅是学校里的孩子,还有阮文凭老师和他的爱人陆兰老师。对阮文凭和陆兰来说,最大的希望,就是孩子们能学到更多的知识,长更多的见识,让孩子们的课程能更丰富多彩,百色学院志愿者的到来,无疑圆了他们这个梦想。
“学生们来学校,就是为了学到更多知识。”志愿者们总是这样说。为了此次的“圆梦”之旅,志愿者们精心准备了不少山区孩子们平时很少或是没上过的课程,比如折纸、书法、讲故事、英语、军训等。志愿者吴瑞芬写得一手好书法,在教学过程中,这个来自数计系的女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给孩子们上书法课。“他们写字的很多步骤都是颠倒的,也没有什么结构的概念,书法课可以让他们懂得写汉字的基本步骤。”吴瑞芬说。
活泼可爱的黎媛媛同样来自数计系,这个女生担任的是英语课程。结合音乐、奖励笑脸图案等方式,黎媛媛让三年级班的孩子们爱上了英语这门课程。课上在一起,课后也和学生们待在一块。短短的几天,求知若渴的孩子第一次学会了折纸鹤,第一次跳起了竹竿舞、第一次用英语在课堂上问好……
大山里,朗朗书声在回荡,清脆的歌声在飘扬。层峦叠嶂的美丽瑶山,因为这大山里的教育接力似乎也变得更峻秀。
新闻推荐
刘光文(图片由刘光文提供)。 学生档案姓名:刘光文毕业学校:百色高中高考成绩:651分(理科)录取大学:同济大学在今年的高考中,来自凌云县逻楼镇林塘村的...
凌云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凌云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