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顺东 本报通讯员 杨 来
“我们这个巷子过去没有路灯,居民出门不方便,小孩子夜间不敢出门。实行党员进社区后,两三天解决问题了。”6月9日,记者到百色市右江区城区采访时,百城街道太平社区隆平巷的潘阿姨指着家门口刚架设的新路灯说。
隆平巷是太平社区的主要巷道之一,由于巷深道窄,房屋密集,常年以来,200余米的巷道一直未架设路灯。不久前,市路灯燃气处的几名党员得知这一情况后,利用双休日两天时间,架设了4盏全新的LED高亮路灯。
去年8月起,右江区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活动,在职党员纷纷进入社区,向社区党组织报到,认领服务项目,8小时内的“机关人”在8小时外做“社区人”,利用业余时间积极投身于社区建设,用8小时外的“辛苦指数”换群众“幸福指数”。
文明社区属于城区老社区,高龄老年人居多,70岁以上老人就有100多人。右江区卫生局的5名党员组建“爱心义诊小分队”,走进百城街道文明社区,把义诊活动送到家门口。据了解,今年以来,该分队利用业余时间为200多名居民提供义诊服务,参与党员50多人次。夜幕降临,农金兰和覃春霞两名党员来到农群仙老人的家里,忙着给老人量血压、测体重。
市矿机厂利用“五一”假期,组织本单位50名党员开展社区“卫生大整治”行动,对多个陈年卫生死角进行“定点清除”,共清理白色垃圾5车、建筑垃圾2车,还社区居民卫生的生活环境。
如今,矿机厂党员已将该卫生死角作为他们业余时间定点清扫地段。
百城街道文明社区中华街32号的高龄孤寡老人程翠婵,今年78岁,无子女,独居在家,每月仅靠领低保405元度日,她的“小心愿”就是希望能有人经常去看看自己,陪自己说说话。
百色市文明小学党员杨长翠得知后,主动与老人结对子,凭着一份对老人的牵挂和关爱,每逢节假日,杨长翠都会带上油、米、面之类的生活必需品,去老人家里坐坐,帮忙收拾屋子、打扫卫生。每次打扫完毕,杨长翠总会坐在老人身边,和她谈谈心、讲笑话、拉拉家常。
截至5月底,右江区城区党员利用业余时间完成服务群众项目751个,结成帮扶对子115对,组队服务329次。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赵品贤本报通讯员黄祯光/摄影报道入夏的壮乡大地,时高温,时暴雨,天气够“任性”。然而,有那么一批人,上山下乡,爬高山,登楼顶,冒酷暑,战高温,战天斗地的精神比高温天气更“任性”。他们,就是我区4G...
百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百色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