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韦继川
12月20日这一天,有一件最让田林县八桂瑶族乡党委书记李永斌舒心的事:随着一笔十几万元的补偿款到账,困扰该乡六丹村八那桃屯与八胡屯长达7年之久的松木林地纠纷终于化解了。
该乡地处田林县西南部,杂居壮、汉、瑶等3个民族,乡境与云南省富宁县剥隘镇接壤,弄瓦村位于百色水利枢纽淹没区,是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居住区、两省交界区、水库淹没区。由于合并乡镇后辖区扩大,地域广阔,省境、各村屯之间界限不清,历史纠纷等各种问题增多,群众办事难、诉求难的问题不断显现。
构筑网络 畅通民情
2008年11月,八桂瑶族乡结合“农事村办”服务要求,创新开展“农情乡解”活动,率先在弄瓦村设立“农情乡解”服务站。
该乡融合全乡资源,在乡司法所办公楼设立“农情乡解”服务中心,实行“一楼两用”具体负责全乡“农情乡解”协调联络工作,落实值班领导与日常值班人员,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解决群众日常纠纷。分别在各村、弄瓦片区设立“农情乡解”服务站。村干部、驻村指导员、乡包村干部等人员组成,具体负责所覆盖村维稳信访案件的排查、汇总、上报和群众纠纷的调处以及治安防控等工作。目前,已建立村“农情乡解”服务站8个,其中重点服务站1个。推行“三员一箱一卡一薄”工作制。“三员”即把“农情乡解”工作人员划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信访联解员,一般由驻村新农村指导员、村支部书记、村民委主任、调解委主任、族长寨老等民间调解力量担任,具体负责本村信访案件的排查、汇总、上报和一般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二是信访接访员,由村支部副书记、村民委副主任、妇女主任、团委书记等村干部担任,具体负责各村“农情乡解”服务站的日常接访工作,做好接访登记,及时转办接访事项;三是信访信息员,由村组干部 、平安中心户、农民、农民骨干等人员组成,负责本屯群众信访纠纷的信息收集和报送工作。“三员”由乡党委、政府培训后聘任上岗。“一箱”即在各村屯设立“农情民意征集箱”,畅通民意渠道。在各屯设立信访信息箱,积极引导群众以书信等形式表达诉求。信访信息员每一个圩日负责群众的信访事项,报送村“农情乡解”服务站,跟踪解决。“一卡”即印发“民情联系卡”。将乡三大班子领导、村“两委”班子、村组干部以及驻村新农村指导员的联系电话号码编印成卡,发给每一户群众基础,确保民情、民意、民智顺畅上达。“一薄”即向联解员、接访员、信息员发放民情日记本,让他们及时登记社情民意信息的收集,群众来访接待、民间纠纷的调解工作情况。
灵活接访 了解民意
该乡三大班子领导每月至少到服务站开展三次以上的接访活动,每个月进行一次乡党委书记大接访日活动。乡主要领导亲自参加接访,各村主要领导也亲自接访,倾听信访群众的诉求,亲自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与此同时,该乡采取领导带案下访,加大对群众信访案件的渗透。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案件,还采取带案下访的形式,落实领导责任,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在萌芽状态。各级各部门也密切配合,积极开展联合接访,认真负责地处理好涉及本地或部门的信访问题,形成集中处理信访突出问题的工作合力。
此外,该乡还实行领导联解方式,加大对信访案件的办结力度。在接访过程中,对于能当场解决或答复的信访问题,当场解决或答复;对于不能当场解决或答复的,责成分管领导专门负责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研究,或上报县直主管部门,请求尽快予以答复。形成专人专案,及时反馈,有始有终。
整合力量 乡村联解
该乡把工作重心下移,工作责任下移,以乡村为基点,充分依托驻乡、村级“农情乡解”联解委员会、屯级信访联解网络,整合各方面资源,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八桂法庭的审判调解优势,在各村服务站设立便民速裁点,实行维稳信访、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五位一体”工作模式 ,加强对信访案件的调处工作,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尽量将信访解决在乡村,将矛盾处理在萌芽状态。
法官便民速裁点主要受理“农情乡解”服务中心未能调解,而需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案件,自速裁点设立以来,接访到案件42起,全部达成了庭前调解。2008年4月,雅长林场与平六村平六屯101户群众签订土地租用协议书,协议约定由平六屯提供无纠纷、且权属清楚的5000亩土地给雅长林场使用造林,雅长林场预付定金和保证金16万元给平六屯。但由于协议签订后两个月,该土地存在纠纷,平六屯无法提供其他符合条件的土地给原告租用,雅长林场遂要求返还预付的定金和保证金,双方为此发生纠纷。林场方面不得已要向法院起诉。平六屯群众得到消息后,思想波动较大,反响强烈,并派出村民代表到乡“农情乡解”服务中心反映,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将案情情况及时向乡领导汇报。乡党委、政府接到农情中心汇报后,及时联系“便民速裁点”有关人员组成工作组到平六村先后6次进行调解,日前,双方最终达成和解协议,并由平六屯归还林场方面预付的定金、保证金等共计16万元。
截至目前,该乡各服务站点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646人/次,受理742件,已办结685件,办结率达92%。协助项目业主协调与当地群众的纠纷48起,解决“三大纠纷”、为群众办理好事实事324件。实现了“社情民意畅通、群众诉求有效解决、社会和谐稳定”的目标,全乡一年多来未发生过一起群体性赴邕进京上访事件,越级访、重复访现象基本杜绝。
记者在该乡采访,最深的感受是“农情乡解”这个为民服务的新载体已经成为知晓群众冷暖的温度计;成为感应群众呼声的传感器;真正架起了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增强了党委、政府的公信力。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蒋林)春节期间,田林县潞城瑶族乡各烟村各烟屯韦大爷一家守着电视看节目,发自内心的笑容荡漾在脸上。各烟屯共79户人家,处在深山之中,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要翻越几座大山才能到达城里...
田林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田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