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凌云县博物馆里,收藏着一枚南明时期农民起义军领袖孙可望铸造的兴朝通宝(如图)。
该钱币直径为42mm,方穿,穿径为8mm,穿孔四周书“兴朝通宝”四个楷体字,钱文直读,外廓沿厚15mm,重量为20g,背文“壹分”。该钱币表面锈迹斑驳,泛黄褐色,字体端正,整体显得古朴自然。
据文献记载:南明是明朝的延续,清军入主中原后,明朝宗室先后在南方建立弘光、隆武、绍武、永历等一系列政权,抵抗满清,这段历史称为“南明时期”,南明时期历经三帝一王,共三十九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大西农民起义军领袖张献忠战死后,其义子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人率大西军残部,于1647年进占云南、贵州两省。孙可望入滇后,自称东平王,改号为“兴朝”。清顺治八年(1651年),南明永历政权接受孙可望和李定国的建议,联合抗清,定都安龙,孙可望受封为秦王。以孙可望为主的大西农民军加入抗清后,暂时扭转了南明政权的抗清颓势,但南明政权内部矛盾重重,孙可望、李定国等各派政治势力互相攻讦,南明抗清节节败退,各政权相继灭亡。此后郑成功政权继续奉永历帝指派的宁靖王朱术桂为监国,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朱术桂自杀殉国,标志着南明最后一个政权覆灭。
在经济方面,南明政权也铸造发行货币,如弘光政权铸有“弘光通宝”、隆武政权铸有“隆武通宝”、鲁王政权铸有“大明通宝”。“兴朝通宝”是孙可望在云南自称东平王时期,于永历三年(1649年)在贵州遵义钱局铸造的。除兴朝通宝外,孙可望在遵义钱局还铸造永历通宝。
据文献记载:兴朝通宝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等版式,小平钱背穿下铸“工”字,折二、折五背文“五厘”,折十钱背文“壹分”。兴朝通宝铸行量大,铸行时间长,开创了“滇派”风格,“滇派”钱币与众不同,钱文多出自匠人之手,字体古拙朴素;内郭、外郭都比其它钱币宽,钱打磨不甚精整;用材单一,多为铜币;铸工较粗糙,但钱体分量十足。兴朝通宝影响深远。
据凌云县历史记载: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泗城州第十八代土司岑继禄从征滇黔,讨伐南明永历帝,因作战有功,清皇朝作为一种奖赏将泗城州升为泗城府。泗城州升为泗城府的历史与南明政权的历史有关,该枚钱币对研究南明时期的历史以及凌云州府历史有一定的价值。
新闻推荐
本报凌云讯 2016年1月1日,新年的第一天,凌云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在辖区重要路口设卡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时,发现一辆面包车不但没有停靠,反而超速冲...
凌云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凌云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