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的普及及迅猛发展,给人们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毫无疑问,智能手机的出现,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习惯,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内容。
然而,智能手机也极大影响着学校的教学教育管理工作,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社会现象表明,一些学生整天沉迷于手机游戏当中,沉迷于凶杀、暴力、自残、情欲以及漫无边际的虚幻世界,无心学习,荒废学业。更有甚者,从游戏中学到行凶作恶的手法,危害社会。智能手机正像毒品一样侵害着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的专家指出,现在的“手机毒”不亚于毒品,“手机瘾”是另一种“精神疾病”。2012年,有一位17岁少年卖肾买苹果手机的事件,引爆人们的眼球,牵扯着每个人的神经。人们不禁要问,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2017年,杭州一个正在读初三的15岁学生,因被家人发现正在使用手机,家人提出反对意见,双方随即发生了一些争执,这个学生一气之下,便从19楼跳下。13岁男孩毛毛因为痴迷手游,和父亲发生口角,被没收手机后,一言不合,居然从四楼一跃而下。前不久,某校上课期间,某学生的手机响个不停,老师多次提醒无效,盛怒之下将这位学生的手机摔坏,后来学生家长拿着手机发票向老师索赔……2019年1月17日,中央电视台第7频道对手机危害少年学生进行跟踪报道,小至几岁的小学生、大至十几岁的中学生因为玩手机游戏而荒废学业、不思进取、沉迷游戏世界、脾气暴躁、性格孤僻,着实令人担忧。智能手机在以蛮荒之力吞噬着不少天真烂漫的中小学生的身体和灵魂。
全面禁止中小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被教育工作者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一些专家学者和人大代表呼吁禁止校园使用手机的声音也不绝于耳,认为如果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2018年4月,笔者注意到,国家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网络,教育引导工作的紧急通知》(教基厅函〔2018〕21号),文中强调“随着互联网和手机终端发展,成瘾性网络游戏、邪恶动漫、不良小说、互联网赌博等不断出现,造成一些中小学生沉迷游戏、行为失范、价值观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的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甚至出现人身伤亡、违法犯罪等恶性事件。”呼吁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中小学校进行排查、监督和引导,家长要履行监护职责,引导孩子绿色上网。2018年8月,国家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这是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的好事,是明智之举,无疑是有效预防学生玩物丧志、不思进取的有效途径,构筑学生身心健康的有力保障,应该得到全社会的支持。
这就要求各地政府职能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强力推进落实“通知”精神和“方案”的规定,相关纪检监察机构应当从关心青少年成长的角度出发,将此列入监督检查的内容。同时,从根源上,家长应杜绝孩子玩手机游戏,大力支持全面禁止学生携带手机进校园的重大举措,共同为孩子成长构建良好的环境。
新闻推荐
本报讯(特约记者杨宇澄)1月25日,百色市女企业家协会举办2019年迎新春晚会,全市女企业家代表欢聚一堂,共话发展,展示出了巾...
百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百色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