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桃在给仔猪喂食
初秋的天刚蒙蒙亮,田林县百乐乡龙车村的残疾贫困户张子桃就起床了,他蹒跚地走向后院,来到一所养猪场门口,掏出钥匙,打开院门,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上水、添料、清圈……勤快而又吃力地做着每一道工序。由于行动不利索,他花的时间比普通人要多些,但养殖圈被他清理得干净整洁。他说,他不怕苦不怕累,他要靠养殖摘掉穷帽子!
过去: 因伤致残,生活困难
“刚出事那段时间,自己什么也不会干,只能整天呆在家里,心里始终不自在。”张子桃告诉记者,以前,他到外地打过工,收入勉强可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但2016年厄运骤然降临。当年10月,张子桃在外出务工时,摔伤了脊椎骨,经过医学鉴定为二级伤残,落下了残疾,同时也给他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做不了事没有收入,生活的压力太大了。”张子桃回忆说,因为身体不便,他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一家人的生计就落在了妻子谢彩来的身上。儿子正在读中专,妻子要照顾他,还要栽种几亩田地,每当看到妻子忙里忙外为家庭打拼时,他心中充满了愧疚。
更不幸的是,今年3月中旬,妻子谢彩来在干农活的时候摔断了肩胛骨和肋骨,为治疗伤病已花费2万多元,让一个原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全家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政府发放的低保金,想到此处张子桃心里更加不是滋味,因此也奠定了他要找点事做的决心。
“虽然我很不情愿戴上贫困户这顶‘帽子\’,但出于当时家里的困境,尤其面对儿子每学期的学杂费、生活费,加之自己和妻子伤病治疗后期的护理药费,我不得不接受贫困认定。但现在我下了决心——要尽快摘掉这顶‘帽子\’”张子桃说。
现在: 渐入佳境 拼搏致富
没技术、缺乏资金成为张子桃当初创业的困难所在。面对众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他曾产生了放弃的念头。但在龙车村村两委班子、帮扶队员及相关部门领导的动员鼓励下,张子桃还是坚持下来了。
“2016年年末,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到处寻找适合自己创业的路子,最终选择了生猪养殖。”养殖初期,张子桃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3头种猪开始繁殖饲养。在帮扶干部和亲属的鼓励支持下,张子桃不等不靠、自谋生路,从原来的3头猪发展到了现在的12头猪,几十羽鸡鸭。到今年7月,他已通过售卖家畜获利5000元。从仔猪保育、疫病防控、饲料配制到联系销售商,都是自己摸索着去做。”张子桃介绍,养殖初期,由于妻子还要到田里忙农活,自己只能拖着残疾的身体在养殖场忙碌,同时还要抽空通过电视及养殖教育光碟加强学习。得到百乐乡政府支持的“圈改”费用后,张子桃又加大投入,向亲戚朋友借来1万多元,扩大养殖规模,建成了标准化养殖场。
未来: 用心经营,努力脱贫
从2016年8月养殖场开始设立到现在,张子桃的养殖场已经有12头肉猪、轮繁母猪2头、猪崽10余头、鸭子30羽,养殖场已初具规模。
“今年中元节的时候,养殖场的肉猪出栏3头,净收入5500余元;出售鸭子20多羽,净收入1400余元。光这两项收入基本就有6900元,明后年会得到稳步增收。”初次尝到养殖产业的甜头,张子桃给记者做了个预算,如今生猪存栏量12头,出栏时可为他带来两万余元的收入。
“‘老张\’有想法、有决心,他身患残疾,却吃得起苦,为经营好养殖场时常起早贪黑。作为农家妇女,我再累也不觉得苦,以后我们还会发展养鹅、养鸡等产业,努力创建增收门路,我觉得甜美的日子就在眼前。”张子桃的爱人谢彩来说。
“真的,我认为争当贫困户和‘低保户\’是不可取的,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脱贫致富。虽然为建养殖场,我目前还背负一定的债务,但我的家庭农场产业已有基础,就算今年镇政府和村里将我列为脱贫户,我也没意见。我会铭记政府及各级部门对我的帮助,脱贫后还要将自己掌握的技能传授给需要帮助的贫困户,并动员他们一起发展产业来实现发家致富。”张子桃信心满满地说。
新闻推荐
“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干粉灭火器吗?”“当你被火灾困住的时候,要记得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棉被裹身逃生。”……日前上午,在田林高中高一新生灭火演练活动现场,田林县消防大队消防官兵为...
田林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田林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