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新闻 靖西新闻 田阳新闻 田东新闻 平果新闻 德保新闻 那坡新闻 凌云新闻 乐业新闻 田林新闻 西林新闻 隆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百色市 > 凌云新闻 > 正文

清代“拔元”匾 流传至今 □杨光茂 文/图

来源:百色早报 2013-06-07 05:02   https://www.yybnet.net/

拔元匾  

在凌云县博物馆里,收藏着一块清代的“拔元”匾,它是清宣统己酉年(1909年),泗城府学子蒙锡保科考得“拔贡”,广西巡抚和提学使司授予他的木刻字匾。

匾呈长方形,长149厘米,宽49厘米,厚3厘米,底边残缺严重,部分文字已缺失。匾中间横书“拔元”两个大字,右端竖书“宣统己酉科广西巡抚□□□提学□□□”,左端竖书“庚戌仲春吉旦拔贡蒙锡保□”。

此匾流传至今,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虽然底边部分文字缺失,但翻阅历史资料,对看得清的文字逐一推敲,发现此匾对清代的科举制度和泗城府的教育状况很有研究价值,是认证清宣统己酉科泗城府贡生生员的实物资料。

匾正中的“拔元”,是“拔贡”的意思,和“恩贡”都是清朝贡生。“贡生”顾名思义就是贡给清朝待选拔的学生,它是清朝除科举制度外,另一种让读书人晋升仕途的方式,若秀才无法考取举人或进士,可参加州、府、县统考的乡试(相当于全省统考),成绩优秀者可报送到京城国子监继续“深造”,国子监的学生即“贡生”。“贡生”内部又划分等级,“拔元”是首等,“恩贡”次之,贡生在国子监修读6至12年后方可参加考试,考上的即授予官职,考不上的“废贡”回乡。

匾右端的“宣统己酉科广西巡抚□□□提学□□□”,其中“宣统己酉科”,是指清宣统己酉年(1909年)选拔贡生的考试,清代拔贡考试逢酉一选,即天干地支的轮回中,只有地支逢酉的那一年,才有考试,也就是每隔12年才考一次。清初定6年考一次,乾隆时改为12年一次,每府学二名,州、县学各一名,由各省学政从符合条件的生源中考选,合格者送入国子监,作为贡生继续深造。后半部分“广西巡抚□□□提学□□□”,由于文字缺失,难以看出是什么意思,但经过查阅资料,初步推断缺失的文字内容为广西巡抚和提学使司的姓名。

匾左端的落款“庚戌仲春吉旦拔贡蒙锡保□”。其中“庚戌”是1910年,“仲春吉旦”是农历二月初一,意为此匾是1910年农历二月初一拔贡蒙锡保立。

据《凌云县志》记载,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泗城府知府杨缵绪(清朝流官)和西隆州知州唐桂生创办了泗城府第一所官办学校——云峰书院,产生了公学,很多学生都来到公办学校云峰书院读书。云峰书院的发展壮大,是泗城府教育兴盛的标志,其旧址为现在的凌云县第一小学。众多学子从云峰书院毕业,并参加科举考试。清嘉庆丁卯科(1807年),泗城府学子农家丰考取举人,他是凌云县历史上的第一位举人。据统计,清朝泗城府共有5人考取举人、8人考取武举、21人考取拔贡、13人考取恩贡,考取岁贡、增生、附生、秀才等科举功名的若干人,可谓人才辈出。但被授予牌匾并流传至今的,唯有清宣统己酉科考取“拔贡”的蒙锡保。

关于蒙锡保其人,他考取贡生后凌云历史就鲜有记载,不知是到别处做官了,还是“废贡”回乡,但愿他没有愧对这块流传百年的“拔元”功名匾。

新闻推荐

货车侧翻一人被困 消防官兵成功施救

被成功救出的被困人员 □罗希海 摄  本报凌云讯  8月27日17时57分,凌云县消防大队接到报警称:该县泗城镇官仓村通往陇雅屯方向两公里处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人被困。接...

凌云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凌云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清代“拔元”匾 流传至今 □杨光茂 文/图)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