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环水抱、波光粼粼,美丽的澄碧湖被誉为桂西大地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过去,澄碧湖畔的村民过着“打鱼捞虾”日子。如今,这里山上有果,湖中有鱼,田间有瓜菜,一幅美丽的特色产业画卷正徐徐展开。
产业示范区芒果飘香
一条新扩建的公路穿山而过,成片的芒果树整齐划一。7月22日,笔者一行驱车进入澄碧湖芒果产业扶贫综合(核心)示范区。
右江区目前芒果种植面积达28.97万亩,年产量12.31万吨,产值近7亿元。作为一项助农增收的支柱产业,芒果种植在该区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但也面临着各自为战、种植零乱等现象。
技术良莠不齐、收入大相径庭,这需要示范统领。
澄碧湖芒果产业扶贫综合(核心)示范区位于国家4A级景区澄碧湖畔,地处右江区永乐镇,是百色市、右江区两级政府2015年共同申建的自治区级产业扶贫(核心)示范区,规划总面积5.2万亩,计划总投资约2亿元,将建成以特色芒果产业为主,农业休闲旅游为辅,集技术应用示范、科研创新、科普教育、养生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自治区级特色产业扶贫综合示范基地。
登上新建成的示范区第一观光亭,万亩芒果园尽收眼底,近处的芒果树硕果累累。
据介绍,示范区以芒果种植为主,其中核心区9000亩、拓展区2万亩、辐射区2.3万亩。总共涉及芒果种植农户4331户17568人,涉及贫困户547户2172人。
特色产业方兴未艾
得益于澄碧湖孕育的一方良田沃土,该区永乐镇非常适合发展农、林、渔、牧等多样性特色产业。
作为一湖碧水的守护者,该区永乐镇党委、政府依托澄碧河水库优质水源,动员水库周边群众发展渔业生态养殖。群众通过制定合约,发展大水面养鱼,严禁私自打捞、禁止网箱养殖,既保护了澄碧湖良好的生态循环,又从湖中获取经济效益。
2014年,永乐镇成立庆丰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群众达706户,入股资金442.38万元,投入鱼苗201.9万尾;同时,该镇通过发展刀鱼等特种鱼养殖,不断丰富湖内鱼类种群,保护生态环境。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走进该区永乐镇华润百色希望小镇,犹如进入一个花园式的村庄。村民的富足源自特色农业的蓬勃发展。
来自永乐镇华润希望小镇那平屯的村民谷润霞,家中不到2亩地,种些传统农作物,难以致富。自2011年以来,谷润霞将土地流转到润农农民专业合作规模发展小番茄种植,除了土地租金收入、合作社年底分红收入,谷润霞和丈夫还参与合作社劳动,每年收入5万多元。
目前,润农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社成功创办了瓜果育苗厂、农贸市场、便利超市等经济实体,大力发展小番茄、西瓜、芒果、美国豌豆等农业种植和林下养鸡产业,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形成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条。
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该区永乐镇还广泛发展甜瓜、西葫芦、美国豌豆、线椒等特色果蔬反季节种植,利用“南菜北运”果蔬专列,销往北方市场。“我们的田没有停用过,收完这样又种那样。”该镇华润小镇村民罗志业说。
特色农产品“钱途无量”
泛舟澄碧湖,收获采摘园。7月22日,澄碧湖畔永乐镇华润希望小镇的140亩葡萄生鲜采摘园内,一串串惹人喜爱的反季节葡萄挂满藤蔓。
“夏天卖果,冬天卖菜。”种了一辈子土地的梁阿婆万万没想到,如今的她却成了“生意人”,有了“经济收入”。这是右江区永乐镇濑浩村多元化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
留得山水风光,不怕增收困难。走进永乐镇南乐村濑浩新村,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清新扑面,水墨屏风中诗意盎然。乡愁,此处可寻;风光,美不胜收。据该区旅游部门介绍,2015年濑浩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00多万元。
濑浩村地处国家4A级景区澄碧湖下游,背靠324国道,左侧抬头便可看见镶嵌在澄碧湖坝首“国家水利风景区”几个大字,村子正面是一座郁郁葱葱的青山,青山下紧绕着一湾四季常流的清水。
全村119户400余人通过直接或间接发展乡村旅游项目,住上了楼房,开上了小车,农民年人均收入从2007年的3640元增至如今的1.5万元以上。
现年28岁的小伙子梁帆是濑浩村一名土生土长的村民,自开展乡村旅游后,他在家门口开烧烤店,销售芒果、葡萄、小番茄等,每年纯收入达10万元以上。
濑浩村富含氧离子的清新空气、秀美的山水风光常常让游客流连忘返、意犹未尽。于是,村民抓住游客过夜休闲的需求,纷纷将自家的房屋改成“农家旅社”,满足游客住宿需要。
新闻推荐
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倾听民声,连日来,右江区百城街道团工委组织广西师范学院及百色中学的学生分别到百胜社区、东笋社区百林屯...
百色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百色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