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②
③
④
⑤
“梯”于人代表着希望。有梯,人才可以登高望远,穿越悬崖峭壁,登顶望月览群星观天下以致远。梯是人脚下一道竖着的路,台阶之间搭载着千年不变的英雄壮胆,搭载着高深莫测的人生智慧,搭载着人们的生活和希望。
在凌云,这个喀斯特地貌铸就的险峻群山之区,人们勇敢而智慧,用竹子或者树枝,在险山至巅洞穴、悬崖峭壁上搭起了一座座通往外界的梯。梯子或盘旋于悬崖峭壁之上,或悬挂于近百米高的洞内,宛如巨龙腾于山间,直入云霄,仿佛通天之道。这些古老的“天梯”宛如一部发黄的历史书,见证着这里人事千年的变迁。至今,还有留存完好却为数不多的古老“天梯”,例如凌云县伶站瑶族乡的“猪笼洞”。
“猪笼洞”位于浩坤湖南面,状如猪笼,因此得名。洞口在山腰,洞底在山脚,洞底有美丽的浩坤湖泊和宁静祥和的村庄,仿佛与世隔绝的仙境。世居于此的背陇瑶和壮族群众勤劳而智慧,在那个没有任何交通工具和道路的古老年代,他们靠着双手、手脚和双眼,寻找到并搭建起这条往外界的唯一通道,40多米的“天梯”旋转而下,直达洞底。“天梯”用竹子、木棍和藤条搭建而成,当地七旬老人说,自记事起,竖着的大竹从未更换过,只是每年检修加固一下损坏的横梯。
进入洞口,斜身攀爬,每踏出一步都会增加一分黑的静谧,宛如从白天一步一步走入漆黑的夜。登完“天梯”,一个翡翠般清澈的巨大湖泊豁然出现在眼前,湖面映着湛蓝的天和大朵大朵的白云,犹如创世之初的人间净土和五柳先生的世外桃源。
山的另一边,高耸着一座马鞭山,一道长达数十米的木质“天梯”高悬在光秃秃的悬崖边。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世代靠着这些“天梯”触摸外面的世界。2008年,政府凿山炸石修公路,开通了岩流隧道,“天梯”时代宣告终结。群众在政府的帮助下,靠着勤劳的双手,告别了茅草房时代,也告别了攀岩爬壁的时代,有了通往外界的平坦大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一座又一座“天梯”完成了历史使命,成了探险爱好者的天堂。
图片说明:
①爬上“天梯”,走向外面的天地;
②“猪笼洞”曾是当地背陇瑶和壮族群众外出的唯一通道,因形似猪笼而得名;
③爬出“天梯”,还要继续沿山路攀爬;
④在“猪笼洞”上,可观赏美丽的浩坤湖;
⑤政府为瑶民凿山炸石修通公路,从此他们有了通往外界的阳光大道。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蔡 明 通讯员 王 平) 吴某法、吴某云本是一对亲兄弟,却因为两人之间的工钱纠纷引起矛盾,最后还扭打在一起。凌云县的吴某...
凌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凌云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