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在进行卖茧前的筛选。
本报凌云讯8月5日,笔者在凌云县羽腾公司收茧站看到,沙里瑶族乡那伏村黄廷明蚕农在卖蚕茧,蚕茧经过筛选和过秤后总重量是95斤,过秤后,公司马上兑现现金1842元给黄廷明,这让黄廷明一时激动得颤抖地接过钱……
原来,这是黄廷明人生中第一次着手种桑养蚕后获得的第一桶金,前后历经了8个月的辛勤劳动与汗水。在现场,激动的不只黄廷明一个人,还有黄大品、韦永吉、黄明祥等人,因为他们都和黄廷明一样赚到了蚕茧的第一桶金。这次他们总共卖了5张425斤蚕茧,收入8712.5元。
沙里瑶族乡党委、政府听取群众意愿和经过多次到实地调研后,得出结论:那伏村土地资源、水资源丰富,道路交通发达,适宜规模发展种桑养蚕产业。经过向县政府汇报和县、乡桑蚕办的多次实地考证下,于2016年2月8日,以村“两委”干部黄忠壮、黄廷明为产业发展先行人和带头人,在那伏的田地里种植桑苗。随后,经过乡、村干部多次入户做群众思想工作,在两个月的时间里,群众通过退蔗种桑在那伏村共种植了920多亩桑园,其中吕下屯654.5亩,成为规模种植示范屯。据该乡桑蚕办工作人员介绍,那伏村有巨大的桑蚕发展空间,根据该乡“十三五”规划,今后要在那伏村种植3000亩以上的成片桑园,大力发展养蚕业,实现家家有蚕宝、户户有收入,真正创立起家门口的产业。□冯冬月 文/图
新闻推荐
适合种桑的种桑,适合养殖的养殖,适合搬迁的搬迁—— 逻楼镇:因村施策 力促脱贫 □本报记者 陈伟玲文/图
陈应参正在喂豚狸。“降村村、大洞村、林塘村这3个村2016年必须脱贫”,但这3个村贫困发生率都在18%以上,大洞村甚至高达32.2%,而贫困发生率3%以下才算是脱贫。面对这个艰巨的任务,怎么办?为此,凌云县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