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铁强 本报通讯员 何胜 黄健 文/图
一个企业要迈过多少坎,才会变得强大?
2008年7月21日,广西右江矿务局(简称右矿)那读煤矿的一场灾难,夺去数十位矿工宝贵的生命,耗费近亿元善后资金,那读矿关闭,全局13对矿井停产整顿……
在广西煤炭史上书写无数辉煌的右矿,何去何从?近1.1万名职工、5万余名家属,生计安在?这些年来,因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导致企业破产、员工解散、产业重创的案例,人们见得太多,右矿的前途让人揪心。
一年半时间过去。2009年12月28日,在右矿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上,一个洪亮的声音向全体嘉宾和职工宣告:超薄型煤层机械化开采经验获全国推广,走科技兴煤、科技安保、管理强矿的科学发展之路,用5至6年时间,把煤炭产能扩大到1000万吨以上,为新工业基地提供充足的能源支撑;依托当地经济发展,适度多元化,做大实业,再造一个活力新右矿,探索一条资源枯竭产业顺利转移的发展新路。
今年初,一组数据公布:2009年全矿生产原煤200万吨,恢复到2007年高峰时水平;职工平均月工资2890元,增长30%以上。
右矿没有倒下,它坚强地屹立,成长得更加茁壮。
强者的字典里没有“失败”
右矿是我区最大的褐煤生产基地,曾连续十多年保持“全国地方国有煤矿标准化矿务局”称号。然而在2008年7月发生的特大矿难,加之接踵而来的国际金融危机,煤价由每吨500多元剧降至150余元,其安全生产和经营陷入极端被动局面,甚至面临破产被兼并的危险。
数万职工与家属的生活如何保障?社会稳定如何维护?一时人心惶惶。各级领导忧心忡忡。
2008年8月,右矿新的领导班子成立,即把稳定职工队伍、凝聚全局力量作为头等大事。新调任的党委书记、局长叶仿拥说:“无论个人或企业,都需要精神支柱。右矿是老革命、老工程技术人员、老同志用激情和热血,以草根树皮为粮、以茅草松针作被,培育发展起来的大矿。他们铸就的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牺牲、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是右矿重振雄风的力量之源。”
打赢干部思想作风转变攻坚战。新领导班子下巷道、到采面、进家庭,了解各单位安全生产、职工思想生活等情况,鼓励各基层党组织、党员、管理人员走在职工前面,团结一心,凝聚力量。
一个悄然变化是,新领导果断撤销了办公室前的各种关卡,职工有意见、想法,可直接进门反映。一名基层老员工说:“前几年,我们要进局领导的门,刚到二楼,就给拦住了。”
另一个变化是,机械化矿井生产,工人下井穿采煤服,上井统一着装。“矿工以前在人们眼中是灰头土脸的,我们要改变传统形象,让矿工活得更有尊严。”
在发展资金紧张之际,右矿毅然启动了廉租住房建设。困难职工仅交两万余元,即可得一套简单装修的50平方米左右的新房,“提着锅头、铺盖即可入住。”2009年开工建设了400套,如今又在筹备第二期680套危旧住房改造工程。矿业新城项目也正式启动。
广大职工的心,又热了。
“鼠标采煤”叫响全国
熟悉煤炭行业的人都知道,广西地质水文复杂,“教科书上明确写着,不适宜采用机械化开采。”右矿党办主任林玮说。因而,我区采煤大部分是人工打眼放炮,人工攉煤,生产方式落后,矿井抗灾能力低。
叶仿拥调任右矿后,坚定地提出“打赢机械化改造攻坚战”的口号。“不改善矿井装备水平,革新生产技术,矿工的生命安全就无法保障,最终效益也无法实现!”此前,他主政百色矿务局时,2005年至2008年,将东怀、那怀、东笋矿井全部改造升级为机械化现代化煤矿,使全局的产能、效益扶摇直上,从年产不足15万吨跃升至年产150万吨以上,实行机械化开采以来,全局百万吨死亡率为零。
叶仿拥决心把这个成功经验移植到右矿。冒着酷暑,他带领一干人马走遍了右矿11对矿井,选定塘内煤矿作为改造试点。
凭着诚意和信誉,右矿与供应商协商采用分期付款或者“赊购”的方式,解决了综合机械化掘进机组、采煤机机组、液压支架等大型设备的购置问题。经过180个日夜的艰苦奋战,2009年3月18日,投资近亿元、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广西最先进的机械化、自动化煤炭生产线在塘内煤矿试产获得成功,填补了右矿没有综采综掘的空白。井下工作面每班由原来的上百人降至17人,一天可生产出5000吨煤炭,生产效率提高了几十倍!下井的人员减少了,安全生产系数也大大提高。
塘内煤矿还建立了现代化的调度监控指挥中心,引入国内先进的瓦斯监控、井下人员定位、视频作业指挥等系统。该矿办公室主任苏启针介绍:“井下一线的生产状况,我们在屏幕前了如指掌,彻底改变以前传递信息的落后状况。”
塘内煤矿试产成功后,他们又投资1.8亿元,全力推进保群煤矿改造。又一个180天后的2009年8月28日,保群煤矿年产90万吨自动化生产线投入试运行。
如今,两个煤矿的开采发生巨变:轻轻按动采煤机开关,煤炭就像潮水般涌出地面。矿工们形象地说:“过去采煤搞‘人海战术\’,锄挖肩扛,现在只要一点鼠标就行了。”
2009年9月3日,全国小型煤矿机械化开采推进会在百色召开。国家煤监局副局长彭建勋高度评价:百色的实践证明,机械化开采是小煤矿向高产能、高效益、高安全、现代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今年,右矿将继续大力推进矿井机械化改造,形成塘内、保群、水埠三个综采矿井为骨干,九合、巴怀为后续,其他矿井全部实现高档普采的机械化格局。计划“三年三大步,产量翻三番”,力争“十二五”期末年产能力向1000万吨迈进。这个指标,对缺煤少油、能源匮乏的广西来说,堪称特大的喜讯。
做大实业,造一个新右矿
1000万吨产能,看起来是个了不起的数字,但右矿的长远战略并不止于此。
叶仿拥分析,煤炭属资源型产业,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以目前右矿辖区探明的2亿吨储量,年产1000万吨,仅够开采20年。到时怎么办?因此,右矿不能“一煤独大”,现在必须未雨绸缪,做大实业。
瞄准煤矿机械化、现代化改造需要,右矿投资3亿元成立美联能源科技(集团)公司,与中国煤科总院、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矿业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院校合作,专攻现代化矿山装备生产制造。“美联集团”董事长林玮说,根据国家产业政策,产能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均要关闭,中国西南地区很多小煤矿都要采用机械化提升产能。一个矿井机械化改造,投资动则上亿元,需要采煤机、刮板运输机、掩护式支架“三机”配套,目前,这些设备均从北方省市购买,且不能三机成套供应,企业购回后自己摸索组装。设备运行3年后,进入维护期,每套设施年维护费在千万元以上。可见,煤矿机械化市场非常大!
林玮算了一笔账:以右矿为例,还有6-7对矿井进行机械化改造,“美联”仅满足内部需求,就能创造近7亿元的直接产值。右矿2009年产煤200万吨,产值也才6亿余元。“美联”仅此一举,即相当再造一个右矿!据悉,“美联”2009年已完成投资6000多万元,今年上半年部分项目如矿用皮带运输机、矿用安全仪器可投入生产。短期目标是,3年内产值达5亿元,10年内达50亿元,打造成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的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煤机生产基地和煤矿科技研发中心。
右矿还在自己储备的上千亩土地上加快开发。将把矿区总医院搬迁扩建,用3年时间建成桂西地区知名的大型特色医院,通过加快“美联”大酒店和小龙矿业新城建设,依托田东县“十里莲塘”和“宋城古遗址”,开发建设宋城古镇和新洲古镇,适度拓宽房地产和旅游产业,全方位做大实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吴家跃2009年,广西新增贷款增幅名列全国第二;今年8月,广西金融总量提前翻番,历史性挺进全国“万亿元俱乐部”……自治区金融办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我区以政策性金融、国有商业金融...
田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田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