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捧《浪平人》,头脑里马上闪现“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句诗。寒夜,蜷缩在被子里一篇篇阅读,读到兴致之处,心花怒放。忽然想起我的家婆,每当老家有人来,她就挨着乡亲,双眉舒展,嘴角上翘,就像久居黑暗中的人突然间见到了阳光一样,无限陶醉地眯着眼睛,听老家来人讲:哪家猪不吃潲了,哪个去黑龙江打工了,哪家接了媳妇又添丁……她老人家听得两耳竖立,还不时地添盐加醋,“呵呵”一笑露出了洁白的假牙。我掩卷凝望天花板,抿嘴自乐,这表情应该与家婆遇故人的神情同出一脉吧。
在没有看到这本杂志之前,听人说起,我问:“好看吗?”同学不屑一顾地瘪瘪嘴:“没有什么看头,都是几个商人在那里互相吹嘘。”听此一言,不敢再问,但是一睹芳容的愿望总在心里荡漾。
2016年,友人寄给我几本《浪平人》第五期刊物,2017年又寄给我几本第六期的。亲眼细阅,才知道这本杂志的来历,在外经商的27位田林县浪平人联合起来,于2011年成立浪平商会,随后编撰发行《浪平人》杂志,每年一期。我看到的第五期是浪平商会成立五周年特刊,杂志里这样写道:“这是一期五周年回顾与总结,展望与探索的特刊,确立商会下一个五年的营运主题:以教育为核心,引导与帮助浪平的孩子们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浪平人》到底是一份怎么样的刊物呢?请看第六期的刊首语,市文联主席黄小卡说:“我读到一本《浪平人》,这本来是浪平商会的会刊,不曾想到杂志中的字里行间并不是单纯的生意经,除了商海搏击心路历程,还有浓浓的乡情、淡淡的乡愁、厚重的文化韵味让我心里为之一震,脑子里闪现一个词——精神家园!”对,这个“精神家园”,是联系在外打拼和坚守家园的浪平人的一条纽带。
在《传承与弘扬》这个栏目里发表了吴培铭写的《杂说孝贤文化》,他以古论今,引经据典,结合祖辈传下来的教事阐述“孝”“贤”的重要性。我想起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祖辈总是教我们从小要勤快,要有礼貌,例如:“客来不让凳,是个大老笨”“人勤地生宝,人懒地生草”“浪费粮食,挨雷公打”。这些教育言语,土掉渣了,却很实在。现在有很多人物质上富裕起来了,精神却贫穷了,只记得出门找钱,让孩子过上好生活,却忽略了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和疏导。《浪平人》杂志开办这个栏目,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
我喜欢《叙事散文》栏目里车桂林写的《过茅山》这篇文章,前两年我在《百色文艺》上读过,如今又仔细阅读,其中“红人”的爱情故事让我唏嘘不已。车桂林写的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浪平人过茅山的事:“这20余年,是这群人心头永远的痛,他们实在是不忍心举起手中的利斧,削去成百上千年的巍巍绿海,毁掉大自然赐予人间的宝藏;这20余年,又是这群人心头永远的悦,他们以常人无法忍受的顽强,在大山深处摆开了征服饥饿的战场,用高高的粮堆抚慰着那个沧桑的岁月……”在我的印象中,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过茅山还是“超生游击队”的根据地。我们不去论证这种行为的对错,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身临其境的人才能体会。如今,人们不用再到茅山去“捞”了,去广东,上哈尔滨,到处都是“捞”的天地。在外创业人的汗水及收获的喜悦,在家守业人的期望与艰辛,摇曳在崇山峻岭间马帮的叮铛声……这些都有很多的故事,期待着有人能写出来,让我们一起分享生活的甘苦。
读《村记》栏目,记忆的藤蔓从四处爬上心口,让我感到自己又回到了生我养我的地方。这个栏目主要是摘选发表王熙远的《神巫毛拜陀》。《神巫毛拜陀》我读了几遍,每次阅读都有不同的感受。这个故事表面看写的是一个小山村几户人家的变迁,是一部家族史,其实王老师给我们娓娓道来的是一段桂西北的乡村记忆,讲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浪平人的生活。宗教的神秘、乡间语言的含蓄精妙、风俗民情的特异……没有高谈阔论,也不是平铺直叙,而是着眼于几户人家的普通生活,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述,展现迁移到浪平这片高山石弄的汉族人的生活,一段真正从人的角度去描写的乡村史。
想家了,怀旧了,需要找桂西民俗,我都会去翻开《神巫毛拜陀》,打开这个仓库。寻找字里行间父老乡亲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崇敬,只要是一颗种子,不管丢到哪,有点阳光就能生长,给点雨露就能发芽的顽强拼搏的精神;寻找我跳跃在石山弄里儿时的影子;寻找我遗落在山间树林里的家乡语言。我在品味着本土文化特有的味道时,更深深地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与岁月的艰辛,还有生命的珍贵和美好。
“勤奋”“好学”从来都是浪平人的根基。所以《浪平人》杂志开设了新视点、读书吧、文学评论、小说、散文、诗歌等丰富多样的栏目,鼓励我们多读书,读好书。读书能寻找到自己灵魂的皈依,知识改变命运,开拓视野,目光穿越之处,能让我们看得更远。
浪平商会花了这么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去经营这本杂志,给作者丰厚的稿酬,免费发行,他们用心良苦,其目的就是要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挖掘地方文化,要让家乡人精诚团结,共同建设好我们的精神家园。读《浪平人》就是冬天回到家,老少乡亲们围坐在火铺上,一边烤火一边吃饭喝酒,摆家常的感觉。
新闻推荐
■简讯本报田林讯田林县2017/2018年榨季原料蔗进厂总量为36.98万吨,预留蔗种4万吨,甘蔗产量首次突破40万吨。蔗糖产业已经成为该县富民强县的重要支撑。该县抓住糖价维持在高位的有利契机,强化政策...
田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田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