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覃宇扬
领到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陈世新最盼望的就是能早日把证拿到银行抵押贷款,他打算在村里发展大规模的种养业和旅游观光业,创业正缺资金。
自2013年9月以来,陈世新所在的玉林市玉东新区湘汉村,整村开展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六权”改革,并于今年1月底全面完成,成为广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第一村。
通过明晰产权权属,盘活农民手中的“沉睡资产”,变“不动产”为“流动资产”,变“流动资产”为“创业资金”,推动农村生产要素充分流转。湘汉村的产权改革“一竿子到底”,村民拿着各种权属证书,可以到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进行产权交易、融资。
新鲜出炉的广西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促进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随迁家属有序实现市民化,到2020年实现全区600万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湘汉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能给这600万进城大军的未来带来怎样的想象空间?
农民工进城落户,成本并不低。2013年中国社科院曾发布报告称,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人均公共成本约13万元,而个人购房加上一年生活成本,则至少需要11.9万元。
去年,广西农民人均纯收入6791元,其中财产性纯收入仅71元,与家庭经营、工资、转移性收入相比,其所占的比重还相当小。
因此,增加农民工收入、促进农民工融入城市,必须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将农民工在农村占有和支配的各种资源转变为资产,并将这种资产变现为可交易、能抵押的资本,使离开农村进入城镇的农民工成为有产者,让农民工带着资本进城,从而跨越市民化的成本门槛,实现农民变市民的根本转变。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路径,就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今年初,广西农村第一本《房屋所有权证》、第一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第一本《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权属证书》已相继在湘汉村颁发。沿着湘汉村探索的好路子,玉林市全面铺开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力争在2015年末全市所有行政村基本完成农村“六权”的确权、登记、颁(换)证工作,走在全区前列。
不仅在玉林,如今的八桂农村,改革之风劲吹——
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正在全区206个乡镇展开,明年起全面推开。通过确权颁证,农户的经营权将物化为财产权,成为一种对外契约,可交易、可让渡;
全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今年已完成。登记发证面积2078.14万公顷,发证4.63万宗,其中发证到村民小组1.32万宗,做到权属清楚的全部予以核发土地证;
截至2014年6月,全区符合发证条件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已有89.79%确权登记发证,约780.99万宗;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符合发证条件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已有61.29%确权登记发证,共2.11万宗。年底前,这两项工作将力争完成90%以上,为下一步探索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试点提供保障,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的改革夯实基础;
在确权颁证的基础上,同步改革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制度。自2012年田东县创建全区第一家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以来,我区各地已陆续成立了5家同类市场。至今年6月底,田东交易市场累计推动土地经营权流转成交34宗、1.9万亩,开展土地经营权、林权、农房及生产设施抵押贷款52宗,交易金额7000多万元。下一步,我区还将继续加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力度,增加数量,规范业务,为农村各种产权的流转交易和抵押担保提供有效载体,进一步赋予农村财产应有的权利与活力。
农民工进城落户,是否应有偿退出“三权”?7月底国务院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已明确,应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尊重农民意愿前提下开展试点。现阶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这一表态,无疑让有意愿进城落户的农民工吃下了定心丸。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韦继川本报通讯员梁保俊“来,我们‘杀\’几局!”“好啊!”2月23日晚饭后,从六龙屯到六纳屯黄忠明家走亲戚的蒙伟成提议。于是,两个人下起了象棋,你来我往一直到夜深人静……这场看似再普通不过...
田东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田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