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新闻 靖西新闻 田阳新闻 田东新闻 平果新闻 德保新闻 那坡新闻 凌云新闻 乐业新闻 田林新闻 西林新闻 隆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百色市 > 凌云新闻 > 正文

仙境般的美景掩盖不了浩坤村作为水库移民村屯耕地少、收入低的窘境。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浩坤村人穷则思变,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 旅游扶贫鼓起水库移民腰包 □本报记者

来源:百色早报 2016-01-23 02:02   https://www.yybnet.net/

浩坤村三合屯新貌  

浩坤村,座落在美丽的凌云县浩坤湖畔。

然而,仙境般的美景掩盖不了其作为水库移民村屯的特点——耕地少、收入低的窘境。20世纪90年代,这个典型的水库移民村,曾被当地人用“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尺平,神仙莫奈何”来形容这里恶劣的自然条件,浩坤村的三合屯更是“名声在外”。在这里过去流传一句话,“有酒今日醉,无酒门前睡”,这是三合屯村民过去生活的真实写照,因为没有稳定的工作,村里的男人们就经常喝酒度日,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村民生活普遍比较贫困。

然而,随着浩坤湖旅游产业项目的启动,这个纯壮族聚居区,群众主要靠外出务工、养鱼、打鱼等维持生计的村屯,也在2015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记者前往三合屯,感受村民们满满的收获。

旅游开发,带动村民脱贫奔小康

“20年前,与外界连接的唯一途径是一条崎岖蜿蜒、凹凸不平的山路,我们称为猪笼洞。”三合屯村民韦大哥告诉记者,在发展旅游业之前,其与家人大多靠着到山上采些中草药售卖过日子,一家人一年的收入也就三四千元,这笔钱在这个大山里已算收入颇丰。可是面对记者,他却大倒苦水:“年纪大了,步子有些迈不动了,上山下山有些吃力,我就‘转业\’了!”

“光靠上山采药来卖是没有出路的,所以我买了条船,给来这里休闲旅游的人摆渡。”揉捏着自己时常犯风湿的腿,韦大哥一边开着船,一边与记者闲聊着。搭乘着他新买的观光船,伴着浩坤湖的美景向纵深处的三合屯驶去。“今年要搞旅游开发,我也把房子装修了,想着做个乡村宾馆。”一路上,韦大哥向记者讲述着他的致富梦。

下船走进三合屯,村民李大哥热情地邀请大家到家里做客。“我生在这里,是浩坤湖水养育了我,见证了这片土地的发展变化。”李大哥激动地说,“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因为政府的产业扶持,如今真真实实地发生在我的身边了。”李大哥告诉记者,从去年国庆黄金周到现在,他家已经接待来浩坤湖夜钓、骑行、休闲的游客超过40人次,连吃饭住宿在内已经赚了4000多元。“这可比去县城打零工挣钱多了。”他说,去年三合屯被定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投入资金1100多万元,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开发等工程,他家也跟着享受优惠了,搞起了“农家乐”。“不止三合屯,浩坤村周边的其他屯的村民们也搭上了这趟顺风车。”李大哥连忙给记者介绍。

“真没想到,关门的鱼庄竟能起死回生。”一旁的老板邓先生也插话道,自从浩坤村发展旅游产业后,他的生意也开始火爆了。“‘旅游饭\’确实香,我不仅还清了欠债,还摘掉了贫困帽。”

邓老板被突然而来的幸福弄得有些措手不及。“之前没有发展旅游时,基础设施太差,没有多少游客来浩坤湖游玩,即使有游客来也是看看就走。”邓老板说,“现在不同了,已经陆续有游客、骑行者、钓鱼爱好者来我的鱼馆吃饭了。等到春暖花开、万物复苏之时,浩坤湖的的景色会更迷人,游客将会更多,生意也会更好。到年底,我就去买辆崭新的小轿车,过上小康生活。”

“旅游开发注重与当地农民利益共享,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凌云县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仅浩坤湖旅游项目就带动该村食宿、农业观光等多个小微项目发展。

玩转“互联网+”,乡村特产走出大山

浩坤村的野生鲜鱼干、高山茶油、野生铁皮石斛、木薯酒等土特产品种类繁多。然而,因为曾经交通不便,只能深藏在大山里。如何让这些绿色产品走出去,成为村民致富的法宝?

“今年,我参加了市里的电商培训,注册了网站,在网上销售高山茶油、野生铁皮石斛。”高中毕业的当地村民韦华富,对网络营销早就驾轻就熟。在跟记者聊天时,还有不少村里的年轻人吵着让这位“韦老师”教他们怎么注册网站。韦华富告诉记者,由于去年梅雨天气比较多,晒干了的野生铁皮石斛较难保存,时间一长便失去卖相,加上收购信息不顺畅,很多乡亲都着急,韦华富决定利用他的电商平台帮助联系买家,帮乡亲们卖石斛。目前,已经有来自广州、深圳客户的订单10多件。

除了帮助乡亲们卖石斛,韦华富还帮着卖野生蜂蜜、黑木耳等产品。韦华富告诉记者,等到自己的网店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就将通过包装本村野生鲜鱼干、土鸡、土鸭、竹笋、苦菜、米酒等农家土特产,依靠优越的旅游区位条件,通过经行的大量游客人流对外销售,带上乡亲们一起搞电商。“我搭建平台,乡亲们出产品,大家拧作一股绳,一起致富,摘掉穷帽子。”韦华富高兴地说。

新闻推荐

131名百色籍广州农民工免费乘大巴返乡,面对各种暖心服务,他们感叹—— “天是冷的,心是暖的”□本报记者 卢 茜 陈伟玲 文/图

“回市区啦”  “我觉得自己太幸运了,本以为今年不能回家过年了,没想到还能免费坐车回家过年,真是太高...

凌云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凌云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仙境般的美景掩盖不了浩坤村作为水库移民村屯耕地少、收入低的窘境。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浩坤村人穷则思变,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 旅游扶贫鼓起水库移民腰包 □本报记者)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