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新闻 靖西新闻 田阳新闻 田东新闻 平果新闻 德保新闻 那坡新闻 凌云新闻 乐业新闻 田林新闻 西林新闻 隆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百色市 > 田东新闻 > 正文

山心老街古宅 ——是过往岁月的明证(上) 本报记者 褚良春 通讯员 潘玉曼 邓克鹏 文/图

来源:百色早报 2013-05-21 01:17   https://www.yybnet.net/

宗兴场全景图 青砖黑瓦,老房子架构严密  

平果县果化镇山营村山心屯。

山心码头(后更名“红军码头”)曾经繁华一时,元末明初便有了远近闻名的商品物流集散地——盐埠街。清末民初的山心街更是店铺毗连,商贾云集。

时光流逝,当年的繁华渐渐褪去,但痕迹却慢慢沉淀在青砖黛瓦、风格突出的老房子里。

这些老房子静静地留驻在自己的时空里,从它们身上不仅可以触摸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细节,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一幕幕兴衰消长的悲喜剧。

这些老房子的每块砖、每片瓦都在诉说着“山心往事”。

寻访现今山心最老的宅第

山心屯是一座古寨,无论是古旧民居还是新建的高楼庭院,皆是依山抱势层层而建,在大山的臂弯里脉脉温情地目视着脚下穿流而过的右江。

车子在屯口停下,一位耄耋老者坐在路边,记者上前跟他打听起老房子来。

“以前街上都是那些气派的老房子,现在只剩下两间了。”老人家伸出两个手指头晃了晃,费力地补充着:“我今年80岁了,老房子比我的年纪还要大很多……”

从屯口往河边走,古时依山开凿的石阶大部分已消逝在了历史的变迁中,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平坦的水泥路。在留下的几处石阶遗存里,不难发现当年凿刻过的缕缕痕迹。围屯而建的老城墙随处可见,城墙上还残留着清末民初,村民为抵御流匪保护家园开挖的弹洞。

一路下行直至旧时的山心街,眼前是一条齐整的街道。遥想当年,商铺会馆林立,来自天南地北的商贾就是在这里迎来送往,交换物资。记者要寻访的两座古宅就坐落于此,繁华不再的旧居或在荒草丛生中沉寂等待新生,或被改造后依旧履行自己的职责,容纳着寻常的柴米油盐生活。

张云逸或曾坐镇宗兴场指挥战斗

一幢老宅展示在眼前,这是这里的老房子之一——宗兴场,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是个商铺。

在清末民初的岭南地区,“前店后宅”式民居非常流行。据考证,当时山心街的旧店铺无一例外都是这样的布局:前面是店铺,后面是住宅,房子纵深可达三十余米,一家老小十余口人居住其间,也是比较宽敞的。

门楣高大,小青瓦屋面,屋脊两端起翘,入口有厚实的门楼,院落以青石板铺地,即使部分建筑因年久失修而坍塌,但当年大户人家的景象仍依稀可见。我们可以想象这些老房子当年的模样:一排店铺拥杂相连,因盛产杉木桐油,房屋除屋顶四壁,几乎全是木头制成。门窗柜台都不用油漆,而涂以黄亮的桐油,有些老店铺的桐油已呈深茶色。 

历史变迁,宗兴场如今留下的仅仅是老宅的一小部分。青灰色墙面上风蚀雨侵的痕迹标记着岁月沧桑。年深日久,老宅已不复当年荣光,如今当地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它还有一段火红的故事。

时间倒退80年,就像一些影视剧的场景,人群往来如织的码头上,一位热情好客的“商铺老板”与一位“过往客商”相遇,邀对方来自家店铺彻夜倾谈,似一对老友,实则是正用暗号接头的一对革命战友。

“看到这个窗口了吗?是不是比我们平时开的窗要大?以前的商铺晚上不开门,窗户就是他们的柜台。商人防盗意识很强,天一黑,店主就会关好门闸,不仅如此,木门后仍另有玄机,门框上下对应雕有拳头大小的十多对孔眼,每一对孔眼对应一根成人手臂粗的木桩,关门一一上好木桩后,店老板才会点盏马灯,挂在窗前,继续做生意。但是,即便是谨小慎微的商人,也有义薄云天的一面。”农存贵是土生土长的山心人,年近七旬依旧耳不聋、眼不花,精神矍铄、步履稳健,对关于山心的历史故事如数家珍:“那是1930年,百色已在田东县成立苏维埃政府,为了打伏击战,等待大部队过河,红军指挥部预先埋伏下来,通过水路秘密将军火、药品运到山心放在商铺,掩人耳目。当时也有不少老板闻风而逃,但更多的是一些拥护红军的老板,而宗兴场的老板就是其中一个。”

关于宗兴场,还有传说,战斗打响后,宗兴场老板还把自己的店铺让出来当成红七军的临时指挥部,张云逸还曾在该处坐镇指挥战斗。可惜的是,岁月流逝,老屋几易其主,至今仍未找到宗兴场店主的后人,这一说法也暂时未能得到证实。

为了寻找老宅的主人,记者开始询问附近一些老人,没有文字材料记载,老人们只能靠各自的记忆进行拼凑、推测:那位宗兴场的店主后来离开了山心,去外地谋生。听说他的后人仍在平果工作。

1951年土改时,房子分给了一对卢姓叔伯,叔叔是五保户卢成合,在老房子里住了大半辈子,去年过世。侄儿卢荣贵自幼父母双亡,20世纪70年代到百色栲胶厂当了工人,现定居百色市区,很少回来。 

二道横梁缺了七八条85号老房仍很牢固

山营村山心屯85号,山心老街上的另一处老房子,现在仍然住着人。

与宗兴场不同,这一处老宅的“前店”已没有了,难能可贵的是,后面的居室、天井、厨房仍然保留完整。

推开门,一座岭南传统院落式的民居映入眼帘:房子很高,地面至房顶足足有7~8米,双层横条构架,相当严实,防盗性能很强。主梁上有精致的装饰,主人介绍说,从老一辈口中听说过老房子精美的雕梁画栋,可惜现在已经看不到。

由于气候湿热,岭南传统民居最为讲究的就是防晒通风,除了设计小窗以隔热,同时在屋舍两侧多有巷道通风。山心屯85号老宅还有一个巧妙的地方——小天井。本来,天井的修建是缘于多雨水,但聪明的当地人发现将天井设计得小巧一些,既可以防日晒又利于通风,因为这些小天井如同烟囱一样,可以拔风,加速热气上升,适当降温。

这座房子现在的主人姓姚,对于老房子的记忆源于1951年土改时,公社将老房子分给他们居住至今已是第三代。这一代的女主人告诉记者,老房子冬暖夏凉,相当舒服。虽然住了大半辈子,但是他们只在原来的基础上,局部翻新了老房子,最大的工程也仅是将原先的木制挡板换成了砖头墙。

“唯一觉得遗憾的就是这个。”女主人指着房顶的二道横梁,“听说是灾荒时,老一辈锯下来拿去换了粮食,缺了七八条,但是房子还是很牢固。我一直想找机会把那些横梁给补齐,但是现在很难找到这么好的木头和这么好的工艺。”

“你们要看看这个柱子的工艺。”女主人特别介绍了老房的支撑柱。不知道怎么处理的,柱子防腐防虫蛀,更不易变形,放上百年都没问题。

除了木柱横梁,老房子的青砖和黑瓦,也颇为引人眼球。青砖选用天然的粘土精制而成,以水为灵,以火为刚,五行相合,密度强、抗冻性好、不变形、不变色。老人们介绍说,青砖黑瓦那是旧时达官显贵才能用得起的建筑材料,村民们的房子都是石块和泥巴垒砌而成。土改后,山心街上的老房子都分给了贫下中农,后来人口越来越多,村民们就把大部分老房子推倒,用那些质量上佳的老砖砌自己新房的四角柱,老街的古宅就这样渐渐少了。 

新闻推荐

今年国家对广西贫困地区专项计划招生规模扩大 由381人增至694人 田东县为今年新增生源县

本报讯(记者  欧小珍)6月13日,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继去年全国首次实施全国重点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以下简称专项计划)后,今年教育部继续在广西实施专项计划...

田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田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山心老街古宅 ——是过往岁月的明证(上) 本报记者 褚良春 通讯员 潘玉曼 邓克鹏 文/图)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