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家跃
事故起数连年大幅下降,事故死亡人数逐年明显减少,各行业和领域安全状况全面好转,重特大事故得到了有效遏制……
我区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全区安全生产状况多年持续稳定好转。国务院安委会督查组、国家安监总局调研督导组多次到广西实地督查后都给予高度评价:广西创新安全生产工作卓有成效,为全国做出了榜样,对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票否决”促安全
责任不清,工作不力,时常导致人为事故的发生。面对人命关天的安全生产工作,我区给各地各单位“一把手”戴上“紧箍咒”:谁管辖,谁负责;谁分管,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审批,谁发证,谁负责。安全生产出问题,一票否决,一摞到底。
从2004年起,自治区政府每年都与14个地级市政府签订责任书,明确实行“一票否决”制度,每季一检查、每半年一督查、每年一考评。
市县政府逐级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全区基本形成了“横向到部门、纵向到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南宁市率先将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的范围扩大到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程序,组织人事部门考核领导干部要事先征求安监部门的意见,对任期内被追究安全生产责任的人员取消其提拔资格。
“六亲不认”抓安全
事故的发生,往往是放松警惕,在一念之差中造成的。
我区创新“六不放过”制度,把警钟长鸣由抽象化变为具体化:对发生事故和未遂事故的企业、市县的警示教育不放过;对列入重点隐患的整改监督不放过;对安全问题比较严重,有可能发生大事故的企业以及所在市县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不定期或随时给他们打电话警示、提醒、打招呼、到现场检查不放过;对区外发生特大以上事故后,对我区同类型企业进行督促提醒不放过;对新闻媒体曝光和社会举报的隐患和违反安全生产的情况不放过;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不放过,切实把重特大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我区严格执行“六亲不认”警示制度,有力推动了隐患的治理和整改,消除了大量的重大隐患,防止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去年,国家安监总局调研督导组深入广西各地督导后认为,坚持“六不放过”原则是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创新,可在全国推广。
科技力量保安全
借助科技力量保安全,能起到十拿九稳的作用。花钱买技术,保平安,是我区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另一大特色。
从2007年起,我们在全区煤矿大力推进机械化、信息化和安全质量标准化“三化”建设。到目前,全区采用综合机械化开采矿井达到5个,采用高档普采的矿井达到3个;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机械化掘进装备达到24套;安全监控系统和井下人员跟踪定位、视频监控等也得到了推广使用。百色矿务局东怀煤矿采用“三化”建设后,矿井生产能力由原来的年产15万吨提高到现在的年产90万吨,全矿职工由近1000人减少到不足500人。
我区积极推广应用一批先进成熟技术,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保障。目前,全区有4家企业引进了目前世界先进的探测水设备,160多座加油站实施了阻隔防爆技术改造,全区客运车辆和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基本安装了GPS监控系统及行车记录仪,全区煤矿企业全部安装了瓦斯监控系统,全区采石场全面推行了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柳州市建立了重大危险源“可视、可检、可报、可记、可巡”监控系统,该系统通过了国家总局组织的专家鉴定,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我区还在重点烟花爆竹产区和非法生产问题突出的地区,配备高科技打击非法生产的仪器设备,购置远距离炸药检测仪,在企业生产车间装上了安全生产监督“千里眼”,大大提高了打击非法生产装备水平。
新闻推荐
上半年,全区生产总值3833.2亿元,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连续27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区财政收入585.49亿元,增长31.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增速在全国排第10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05.88...
百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百色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