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右江区讯日前,笔者从右江区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获悉,2018年,右江区各项经济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预计2018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财政收入14.22亿元,增长10.8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00元,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18元,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83亿元,增长8.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0亿元,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
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工业产业加快转型。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完成粮食种植22.9万亩,良种甘蔗扩种(翻种)5.3万亩,新种(低产改造)油茶3.83万亩,新种水果面积1.43万亩,生猪出栏19万头,鸡出栏643万羽,28个养殖场通过生态养殖市级以上认证,年度通过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园、点)认定50个。工业产业加快转型,市工业园区循环化项目、银海公司技术改造项目等工业项目扎实推进,落实“惠企贷”项目2435万元,完成工业项目投资2.7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禄源工业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7700万元,新引进项目3个,扶贫产业创业园项目(一期)开工建设。服务业势头强劲,初步形成了18条特色商业街、4个专业市场、12个大型商场、超市、购物中心的商贸物流体系。
去年以来,该区全力聚焦年度脱贫攻坚任务,继续实施“三业一救助”扶持政策,建立了贫困户先诊疗后付费等保障政策,“5+2”特色产业覆盖贫困户提升到96.6%,实施危房改造46户,贫困人口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1.48%,29种门诊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报销比例达82.37%;劝返辍学学生269人;20户以上自然屯实现通硬化路率99%,易地扶贫搬迁实现了“1户1人”以上就业目标。
持续统筹城乡发展,各项建设更上一个台阶。乡村振兴迈开新步伐。启动编制了《右江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实施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率先出台了《右江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办法(试行)》,31个村(社区)被市委授予“红旗村”称号。“八大”专项整治常态化推进,辖区环卫保洁实现全覆盖,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更富活力。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消行政许可事项3项、调整30项,下放乡镇(街道)权责和服务事项52项;加大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农村综合改革,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34313户;新发展个体工商户6889户;全面启动机构改革工作,完成机构改革方案制定和上报。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外贸进出口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6亿元,增长39.74%。
生态环境得到优化,较好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信访问题整改工作,45件信访件已全部办结;辖区空气优良率93.3%,饮用水源达标率100%,PM2.5、PM10平均浓度达到标准要求;大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14个村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成使用,累计拆除网箱115.55万平方米,完成造林3.84万亩、水土保持治理5平方公里,实施旧沼气池修复改造400座。
民生领域累计投入资金17.37亿元,占财政支出83.9%。建成右江区教育云平台,提前两年完成“三通两平台”信息化建设;发放各类教育补助资金4476.72万元。全面推进健康右江建设,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55元,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670元每人每月。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37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5767人。深入推进“平安右江”建设,认真做好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大力开展“打黑除恶”专项行动并取得显著成效,共破获涉恶案件40起,打掉涉恶团伙23个,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黄程桂
新闻推荐
本报百色讯近日,笔者从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学会联合发布的《关于表彰2018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
百色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百色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