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强 本报通讯员 韦文孟
农村中的留守儿童常常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田东县想出了两条“妙招”——建“亲情网吧”、设“陪读宿舍”。
和爸爸妈妈每周“见”两次
“妈妈,你看我穿了这么多衣服,不冷的!”
“爸爸,刚才你捂着嘴是不是感冒了想咳嗽?”
下午放学时间,田东县祥周镇布兵小学不少留守儿童在吃完饭后,便早早地来到学校的“亲情网吧”与爸爸妈妈“见面”。
“现在不只是听声音,还可以看到爸爸妈妈了!”每周在学校里的“亲情网吧”与父母进行两次视频聊天,成了留守儿童欧进研的必修课。
布兵小学校长辛华尚介绍,之前的欧进研是个非常内向的孩子。老师们常常看到,欧进研会自己郁郁寡欢地发着呆。在这个留守儿童比例达43.2%的学校,出现这样问题的孩子并不少。
布兵小学的老师通过向孩子们了解得知,他们最大的心结就是很难与父母见面。外出打工的父母往往只能在春节回来一次,见面成为一种奢望。通过网络视频聊天,也可以实现“见面”。但是,未成年人不能进入社会上的网吧,而留守儿童家里基本都没法上网。于是,2012年,布兵小学专门购置一批电脑设立了“亲情网吧”。下午放学后,留守儿童向管理员老师处登记后,便可与之前约好时间的父母进行视频聊天了。
与爸爸妈妈“见面”多了,再加上参与学校开展的各项业余活动和老师的开导,欧进研渐渐开朗起来。当记者见到刚上小学六年级的欧进研时,眼前这个话多的孩子很是活泼。
和爷爷奶奶一起住校
跟别的很多山区一样,大量的教学点撤并,山里的留守儿童要到更远的中心校住校读书,年纪这么小的孩子去学校寄宿,让家长们根本放心不下,上学的事成了一大麻烦。
最终,在田东县教育部门的安排下,布兵小学里多了4间“陪读宿舍”——孩子的爷爷奶奶可以免费住在学校陪读。带着两个孙女住在这里的七旬老人黄妈江感激地说:“学校不仅安排了“陪读宿舍”,还在生活上给了很多帮助,我们能放心地让娃娃读书了!”
针对大量老人在县城租房陪孙辈读书的问题,该县目前专门启动了家长陪读公租房、廉租房建设,以保障从山区出来就读孩子的生活学习。同时,该县启动“鸡蛋工程”“温暖工程”等一揽子措施,让这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新闻推荐
既是工业强县 也是“鸟的天堂” ——田东县全力推进生态建设小记
本报记者徐顺东本报通讯员韦文孟莫海燕文/图每当傍晚,田东县城恩隆大道与东宁东路交汇处的一棵大榕树上,一群麻雀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估计有五六千只,多年以来,它们一到傍晚就飞来,天一亮就飞走。”...
田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田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