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新闻 靖西新闻 田阳新闻 田东新闻 平果新闻 德保新闻 那坡新闻 凌云新闻 乐业新闻 田林新闻 西林新闻 隆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百色市 > 百色新闻 > 正文

“怪现象”是个“好现象” □赵新伟

来源:百色早报 2014-09-22 23:28   https://www.yybnet.net/

 

一则《九旬院士人民大会堂站着作报告,学生睡倒一片》的新闻,像中午的紫外线一样刺痛了人们的神经。

9月16日下午,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者吴良镛院士一手拄着拐杖,一手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一步一步缓缓走上了人民大会堂的报告台。他用35分钟讲完了以《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为题的报告。半个多小时里,他坚持站着作报告。工作人员怕出现意外专门搬了把凳子坐在报告台吴老身后。此情此景让不少与会的人动容。但放眼台下,就在吴老作报告的过程中,大批后排的学生一片片“倒”下,趴在桌上睡觉。当天,台下坐着的是首都多所高校近6000名新入学的研究生。读罢新闻,心如落石,沉重不已。

吴良镛何许人也?他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其先后获得“世界人居奖”、国际建筑师协会“屈米奖”、“亚洲建筑师协会金奖”、“陈嘉庚科学奖”以及美、法、俄等国授予的多个荣誉称号。面对科学家,众生却趴着打瞌睡,且不说院士讲得如何,且不论台下众生多么“高大上”,但面对一个九旬老者,一个功勋卓著、世人景仰的科学家,打瞌睡决不是一个有道德操守的人所应有的态度。打瞌睡的背后折射的不仅仅是素质问题,还是道德问题,更是一个后辈对科学的态度问题——一个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问题。

打瞌睡问题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从时下部分学生对科学家和看待明星两种大相径庭的态度便可见端倪。在追星进入白热化阶段的今天,不少学生为了追星从这座城市辗转到另一座城市,几日几夜不眠不休也在所不惜,其间很少“打瞌睡”;当问及“你喜欢哪位科学家”这类问题时,他们常答非所问,洞悉的少之又少。对追星族来说,偶像的一切都是自己关心的事。他们看偶像主演的每一部影片,听偶像唱的每一首歌曲,对偶像的私生活更是“死”追不放,疯狂地购买偶像的画册、唱片、写真集,对偶像的生辰星座、身高体重、兴趣爱好、服装品牌、恋爱情史等都如数家珍。而许多杰出的科学家、民族英雄等,却很少被他们提及。

“打瞌睡”凸显部分学生对科学的漠然,但也警醒着我们的基层教育。从小爱科学,“长大了要当科学家”曾经是很多孩子的梦想,而如今真正有此梦想的却很鲜见。科学要从娃娃抓起,我们应当在幼小的心灵播下尊重科学、尊重首创精神的种子,培育孩子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发明因子”,让孩子养成对待科学的基本态度。由此,笔者忽然想到另一条新闻,一篇题为《法国的“星期三怪现象”》(《百色早报》6月14日12版)的新闻。

法国“星期三怪现象”怪在哪?文章这样描述:每周三下午,法国的小学和初中不上课。学校里的小课堂关闭了,社会大课堂却对青少年敞开了大门……在卢浮宫,学生们在“艺术车间”里动手建花园。法国所有的国立博物馆免费为教师及18岁以下的年轻人开放。卢浮宫别出心裁地推出“艺术车间”服务项目。所谓“车间”是集参观、讲解及自己动手三者于一体的艺术活动场所。设立“车间”是为了增加学生的艺术体验。例如,园林课先由教师带领学生参观卢浮宫前的杜伊勒里花园,讲解其风格,回到“车间”后,学生用模具搭一个他们想象中的花园。6到18岁的孩子都可凭兴趣参加,没有任何限制。“艺术车间”很受欢迎,一般要提前半个月才能订到位置。法国“星期三怪现象”之怪还表现在学生们在“科学城”中可以做小实验。位于巴黎东北部的维莱特“科学与工业城”是欧洲最大的科普中心。“科学城”专门为12岁以下的儿童开设了4000平方米的“儿童馆”,让孩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观看、去触摸、去体验植物界、动物界、宇宙空间,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科学城”另一个独特的青少年项目是开设“维莱特班”,中小学整个班搬到“科学城”上课一至两周,学生利用那里的设备,利用那里的展览所提供的知识,完成一项科学小实验。

为何出现“星期三怪现象”?法国人认为,如果想使法国保持旺盛的创造性,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国家,就应该考虑人整体的、协调的发展。音乐之于心算,戏剧之于阅读,造型艺术之于几何,不无裨益。科学、艺术教育唤醒敏感,催生创造力,它像是学生进入其他未知领域的“芝麻开门”的呼唤,引导他们去发现,去创造。一个自幼亲近博物馆的人,长大后自然会爱护遗产;一个从小喜欢动手做实验的人,自然有更丰富的“发明因子”。这,便是一个民族对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态度,是一个国家对科学的崇尚与尊重!

放眼周边,咱们天天喊素质教育,但孩子的书包却并未减轻。每天下午父母从孩子的肩上卸下书包,提在手上掂量掂量,个个都惊讶,太沉了。翻看学生的课程表,从周一到周五,甚至双休日,都被安排得满满的,乃至寒假、暑假,也被各种兴趣班、补习班“挤”得让人透不过气来。课堂上,少有的体育课、文体活动节也被占用,“禅让”于数、语、英。一方面是死记硬背的学生“高手”层出不穷,另一方面学生的独立能力、动手能力却“悲催”得令人寒酸。

如果星期三我们的孩子也不上课,而转投到科学城中去观察、触摸,动手做实验,我们的身边满是小小科学家、发明家,那么,当这些孩子长大了成为大学生、研究生,当他们面对面听功勋卓著的科学家作报告时,会趴桌上睡倒一片吗?如此说来,法国的“星期三怪现象”其实是个好现象。

新闻推荐

恍惚农妇离家走失 热心青年帮忙寻回

本报右江区讯

 

 

近日,右江区泮水乡谷七村一农妇精神病复发,突然离家出走,村民就近搜寻无果后,本村李师法、农日格等4名青年自告奋勇前往百色市区,与...

百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百色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怪现象”是个“好现象” □赵新伟)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