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人物:黄光臣、雷桂英夫妻,凌云县玉洪瑶族乡乐里村龙厚屯人
感动事项:精心抚养堂哥堂嫂遗留在世的三个孩子
俗话说,父母在家尚在。换句话就是,父母亡家就散了。在凌云县玉洪瑶族乡的大山深处,有三兄妹还未成年就遭遇了这样的不幸。
但幸运的是,兄妹仨有善良又有大爱的满叔满娘(最小的叔叔和婶婶)可以依靠,不至于无家可归。自兄妹仨的父母过世后,满叔满娘接过抚养他们的重任,给吃给穿供读书,悉心照料生活,兄妹三人健康成长。
母亡父丧 年幼的三兄妹成了孤儿
这兄妹三人住在凌云县玉洪瑶族乡乐里村龙厚屯,老大和老二是男孩,现在分别读初中三年级和小学六年级;最小的是个女孩,名叫黄长秀,今年才11岁,读小学四年级。他们的母亲去世时,黄长秀才8个月大,从此兄妹由父亲独自抚养。不幸的是,父亲也于2013年病逝。
这对于年纪尚小的黄长秀兄妹三人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首先,三人的出生地龙厚屯是个偏僻穷困的小村寨,周围全是石山,不通公路,全屯只有5户人家,两个姓氏。其中,黄姓占4户人家,包括黄长秀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祖辈靠着石头缝讨口粮,吃的是玉米、喝的是天水,住的全是夏天漏雨、冬天漏风的木瓦房,生活的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本来就一贫如洗的家庭,随着父亲的去世,都还没成年的黄长秀兄妹三人立马陷入了绝望境地。黄长秀告诉记者,父亲过世时她还很小,几乎不懂事,只记得是邻居叔叔婶婶、伯伯伯母忙前忙后地把她的父亲抬上了山。
看着这一切,长秀和两个哥哥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绝望。“没了父亲,我依靠谁?没了母亲,我仰赖谁?”想到这,兄妹三人更加泣不成声。
主动认养
将三兄妹收归膝下
就在三人最无助的时候,他们的小堂叔小堂婶来到了他们面前。长秀说:“满满和满娘说,叫我和我两个哥哥以后都去他们家吃饭。”
长秀口中的“满满”和“满娘”,是她对她最小的堂叔和堂婶的昵称。满满叫黄光臣,满娘叫雷桂英,二人与长秀家一起,同住在龙厚屯。
黄光臣告诉记者,长秀父亲过世时,这兄妹三人年纪都还小,该怎么办?这是摆在家族里每一个成员面前的一件大事。所以,在把长秀父亲的丧事办理妥当后,整个龙厚屯的黄姓人家都聚在一起商量长秀兄妹的未来。有人说,既然父母都不在了,长秀兄妹就是孤儿了,应该送到民政局去由国家抚养。但也有人反对这种观点。
黄光臣说,长秀兄妹三人刚经历了失去至亲之痛,又立马被送往一个陌生的环境,心里会更加难过的。“俗话说‘父母在家尚在\’,父母没有了,家就没有了,如果真发生这样的事情,对这个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有多大可想而知。”黄光臣说,“送去孤儿院,他们就真的没有家了,真的成了‘孤儿\’,兄妹三人能不能在一起还是个问题。留在龙厚屯,我们都是他们的亲人。”支持这个观点的人占大多数,大家商量后决定由其中一户人家认养长秀兄妹。
其实,说是开家族会,总共也就4家人,除了长秀家和满满家,另外两户户主都跟黄光臣同辈,但家里都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几个嗷嗷待哺的小孩,要认养和照顾长秀三兄妹,恐怕是力不从心。这时候,黄光臣主动站了出来,接下了认养长秀兄妹的任务。
“我的父母不在了,而我只有两个娃。”黄光臣说,认养长秀兄妹时,他的两个孩子平时都不在身边了,连小的那个都外出到乡里去读书了。所以,跟其他两户相比,虽然都很艰难,但他的日子相对轻松,至少在时间上相对宽裕,可以照顾他们。所以,他和妻子商量了之后,就主动承担起认养长秀兄妹三人的责任。
视如己出
为孤儿营造温暖的家
“我和哥哥都愿意跟着满满和满娘。都是满满、满娘做饭给吃,帮洗衣服,有时候满娘还帮我洗澡,洗头。”长秀告诉记者,此后,她和两个哥哥就跟着黄光臣夫妇生活,吃在一起,但住还是分开,反正就是前后屋,有什么问题,满满和满娘都会及时赶到。
因为龙厚屯不通公路,去乐里村小学上学靠的是走“羊肠”般的石山路,大人都要走一个多小时。孩子太小,黄光臣夫妇不放心,到了孩子上下学时,只要能抽时间,都一定会接送他们。他们寄宿在学校,每个星期接送一次就好。
黄光臣说,他把这三个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来抚养,自己孩子有的,他也会给长秀兄妹买一份,一视同仁。因此,本来就拮据的家庭,生活更加艰辛。但只要孩子都健健康康,再辛苦也没关系,最怕的是孩子有个什么毛病,毕竟不是自己生的孩子不好养啊。黄光臣口中的“不好养”有两个意思,一是怕孩子生病,自己不好交代。毕竟长秀兄妹都还正在长身体的时候,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只要孩子一生病不管是在家,还是在学校,黄光臣夫妇中的一人都会立马丢下手头的活,把孩子送去看病。二是怕教育不好,让孩子们误入歧途,他就更难交代了。长秀最大的哥哥名叫阿云,比较调皮,今年读初三。有一次,老师打电话给黄光臣说,学校要开除阿云。听到这个消息,黄光臣吓得不轻,赶紧跑到学校,随后才知道阿云被同学威胁后,违反校规跟同学们一起买烟抽,被老师逮个正着。为此,黄光臣一边教育阿云、给他讲道理,一边跟学校协调。最后,阿云乖乖地听话,学校也没有开除他。
“满满和满娘对我和哥哥都很好。有时候,哥哥犯错了,满满会跟他讲道理,哥哥欺负我了,满满会帮我。”长秀说,虽然才跟满满满娘生活了几年,她和哥哥们却已经很依赖他们。
“我不知道妈妈背我是什么感觉。但有一次,我生病了,满娘从山坳里背我出村打针,我觉得好像是妈妈在背我。”长秀说,这些年来,跟满满满娘朝夕相处,满满跟满娘对他们的好,她尽收眼底,她觉得他们过日子很温暖,很幸福。
无私抚养
为孤儿建房负债累累
其实,长秀不知道的是,她的亲生父亲生前跟满满家关系并不十分融洽。黄光臣告诉记者,长秀父亲是年纪比较大才娶妻生子,由于担心他的身体状况抚养不了孩子,黄光臣曾劝过他不要生那么多孩子,为此被长秀父亲痛骂了一顿,从此长秀父亲对黄光臣夫妇很是不和气。
长秀父亲过世后,看到三个幼小的孩子,虽说不是自己生的,但毕竟还有血缘关系,善良憨厚的黄光臣夫妇抛开芥蒂,接下了抚养他们长大的重任。
至今,长秀兄妹三人是独立户口,土地和原有物产全部归兄妹三人名下,黄光臣夫妇不沾分毫。“我家也穷,我吃什么,他们吃什么。”认养长秀兄妹,加上自己的两个孩子,黄光臣和妻子一共要照养5个孩子。因为生活在大石山区,找不到其他合适的经济作物,除了种玉米换口粮,黄光臣只好外出打零工贴补家用。
长秀兄妹三人都获得了民政部门的生活补贴,每人每天20元。乐里村第一书记罗玄轮曾帮黄光臣算过,民政部门的补贴在长秀读高中之前,而且是她没有大病痛的情况下,勉强够生活开支,甚至不足,不足的全部由黄光臣夫妇负担。
幸运的是,兄妹三人在黄光臣夫妻的照顾下,健康成长,没有大的灾难。而让黄光臣负担最重的还是建造房屋。因为龙厚屯人数太少,达不到通公路的条件,被作为搬迁的对象。同时,也为了改善孩子们的生活环境,黄光臣在靠近乐里村公路的地方花了6万多元买了一块地,自己建起了一栋90平米的两层楼房,同时也帮长秀兄妹建了一间80多平米的一层平房,总共花去了36.7万元。因为属于危房改造,两座房子都获得了政府相关项目的补助,黄光臣的房子2万元,长秀兄妹的获得了3.5万元。
为何黄光臣要帮长秀兄妹建房子,而不是直接让他们跟着自己住?黄光臣说,首先自己也有两个孩子,90平米的空间再让长秀兄妹挤进去怕委屈了他们。最重要的是,他要帮他们建立一个家,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家。
建这两座房子不仅花光了黄光臣夫妇多年辛苦攒下来的积蓄,还让他们背负了一身债务。尽管如此,黄光臣还是坚守信用。他建房子时从银行贷款了3万元,到还款期时,他尽了最大的努力把钱还上。除此之外,如今他们欠了16.8万元的外债。
更让人痛心的是,由于常年的积劳,黄光臣如今膝盖痛风,有时候甚至痛到走不了路。他对记者说,今年过去了一半,他才出去打了6天工。因为脚痛,有很多工他都做不了,但他和妻子还是想找一份儿工作,毕竟有那么多钱要还,长秀兄妹都还得靠他们照顾呢!
新闻推荐
本报凌云讯近日,在凌云县逻楼镇山逻村陇柳屯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婆媳大战”。65岁的韦阿婆和两个儿媳妇进行一场农村豆腐制作技艺大比拼。裁判和工作人员都由屯里乡亲担任。最后韦阿婆以娴熟的技...
凌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凌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