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顺钟”
凌云“天顺钟”铸造于明天顺二年(1458年)故名“天顺钟”,钟为铁质,距今有550多年的历史,为凌云县古刹迎辉寺的遗物。钟形如倒杯,连纽高190厘米,顶口径80厘米,下口径116厘米。钟的挂耳(钟纽)呈弓形连体双龙头,自顶到底缘呈四组,各组的花纹图案各异,钟身有铭文“广西泗城州信官岑永昌于天顺二年立寺命匠踌钟号”直书楷体二行。钟重千余斤,钟声洪亮,可传遍方圆四里,古时天刚破晓,迎辉寺主持便敲响此钟,县城的人们便开始新一天的生活,故有《古寺神钟》的故事传说。岑永昌又名岑豹,为泗城州第八代土官,是一个佛教信徒,同时也是一个兴师动众侵略邻境、谋害亲族、杀人如麻的土官,最后遭到明王朝“明正典刑”的惩罚。此钟对研究古凌云的冶金历史、土司历史和人文思想很有价值。
关于“天顺钟”,凌云民间流传着一个美丽古老的故事。
澄碧河水自水源洞流出穿凌云县城而过,流到南面的凤凰山下,与龙渊河汇合,古时成一深潭,雄伟的镇五门矗立在深潭左边,潭边两岸,芦苇秀石相互掩映,碧波荡漾,景色迷人。
古时凌云城东寿桃山南面的山脚有个三星庙,城西的迎辉山下有个三宝庙,隔着城池,两庙遥遥相望。当晨曦照临大地和黄昏辉映山城时,从这两个寺庙里传出阵阵悠扬动听的钟声,相互呼应。使人们肃然怡情,显得山城安逸宁静。
每当夕阳西下,人们不时见到一位窈窕的妙龄女郎,手提竹篮,从山脚轻盈地走到西甲(现凌云县人民医院一带)田间,拾田螺或采猪菜。每过一会儿,她便抬头向东面寿桃山下的三星庙频频顾盼,夜幕降临,她还在痴痴盼望。
终于有一天,这位姑娘盼来了一位书生少年,他沿着三星庙到镇午门的河边悠闲漫步,欣赏沿河景色,却不时向姑娘眺望,傍晚他向庙后的山坡走去……
他们到底是谁?没人知道,也无处可查。
但是少年书生的行踪却引起了三星庙庙祝的注意。每天黄昏,庙祝插好了香火,敲过了晚钟,就到庙前的石凳坐着乘凉,赏赏晚景,他常见到这位书生独自在河边徘徊,一走向庙后的山坡便消失在昏暗的暮色里,心里非常奇怪。
在一个月明如镜的晚上,清风徐来,庙祝拿着长烟杆,坐在庙门前悠然抽烟,忽然隐约听到嘻嘻哈哈男女嬉戏的笑声。奇怪,这古庙一带并无人户,笑声从何而来?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庙祝寻笑声而去,当他走到镇午门,就见到河边两个妙龄男女在戏水取乐,纵情欢笑。黑咕隆咚的,一男一女还在河边戏水,太放肆了!顿时,庙祝火冒三丈,吼道:“你们是哪家子女?赶紧上岸各自回家。不然我将你俩交给地保送官府治罪!”可是,青年男女却毫不理会,依然兴高采烈地戏水玩乐,庙祝更为恼怒,忍不住捡起一块石头向他们扔去。“扑通!”水面溅起了浪花,两个年轻人不知去向,只留水面泛起阵阵涟漪。
第二天清晨,晨雾还笼罩着整个山城时,枝头的鸟儿已在欢乐的歌唱,庙祝按惯例给庙神烧完香,走到悬挂在屋檐下的大钟旁,举起木槌要敲大钟时,却见那大钟周身挂满河里的绿藻,地面上还有一圈水渍。
“啊!”庙祝惊叫道。一个猜疑闪电般在他的脑子里掠过,他匆匆走出三星庙一面朝三宝庙跑去,一面自言自语:“我去看看,我要去看看!”
果然不出所料!到了三宝庙,他看到那只悬挂在屋檐下的大钟跟三星庙里的那只一样周身挂满了绿藻,地上也是水湿一片!庙祝顿悟:“神仙显灵,昨晚两只大钟变成少男少女在河边戏水了……”
后来,庙祝连续多次跟踪观察,终于证实了这个判断。
这事一传开人们都争相到两个寺庙去看。两个寺庙的主持慌了,生怕有朝一日这两座有灵性的大钟会一去不回。他们商量之后,连夜请铁匠打造了两条又粗又长的铁链,把两座大钟牢牢地锁住,还派人昼夜看守。从此,不论早晚。在西甲一带的田间和镇午门的河畔 ,再也见不到那窈窕女郎和翩翩少年的身影了,而早晚再敲打这两座寺庙里的大钟时,钟声满含了哀音,再也没有从前那么悠扬、洪亮和悦耳了……
泗城的人们都深感惋惜。
年深月久,三星庙的钟已不知所踪,三宝庙的钟现珍藏在凌云县博物馆内。
新闻推荐
消防官兵用高压水枪对路面油污进行冲刷 4月18日中午,凌云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在巡逻时发现该县迎晖路前进街至中桥路段路面有大量油渍,据了解,已有几辆过往的摩托车滑到。...
凌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凌云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