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新闻 靖西新闻 田阳新闻 田东新闻 平果新闻 德保新闻 那坡新闻 凌云新闻 乐业新闻 田林新闻 西林新闻 隆林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百色市 > 田东新闻 > 正文

种桑养蚕父子兵□本报记者 周厚雪 通讯员 韦文孟 莫海燕 吴娇娇 文/图

来源:百色早报 2015-05-11 02:50   https://www.yybnet.net/

以凯斯(左三)和父亲以体刚(右三)查看种植大户苏祖安的桑田父子俩给村民送蚕苗。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田东县就有这样一对父子,父亲原来是一名承包工程的老板,儿子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村官。父子俩原本是各自从事各自的事业,而如今,他们俩携手打拼,做起种桑养蚕事业,而且一切都是“从零开始”,但父子兵齐上阵,颇有点势不可挡之势。

这对父子兵就是田东县作登瑶族乡梅林村大学生村官以凯斯和他的父亲——双燕村种桑养蚕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以体刚。

儿子:新官上任三把火——火了

以凯斯是“90后”,今年刚满25岁,2013年大学毕业后,他通过考试成为田东县作登瑶族乡梅林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梅林村来的这位新官是一名“90后”,能火吗?

“黄毛小子一个,不瞎折腾就好了,还指望他能折腾出什么好事来?”

“时代不同了,年轻人有新想法,说不定能带领我们搞出一点不一样的动静。”

对于以凯斯的到来,村民们有质疑,但更多的是期待。现在的年轻人都往城市跑,有几个愿意到穷山沟里来的。村民们不禁又想,以凯斯愿意到穷山沟来和大家一起“战斗”,一定是带着想法来的。

果不其然。以凯斯是带着想法来的。

“我记得第一天来村里报道的时候,坐在我们支书的摩托车后座一路进村看着两边的石山和树木,我就一直在想,做点什么能让村民们的日子好过一点呢。”刚刚上任的以凯斯早就在心里谋划着一定要找一条好路子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一开始想到的就是种养这条路,农民们靠土地为生,除了种养似乎没有更合适的发展路子了。”以凯斯说,一开始他想到了养竹鼠、养蛇等特色养殖项目,“这些养殖项目虽然有发展前景,但是历时长,见效慢,而且要做成规模比较困难,村民的认可和接受度普遍不高。”经过再三考虑,他又一一否决了最初的想法。

“想来想去,最后决定找一些适合我们这里有条件发展,而且是短平快的种养项目。”以凯斯最后确定了自己的方向。

而父亲的一席话,也让他看到了希望。

原来其父亲在老家平果县坡造镇做工程,那里很多村民都种桑养蚕,很多村民因此致富。父亲将所见所闻告诉以凯斯。“你养竹鼠、养蛇虽然也是很有特色的项目,但是很难大规模带动农民致富,而种桑养蚕则可以实现你的想法,要不你就试试种桑养蚕吧。”父亲明白儿子一心想要带领一方农民致富的愿望,给儿子提了这样一个建议。

听到父亲的提议后,以凯斯先后几次到平果县的坡造、榜圩等地实地考察学习,通过走访和学习,以凯斯觉得父亲的建议可行。

2013年10月,此时离以凯斯到梅林村报道刚过去一个月。以凯斯的种桑养蚕计划就已经开始实施了。“一开始带了村干和党员一共17人到平果的坡造镇跟当地的蚕农学习,村干们看了当地的农民的做法后也很受鼓舞,大家都跃跃欲试。”学习回来后,以凯斯在村里开了动员会,将种桑养蚕的想法告诉村民,一些大胆的村民当时就表示愿意跟着他一起干。当然,更多的人,还在观望。

为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一开始,桑苗和蚕苗都是免费提供,蚕茧他负责以市场价回收。“一张蚕苗280元,养15天就可以收获蚕茧,养得好的能收获蚕茧80到100斤,现在市场上每斤蚕茧在20元左右,村民养一张蚕一次收入在2000元左右,除去蚕苗和桑叶等成本,村民纯收入有1000元。”以凯斯简单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说,只要学习好技术,种桑养蚕致富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我去年就开始和以凯斯村官一起养蚕了,出了5批蚕茧,有8000多元的收入。”作登瑶族乡大板村村民苏祖安是当地第一个跟着以凯斯种桑养蚕的大户,今年他将继续扩大种养规模。“今年又租了20亩地来种桑,蚕房的面积也要扩大一倍,5月下旬也要准备开始养第一批了。”苏祖安说。

如今,在梅林村、大板村等村像苏祖安一样尝到了甜头的村民不在少数,“现在跟着我一起种养的已经有63户了,很多人也开始从养一张小蚕过度,正在加入到我们的队伍中来。”

经过一年多的一边学习一边实地操作,以凯斯如今算是半个种养专家了,“现在我的电话就是蚕农的咨询热线。”以凯斯开玩笑说,现在跟着他一起养蚕的村民逐渐多了起来,他的电话也成了“劳模”,没有一天能休息过。

如今,梅林村共种有桑林300多亩,当地群众通过种桑养蚕每年的收入达2~3万元。在梅林村,说到大学生村官以凯斯,大家都说,这个毛头小子确实给村里闹出了不小的动静,“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嘛,这个新官上任确实火了一把。”

父亲:老来从子转了行——幸福

儿子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一些成绩,作为父亲的以体刚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在一次聊天中,儿子提到想要父亲来田东跟他一起做种桑养蚕的事情。“孩子觉得我做了十几年的工程,太累了,可以歇一歇了,但是他知道我是闲不下来的人,就建议我跟他一起做,因为这个活至少不会太累。”以体刚说,他懂得儿子是在心疼他。

“人都说老来从子,我虽然年纪上还不算老,但是孩子有这份心,我也觉得是幸福了,为何不支持他呢?”在儿子的建议下,今年3月,以体刚放下了从事十几年的工程事业,从平果县来到田东县与儿子一起发展种桑养蚕。

“现在我管理负责的50亩桑苗全部都种好了,已经有25户村民表示愿意跟我一起做。”为了更多地带动周边群众一起种桑养蚕致富,以凯斯将父亲的“战场”设置在思林镇的双燕村。

“他的想法是不仅仅是带领他所在的乡镇的群众致富,如果有可能将整个田东的种桑养蚕发展起来。”以体刚说,儿子有理想有拼劲,作为父亲,他尽最大之力支持。通过发动和宣传,现在,整个双燕村共种有桑林320多亩。

“原来,村民们担心种桑养蚕的风险大,如今我们成立了种桑养蚕专业合作社,村民们就没有太多的后顾之忧了,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动员大家一起种桑养蚕。”这对父子兵对未来种桑养蚕的发展信心满满。下一步他们将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为农户提供统一发放种苗、统一种养管理、统一培训指导、统一收购销售等一条龙服务,确保农民增收,进而进一步扩大种桑养蚕的规模,带动更多的群众通过种桑养蚕致富。

人言“父子同心,其家必兴”,而以体刚和以凯斯父子俩的行动,不仅仅是“兴”了自家,也“兴”了他人,或许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这对种桑养蚕的父子兵吧——“父子同心,造福百姓”。

新闻推荐

平马男儿水上竞速 端午龙舟赛出欢乐 □本报记者 周厚雪 通讯员 李世虎 黎旭正 文/图

6月20日上午,田东县37支龙舟队在右江河上一决高下  6月20日上午7时许,田东县平马镇那恒码头早已经人...

田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田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种桑养蚕父子兵□本报记者 周厚雪 通讯员 韦文孟 莫海燕 吴娇娇 文/图)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