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排队运送水泥
“一二一二……”几名妇女喊着口号抬起厚重的木板围在钢筋搭好的框架外,再用砖块固定好;三五个村民在操场上用铲子搅拌水泥和石子,大冬天的,额头上却已是细细密密的汗珠。“灌水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一下子就聚拢来好多村民排成一条长龙,连接起斜坡上在建的房子和坡下的操场。不一会儿,一桶桶水泥就通过这条人工“流水线”从这头传送到那头,倒在钢筋搭好的框架里,一个个空桶又原路返回,在这一来一往中,村民们配合默契动作协调,仿佛已经合作了多次。这是记者在田东县思林镇双燕村龙燕屯看到的场面,村民们正在为一对孤儿建房子。
一场意外 没妈的孩子变孤儿
对田东县思林镇双燕村龙燕屯9岁的邓文涛和12岁的邓文杰兄弟来说,命运是残酷的。2008年,小涛和小杰的母亲因病去世。去年8月的一天,父亲在一次事故中触电身亡,留下了尚在读小学的兄弟俩相依为命,家庭的变故,父母的相继离世让兄弟俩从没妈的孩子变成了双孤儿。
屋漏偏逢连夜雨,原本破旧的房屋也在一次大雨过后倒塌了,兄弟俩面临着无家可归的困境。
命运无情人有情。兄弟俩家庭近年来的变故,乡亲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一起出力 为兄弟俩建一个家
“两个小孩太可怜了,现在村里人谁有空都会主动来帮忙。”双燕村村支书谈吉剑告诉记者,兄弟俩的房子破败后,暂时住在伯父家里,不少村民见到他都跟他提起如果有钢筋、水泥、砖瓦等材料大家都愿意免费投工投劳帮两个孩子建新房子。“我后来就将情况跟我们第一书记说了,没想到书记很快就联系到了建房子用的各种材料。”谈吉剑说,在村两委和双燕村第一书记的大力争取下,为小涛和小杰建房子的材料很快就陆陆续续到位,还有企业为他们捐钱帮助后续建房所需,村民们还成立了专门的理财小组,管理建房子所用的材料和资金。
“我光听村干说到这件事,就觉得太心疼这两个小朋友了。”双燕村第一书记周深昉近几个月来一直奔走于单位和双燕村龙燕屯之间,他频繁走访龙燕屯的主要原因就是心里系着为小涛和小杰建造的房子的进展情况。
在前去采访的路上,这位一心牵挂着兄弟俩的第一书记心情颇为沉重。“记者同志,能不能跟你们商量一下,不要采访孩子们,也不要要求他们拍照,我不希望他们被过多关注到,不想父母亲的离世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心理负担和影响。”周深昉用商量的口气说。他告诉记者,兄弟俩的学习成绩都不错,近几个月来,他看到了孩子们从活泼可爱到沉默寡言的变化。“他们俩都到了懂事的年纪,爸妈的离世不可能没有在他们心里留下阴影,希望以后慢慢走出来吧,总要有一个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希望他们因为‘孤儿\’的身份而被过多地关注。”周深昉说。
“后续需要的建房材料我们也还在联系,乡亲们那么积极,不管多困难,房子是一定要建起来的。”乡亲们自愿免费投工投劳为两孩子建房子这一点让周深昉特别感动。
记者在龙燕屯看到,上至古稀老人,下至黄发小儿,都在为双孤儿建房子出力,哪怕只是递一块砖头这么一件小小的事情,他们每天都坚持在做。
“孩子们命苦,能帮尽量多帮一点。”村民阮广安说。
“我刚从广东辞工回来,没想到村里人都来帮忙了,大家只帮忙不在我们家吃饭,真的不知道怎么感谢他们。”兄弟俩的二伯母哽咽道。
无声善举 撑起心灵的保护伞
社会爱心人士捐助的建房材料和资金一直源源不断被送进龙燕屯,乡亲们不遗余力地投工投劳帮忙,2月初,为兄弟俩建造的房子已经起到第三层,很快就能封顶了。“在我们双燕村上上下下的努力下,孩子们今年一定能在新房子里面过大年了。”谈吉剑高兴地说。
采访当天,应周深昉和村里几位老人的要求,记者并未采访小涛和小杰,中午放学后,兄弟俩在学校吃过午饭回到家里,因为一路和小伙伴们小跑着回来,他们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脱下厚厚的外套,兄弟俩很快就参与到建房子的劳动队伍中,没有人会刻意地对他们表示问候和关心。
“大家都当没事发生一样,有什么需要他们兄弟俩帮忙的,大家照样吩咐他们去做,没有刻意因为他们爸妈不在了而特别宠着他们。”兄弟俩的二伯母说。
正如周深昉所说的,乡亲们不止为兄弟俩建造一座遮风挡雨的房子,还不约而同地默默地守护者孩子们的心灵,无形中为他们撑起一把心灵的保护伞,希望这些看不见的保护和关爱能够给他们幼小的心灵以温暖,让他们和有父母的同龄孩子一样健康地成长。
新闻推荐
百色市青年文明交通辩论赛半决赛落幕 百色学院烈火青春队、百色市人民检察院队挺进决赛
辩论大赛现场 本报讯 (记者 褚良春 文/图) 遵守交规、文明出行,是从未停止的热...
田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田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