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城杂谈
徐顺东
上月,笔者曾深入百色贫困山区采访。从凌云县下甲镇平怀村转往伶站瑶族乡岩流瑶寨,仅仅三四个坳口,约15分钟车程,但是眼前的景象,却是“十里不同天”——平怀已经成长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新农村,而岩流瑶寨的未来依然没有方向。
仔细比较两个地方,诚然,平怀村有6000多亩的旱地,能够发展种桑养蚕,而岩流瑶寨却是在石头上,不毛之地难长草。可是,如果两个地方对调,岩流群众是否能够在平怀发展起来?
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平怀在尚未发展种桑养蚕之前,村民郁再俭已经带出多支劳工队伍,活跃在百色的建筑市场里,起码温饱不是问题了。在扶贫啃“硬骨头”的阶段,“人”就显得尤为重要。百色市委市政府开展教育扶贫,目标定在“人”,尤其是年轻人身上,切合实际,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闻推荐
本报凌云讯(记者/陈强通讯员/杨通站)头上顶着花帕、腰间系着五彩腰带,漂亮的瑶族妹子一袭蓝靛衣款款走来……大年初二,一场民族服饰秀在凌云县朝里瑶族乡百朝村瑶寨上演,引得慕名而来的摄影爱好者们快...
凌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凌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