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县下甲镇彩架村(曾名彩村)四周群山起伏,泗水河依村缓缓流淌,凌百公路横贯山腰而过。彩架村以年红八军彩架村之战而闻名。经过几十年尤其是近几年的发展,如今的彩架村早已变了样。近日,记者走进这片红色热土,重温红军志士浴血奋战的历史,感受发展给彩架村带来的巨变。
年3月,红八军第一纵队决定北上右江地区与红七军会师,他们取道凌云欲转进凤山、东兰,同年4月经田林利周到达凌云县彩架村时,国民党部队利用险峻的地势,居高临下对红军进行包围阻截,红军战士们不屈不挠,英勇突围。彩架之战后,一纵队转移到贵州望谟县休整,于同年月日在乐业县上岗村与前来接应的红七军第一纵队第一营胜利会师。
虽然彩架村之战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一些史料也有这段历史的记载,但由于时光荏苒,村里的年轻人很多都不了解那段历史。后来,在现年已岁的退休老教师张永波的大力奔走下,村里在年前后建成了红八军彩架村战斗纪念碑。年,经百色市、凌云县大力支持,纪念碑得以重新改建。
因为有了纪念碑,村民对于那段轰轰烈烈的历史有了缅怀,也在上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发扬红军精神,努力搞生产发展。如今,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了。
就拿曾经发生战斗的山崖来说,当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山崖对面,已经通了水泥公路,如今车来车往,好不方便。村里四周都是一幢幢白墙灰瓦的新居,一条条通往各家各户干净的水泥路,广场边的花草和太阳能路灯等各种新建的基础设施交相辉映,好一派现代新农村的美丽景象。
年,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后,彩架村在后援单位市委组织部的牵头帮扶下,按照“后援单位扶持、单位项目帮扶、社会资金援助、群众积极参与”的方式,累计投入资金多万元,实施道路硬化、泉水河治理、城乡风貌改造等多个项目,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不过村容村貌好了、各种设施好了,也要有收入啊,只有生活水平提高了,群众才能切身享受到发展带来的幸福。彩架村位于下甲镇东南部,属于石山地区,人多地少,生产环境恶劣,群众经济收入渠道不多,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元,属特级贫困村。
“目前,村民最少的也有两层楼,村里已有几十辆小车。”彩架村村民委主任李新红说,目前屯里仅靠种桑养蚕每年就有万元以上的收入,每户人家每年靠种桑养蚕少则收入一两万元,多则七八万元。
近年来,彩架村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在年种植桑叶、烤烟、油桃、核桃、牛心李、十大功劳、任豆树等共亩,建成良种猪繁育基地1个,全村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年,全村人均纯收入约为元,到年,彩架村各项产业初显成效,人均收入已接近元,基本摆脱贫困面貌。
新闻推荐
以文学视角研究新闻写作之拓荒文本 ——潘江忠专著《想法与写法》学术价值 □张国荣
《想法与写法》封面图。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史上,从新闻学角度谈新闻写作之文章(论著),可谓是汗牛充栋、不胜枚举,然结合自身创作之实践,从文学角度对新闻写作进行系统、全面深刻研究而撰成之论著,却凤毛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