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昭伟的短篇小说《兄弟》(见《百色文艺》2018年总第七十五期)读来让人感觉到兄弟间的这种血浓于水,情深于海的情怀。
《兄弟》表现一种人性美的回归以及善的情感。《兄弟》主要描述:“我”和赵强、赵威三兄弟之间不离不弃、相惜相行的情感关系。
“我”的母亲因疏忽大意,使赵强、赵威被一锅火热的玉米粥烫伤而变得奇丑无比。故事由此开始,作者不断地为读者讲述“我”一家坎坷的经历以及提示出人性的美与丑。
当“我”的母亲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向开石场当老板的亲弟弟借钱医治赵强、赵威时,“我”那亲舅起初极不愿意借给。小说在这片段揭示人性的自私与丑陋;可“我”的亲舅在“我”的母亲下跪后同意借钱。人性美回归,善始终是人的一种本性。“我”决意要去广东打工了,去见亲舅为的是要还债的账号,但亲舅态度生硬,却又慷慨解囊,给“我”一笔不小的费用,人性美的光环再次出现。后来,赵强、赵威因为相貌丑陋吓跑“我”的女朋友,他们因而从广东返回家乡,亲舅收留了他们,虽然有不情愿的心理,但毕竟是收留了,给陷入人生困境的赵强、赵威一条生活的道路。危难之处见真情,这又再一次展现了人性的美。这种善,始终还是体现血浓于水、情深于海的血缘关系。
小说中的“我”塑造得比较成功。“我”本来成绩优秀,可以考上县重点中学,因母亲的离世而改变了人生轨迹,理想梦断,过早地承担起家的责任、家的重担,在几十亩的甘蔗地里没日没夜地“割草,杀虫,培土,施肥,剥老叶,浑身汗如雨注”。为还债为生计,“我”决定去广东打工,上车了,赵强、赵威跟来,无论别人如何劝说,他们也不下车。小说写道:“我们是兄弟,兄弟就是手和脚,手和脚什么时候都不能分开”,往后随着故事的深入,每个片段都离不开兄弟情和义。“我”带着高度残疾的赵强、赵威一起在广东打拼,每天早出晚归,都为赵强、赵威留5元的生活费,而赵强、赵威也体谅“我”的困难,开始以捡垃圾为生。三兄弟就这样抱团取暖,相互依偎。小说每个情节都体现出那种无法割舍的血缘关系,读来令人感叹不已。
《兄弟》也表现一种缺憾的情感。面对一屁股的债务,“我”的母亲最终被打垮了,生命脆弱到扛不住一个家,最后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小说中塑造母亲的这样形象总让人感觉到这是一种宿命的结局,有缺憾而悲剧性,其实,母亲这样的结局在情理之中又在情理外,她不是被债务击毁,而是内心对双胞胎兄弟赵强、赵威怀着深深内疚,有着负罪感,同时在社会极大的负面外力作用下,迫使她早早走完自己的人生。其实,小说要告诉读者,人生的不幸十有八九,做人要有强大的内心世界才能克服一切困难,这是生活的真理。
《兄弟》表现出一种情感的悲烈性。“我”满世界寻找两个消失的兄弟,却得知他们在舅舅的石场上有预谋地策划用活生生的生命换取赔偿,好让他们的大哥“我”不再受到债务缠身和情与义的决裂悲痛,赵强、赵威以这样的方式走到生命的尽头,“侄子惊呆了,他清楚地听到了那两个孩子的齐声叫喊,舅—舅—我—们—只—要—二—十——万。随后,他们手拉手趴在了一个炮眼上……”两个生命的完结,成为《兄弟》全篇高潮,这种带着泪水带着血的伤痛,留给读者是一道深深的流淌着鲜血的伤口。这样的悲烈性,唯一解释的就是赵强、赵威为“我”为家庭而选择一种违反常理的决定。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我在《兄弟》中看见生活中苦难与情义,看到三个兄弟血浓于水,情深于海形象,不是吗?
新闻推荐
百色学院举行2019年春季无偿献血活动□罗 覃/文 关永进/图
百色学院澄碧校区的同学们在献血。3月23日上午,以“青春献热血志愿新时代”为主题的2019年学雷锋无偿献血活动在...
百色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百色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