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南方文化访谈 2
李滨夙(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
对话
朱连城(广西艺术学院教授)
石向东(广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西艺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副院长、广西雕塑艺委会主任)
李滨夙:著名国画家、书法家、雕塑家朱培钧先生是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家,也是广西的骄傲,但似乎非艺术领域的人对他了解得还不多,请朱教授介绍一下朱培钧先生。
朱连城:朱培钧先生出身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很好的艺术熏陶,激发了艺术天赋,也非常勤奋。他曾师从艺术大师刘开渠,接受过正统的艺术教育,不仅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更培养了朴素、高尚的价值观和艺术人格。
石向东:我也非常喜欢朱培钧先生的作品,他善于用简练的线条来进行创作,整体看来流畅而气韵生动,非常难得。我很早以前就临摹过这些作品,也深有体会。
李滨夙:朱培钧先生系出名门,艺术风格鲜明,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可谓是广西现当代艺术史上不可多得的代表性人物。在“美丽南方”文化品牌的建设中如何继续发挥这些文化名人的影响力呢?
朱连城:应该大力推介广西老一辈的知名艺术家,要宣传他们的经典美术创作。当然,不仅仅因为朱培钧先生是我的父亲,而是他的确在中国现当代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李可染、关山月、沈鹏等艺术大家都是他的同学或朋友,对他的作品和艺术修养都有极高的评价。由于各种原因,近年来对朱培钧的宣传推介还不够,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本人非常低调。我想说的不仅是对个体的宣传,更是对他那一代文化名人的整体宣传,要对他们的治学精神、学术涵养、优秀作品等进行系列的宣传报道,做专题展览,以此梳理广西文化发展脉络、塑造广西文化形象,我想这应该是“美丽南方”文化品牌应有的一部分。
石向东:国家博物馆去年就曾组织策划过纪念刘开渠诞辰110周年展,由文化部主办,展览产生了极好的效果,中央领导人也多次去国家博物馆参观。明年是朱培钧先生诞辰100周年,作为刘开渠先生的弟子,广西应借此时机大力宣传和推广。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把艺术大师刘开渠先生的作品请到广西来,与朱培钧先生作品同时展出,将会在国内文化艺术界产生重大的影响。通过这些经典美术作品的宣传,可以更好地打造“美丽南方”。
李滨夙:这样的思路很有启发性。广西有朱培钧和陈禾衣先生,同是刘开渠先生的嫡传弟子,他们对广西美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和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石向东:广西艺术学院很早就设立了雕塑造型专业和教研室,其创始人就是朱培钧先生,他给我们带来了西方为形、东方为神的雕塑造型艺术,也带来了严谨的艺术作风,特别是来源于刘开渠先生的那种经典的、又有创新精神的美术教育。从77级的两个雕塑专业学生开始,到现在已经有近千名毕业生,也有了独立的造型艺术学院。从这个学院走出去的学生有不少人获得了全国性大奖,有些甚至成为美术界的主力军。为此,我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感到非常欣慰。
朱连城:朱培钧和陈禾衣先生都是治学非常严谨的人,也是中国美术界让人尊敬的伉俪。他们为广西雕塑和美术教育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培养了很多优秀的学生。就像刚才石老师说的,他们的美术作品是经典的、非常富有南方特色的,如《百色起义英雄纪念碑》《洪秀全金田起义纪念碑》,分别有邓小平同志和刘开渠先生的题字。现在家里还保存了一些尺寸较小的,因大型作品在搬家和历次运动中多有损坏,令人非常遗憾。期望在广西能够建起朱培钧美术馆,届时我会将家父留下的经典美术作品捐赠给国家,让它们有个好的归宿,为广西文化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滨夙:文化建设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需要更多人的参与、思考和研究,近期大家都在探讨如何打造“美丽南方”这个文化品牌,这也正是我做系列访谈的核心和初衷。最后,我想请石老师简要谈一下广西美术应如何发挥自身的特色,取得更好的发展?
石向东:我认为“美丽南方”这个概念提得特别好,既有广西特色,又有很好的包容性。其关键在于美,而且是南方的美。美有很多层次、种类和形态,南方的美说起来很简单,但具体用什么形式来表现,也就是“美丽南方”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需要我们共同思考和研究。我认为,美术家的责任就是要琢磨怎么去做,用什么元素、方式和手段去表现“美丽南方”,不断强化其符号性、特征和意义,进而创作出经典的美术作品。
新闻推荐
强降雨致全区26.27万人受灾 桂南多条主要河流将现超警洪水
本报南宁讯(记者/周映通讯员/周也茹)肆虐八桂的强降雨仍在持续发威,桂南沿海地区雨势尤为强盛,部分河流水位上涨,洪涝灾害频现。截至7月27日17时,此轮强降雨造成全区8市17县(市、区)26.27万人受灾。自治...
百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百色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