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心”石刻
水源洞位于凌云县城北百花山南麓,距县城约2公里,是一处山水优美的旅游景区。在水源洞大厅内的摩崖石壁上,有一幅宽大的“问心” 石刻。石刻高150厘米,宽67厘米,字体为楷书。据历史记载:此幅石刻原刻于清顺治年间,是水源洞最早的一幅摩崖石刻,题刻者是清代顺治年间水源洞寺庙的住持海俊和尚,后来被人为破坏了,1985年才重新雕刻,但重刻时忘记署名。
“问心”就是扪心自问的意思。古时到水源洞游览的人,看见此幅笔力雄劲的“问心”石刻,不由得砰然心动,把一生的过往浮想联翩,至而启开心扉深处,深刻自省自悟。凌云县城周边的父老也常以“问心”二字为说词,每当遇到不平的事,就会义正严词地说:你自己到水源洞去读“问心”那两个字。
关于这幅“问心”石刻,凌云的史料里记载着一则传说故事。
相传清初水源洞有个和尚叫海俊,不知是哪里的人,其真实姓名也不叫海俊,但叫什么名字已经无法考证了。海俊和尚年轻时,是一个学识渊博、侠肝义胆、品性急烈、专与腐朽官僚恶霸作对的人,他因在经过某地时,遇到豪霸白日抢劫良家妇女,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当场杀死恶徒数人,被迫改名换姓潜逃。后来他又走过无数地方,不平之事多如牛毛,凭他一人之力,救得多少呢?他感觉力薄无助。后来他探知泗城州有个水源洞寺庙,风景优美,干脆投身隐居,削发为僧,吃斋念佛,跳出戒外,并把自己的名字改为“海俊和尚”。
海俊和尚主持水源洞佛事后,把“问心”二字雕刻在洞内的摩崖石壁上,让人们拜佛时面对“问心”石刻,扪心自问,自己是否有过恶行,是否对得起做人的良心?达到让人们净化心灵、惩恶扬善的目的。
据说海俊和尚做了很多好事。例如:他有空就外出化缘,日子久了,募化的资金稍有富余,他就购买水源洞左边的全部山场,作为贫苦人民死后的葬身之地。后来大家为了纪念他,称颂他为海俊大法师,并立碑铭记他的事迹。但不知何时,石碑被人打碎了。
现在,当我们面对这幅“问心”石刻时,不要忘记海俊和尚的善举,要扪心自问,多做好事、善事。
新闻推荐
本报凌云讯(记者 陈伟玲 通讯员 肖运博 滕凌毅) 日前,凌云县公安局刑侦大队通过缜密侦查,成功破获一起贩卖毒品案,抓获涉案嫌疑人4...
凌云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凌云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