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25日,一场盛大而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在全国范围展开,那就是第十三届全国科技活动周活动。围绕着“科技创新·美好生活”的主题,广西也精心准备了223项活动,邀请社会公众参与。一系列具有参与性、互动性、新颖性、趣味性的活动让公众体验了一把科技、创新的无穷魅力。
广场科普:
让市民认识身边科技
15块由获得科技进步奖企业精心制作的科普板报一字排开,食品安全、生态环保、应急避险、低碳节能、健康生活……板报内容贴近百姓生活,非常实用:购买电线电缆,怎么鉴别优劣?地震、火灾发生时的自救措施,铁合金牌号怎么表示,又是怎么生产出来的?
这是19日绿城南宁科普广场活动的一角。当天,自治区环保厅、气象局、广西自然博物馆等多家单位在广场摆开展台,把知识性和趣味性结合起来,不仅提供图文并茂的宣传板报和宣传册,还让群众亲自体验各种科技产品。
大气采样机、便携式红外线检测仪……广西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展位摆放的这些仪器是用来做什么的?工作人员磨晓东说,这些仪器都是用来检测职业危害和风险的,跟市民的健康有紧密关系。
广西大型仪器协作共用网服务中心推出了“关注食品家居安全,构筑绿色健康生活科普活动”。在这里,市民可以了解该网建设发展情况,食品安全、家庭环境卫生安全一些小常识。专家们还现场解答群众提问,安排便携式检测仪器现场检测演示。
大手拉小手:
科普体验让孩子们快乐得满场飞
广西青少年机器人竞赛也在广西科技馆拉开序幕。来自南宁、柳州、桂林、百色、梧州等10个地市的200多支青少年代表队,近500名参赛选手及教练员前来竞技。
在6个竞赛项目里,展示广西青少年奇思妙想的创意比赛格外吸引眼球。
八步实验小学的全泓锟带来了可以安全快速通过的人行横道,他把人行横道设置成像超市的电梯一样。把行人左右分开,避免了行人撞在一起的现象,同时为了防止行人过马路时被车撞,还在传送带的两侧装上两块由电脑芯片控制的挡板。
南宁二中的学生带来了“智能健身机器人”:健身者将运动频率传感器戴在腿上,做原地高抬腿跑时,一辆小小的赛车形状的机器人也开跑,并随着跑步者速度的快慢,调节自己的车速。
同期举办的还有以机器人为主题的科技嘉年华,这个以动手实践为主、强调互动娱乐性的“游园式”科普体验活动,让喜欢机器人的小朋友和青少年们快乐得满场飞。
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也热闹非凡,20日下午,“科技在我身边,科技创造未来”科普进校园系列活动在这里进行。
“想不到水果真的能发电!”小学生们惊呼道。这是什么原理呢?原来,西红柿等水果里含有活跃的酸性离子,插上锌片和铜片后就相当于电池的两极,能将水果中的酸性物质置换出氢离子,产生正电荷,从而形成电流。
科普讲座:
告诉你所不知道的知识
活动周期间,科普讲座系列活动也在全区各地展开。19日下午,来自自治区疾控中心的主任医师、食品安全卫生专家方志峰教授给邕城的市民上了一场关于食品安全科普课。
方志峰围绕食品食用安全常识、如何清洗果蔬上的残留农药、哪些原因可导致食物中毒、食品储存应注意的问题等几个方面的知识展开讲解,还就食品安全问题解答了现场听众的提问。
方志峰告诉听众,食品要同时兼顾营养与安全性。现在很多人不敢吃水果的皮,怕有农药和催熟剂,其实不少水果如苹果的皮营养成分很高,不吃可惜了。解决的办法就是将水果反复用清水冲洗,然后浸泡在水中半小时再吃。
与专家们的讲座相比,由大学生主办的科普论坛活动显得很特别。由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和广西对外科技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的首届“卓越大学生科普英语论坛”将在6月1日举行。为论坛而举办的学术墙报展览则于18日先在校园里预热展开。当天,展览以“绿色产品,绿色生活”为主题,现场展示20份介绍最新环保技术、产品和理念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是从广西大学近500名在校非英语专业本、硕、博学生参选作品中评选出来的。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陈莹)6月26日,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周边公共外交”专题调研座谈会在南宁召开。座谈会上,自治区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自治区外办、自治区博览局、广西检验检疫局、自治区商...
百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百色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