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放灯,我摘灯。”提起中秋留下的记忆,环卫工人岑阿姨无奈地说。
岑阿姨老家在凌云县泗城镇,今年已经50多岁的她,在市区当环卫工人已有三年多。
岑阿姨口中的灯,是孔明灯,之所以要用“摘”,因为这些孔明灯挂在树上。
“去年,我摘了4个。”岑阿姨说,中秋的第二天早上,她上班时要做的就是清理前一晚市民狂欢过后留下的孔明灯。当时,她负责的是半岛公园中的一片区域。那里有市民放烟花、聚会赏月留下的垃圾,还有一些落下来的孔明灯,工作量比平时多了不少。
“平时除了周末,去半岛公园的人不算太多,要清理的垃圾也不多。”岑阿姨说,可去年中秋节第二天,她清理出5大袋垃圾,有烟花爆竹留下的纸屑,市民赏月留下的矿泉水瓶、月饼盒、各种零食塑料袋等。
“有些市民玩过后会自觉收垃圾,但大多数不会,就随便扔在那里。”岑阿姨说,作为环卫工人,保持环境清洁是她的工作,面对市民狂欢过后留下的垃圾,她只能默默清理。
因为负责的片区比较宽,岑阿姨做完工往往会累得腰痛。
相对来说,收拾地上的垃圾还算是轻松的工作。岑阿姨最怕的是清理挂在树上的孔明灯。“每年中秋,很多人喜欢去半岛放孔明灯。”岑阿姨说,放出去的孔明灯随风四处飘散,有的燃烧殆尽,有的剩下骨架,有的没起飞多久就落了下来。落下来的孔明灯,有的直接掉在地上,这是岑阿姨比较容易清理的,扫把一扫就完事。因受到风的影响,一些孔明灯会被高物挂住,比如电线杆、树木等。
岑阿姨说,去年,在她责任区的树上就挂了4个,有两个挂在比较矮的树上,她伸手就够得着;有一个挂在大概三米高的树上,她用长杆扫把捅一捅也够到了,但还有一个挂在比较高的树上,岑阿姨不得不使出了看家本领。
“估计有四五米高吧,挂在枝干上,拿扫把捅又捅不到。”岑阿姨说,她只好爬上树去,再用扫把去捅那个挂着的孔明灯。
“其实,我累点倒没什么,这本来就是我的工作,主要是怕不安全。”岑阿姨说,“要是这些孔明灯还燃着就掉落到居民房屋,有易燃易爆物的地方,很容易发生火灾。”
“而且,孔明灯使用燃料才会飞起来,这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环境的气体,掉下来也会引起另一种环境污染。”岑阿姨说,这些知识她都是从电视科普节目上看到的,她想呼吁大家少放甚至不放孔明灯,不仅是为了减轻环卫工人的工作量,也是为环保,同时又保障了大家的安全。
新闻推荐
本报凌云讯
一男子驾驶拖拉机上路不慎碾压一行人,不但不报警并实施抢救,为毁灭证据掩盖罪行竟将行人抛下路边。近日,凌云县人民检察院以涉嫌交...
凌云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凌云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