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强 本报通讯员 韦文孟
邓明甲是田东县思林镇真良村的养猪大户,几年前他去镇上的银行网点申请贷款,10多公里的山路往往得跑上几趟。而今年当他再次申请贷款扩大经营时,在村里就可以“搞定”贷款手续。这样的转变,得益于该县在农村金融改革中设立的“农金村办”平台。3月2日,全区农村金融改革工作会议在田东召开,这一做法和经验在会上得到推广。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金融服务供不应求等问题凸显。农村点多面广,金融机构难以解决自身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结果,不仅影响了银行贷款的发放、保险业务的拓展,也抑制了农户的贷款需求。
在农村金融改革中,为破解这一难题,田东县借鉴“农事村办”的做法,在农村建立金融服务室,简称“农金村办”。它发挥村“两委”最了解农户的优势,协助银行和保险公司提供金融服务,解决了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农户金融知识缺乏、金融机构力量不足的问题。
“农金村办”成员由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村“两委”成员、致富带头人等组成,协助金融机构宣传金融知识、采集信用信息、开展贷款调查、收集贷款申请材料、监督借款人、催收到期贷款、办理保险业务等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则负责对成员们进行金融产品、金融知识、保险知识方面的培训,并根据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给予一定比例的劳动报酬。
为给农民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农金村办”不断规范服务流程。在5个工作日内,将齐全的农户贷款申请材料及调查结果报送相关银行机构,并确保农户信息真实、准确。此外,及时向农户反馈贷款审查情况,及时向金融机构报告农户信用信息变化情况、贷款使用情况等。数据显示,在这一机制下,农户贷款不良率由2008年的2.36%降低到如今的0.5%。
2009年以前,普通农户特别是贫困农户很难从银行申请到信用贷款。而田东县利用“农金村办”平台,更好地为贫困群众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农户贷款申贷获得率由2009年的36%提高到2015年的91%。截至2015年末,通过“农金村办”累计推荐5.2万农户办理贷款超25亿元。此外,该县29个扶贫资金互助社累计扶持农户1128户。
“‘农金村办\’扎根农村一线,下接广大农民群众,上连行政部门、金融机构,与行政资源、金融资源实现了深度融合。”田东县政府主要领导表示,这一模式增强了农村公共服务和政、银、农、保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有效加强了金融促农增收的作用。
新闻推荐
本报田东讯(记者/陈强通讯员/韦文孟)3月2日至3日,全区农村金融改革工作会议在田东县召开。会议研究部署2016年全区农村金融改革工作时强调,要在全区范围内进一步推广“田东模式”,发展普惠金融。记者...
田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田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