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凌云讯
“去年,我收购了近三万斤红薯拿来加工成红薯粉,销量不错,每公斤可以卖到30元的好价格,一年收入在四万元以上。”近日,凌云县下甲镇平里屯村民林佳高兴地对笔者说。
近年来,凌云县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大力发展红薯种植,创出一条致富之路。据悉,2015年,该县红薯粉产值达3000万元,同比增长25.6%。红薯粉让该县下甲、朝里、泗城、伶站等乡镇2000户农户从中受益。朝里瑶族乡村民李树英介绍,“过去,我们种红薯是拿来喂猪的,现在有老板上门来收购,去年我种了5亩多红薯,卖了一万多元,算是我们家庭的重要收入。”
据悉,该县土法制作红薯粉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群众加工出来的红薯粉,色美、味香、口感好,具有细腻耐煮、营养丰富等优点,成为当今本地长寿食品的送礼佳品和广大消费者喜爱的绿色生态食品,产品供不应求。每逢秋冬临近春节期间,该县下甲镇、泗城镇等沿河一带的群众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家门口忙碌地洗红薯、过滤粉浆、晒粉皮等,到处一派繁忙的劳作场面,弥漫的全是红薯粉的芳香。
据统计,全县共有800多户群众在自家门口制作红薯粉,一年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红薯粉畅销市场,成为当地壮族群众致富的一条好门路。
□吴和权
新闻推荐
好军嫂刘彦芳和丈夫曹润波在家里陪孩子做游戏。7月28日下午,刘彦芳慰问退伍军人李周铭。她是丈夫的“后勤”,儿子腹泻快要脱水,她抱着他来回跑了3家医院,却找不到...
凌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凌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